天天看點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參加太平天國,又能安享晚年的太平将領并不多,但并非沒有人。例如,北王韋昌輝的弟弟,攻防兼備的悍将韋志俊,他投降湖北巡撫胡林翼後,隐居在安徽宣城,得以善終。古隆賢,投降鮑超,然後辭職回家養老,生了7個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袁宏谟,戰敗後回到安徽老家,遁入空門,清朝也不找他。

相對韋志俊、古隆賢、袁宏谟等人而言,劉勝邦的經曆更加具有傳奇色彩。韋志俊、古隆賢,他們主動投降,又低調做人,得以善終。袁宏谟,妹夫是淮軍名将周盛傳,“盛軍”守衛京畿重地,清朝自然要給個面子。劉勝邦則不一樣,他并沒投降,而是從監獄中逃出來,然後隐居農村種田。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劉勝邦,廣西武宣人,早年參加金田起義,是“老兄弟”,戰鬥力強悍,作戰意志也非常堅定。早年,劉勝邦家境貧困,為富裕人家放牛,長期在山上度日,練就了一身武藝。史載:“行走如飛,武功極好”,可知他是個猛人,非常适合當将領,在亂世中謀生。

晚清時期,朝廷腐朽,民不聊生,兩廣地區的天地會武裝非常活躍,這是洪秀全成功發動金田起義的土壤。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洪秀全率兵前來武宣召集兵馬,并稱天王。此時,劉勝邦前來投軍,一起反抗清朝統治。

身手靈活,健步如飛,劉勝邦在太平天國除了上陣厮殺,還承擔偵查任務,立下不少功勞。1853年3月,洪秀全進入南京,從兩廣一路殺來的将士,不足一萬人,劉勝邦就是其一。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相對許多兩廣“老兄弟”而言,劉勝邦是幸運的。蓑衣渡之戰、龍寮嶺之戰、長沙之戰,太平軍“老兄弟”損失很大,劉勝邦卻安然無恙。定都天京後,劉勝邦追随韋昌輝留守京師,抵禦“江南大營”,并多次進入清軍營壘偵查,掌握向榮等人出兵動向,為楊秀清決策提供參考。

守衛京師的日子,劉勝邦得以了解天王、東王、北王、翼王之間的關系,進而成功躲避“天京事變”。1856年初,“江南大營”被摧毀,向榮自缢而死。接着,燕王秦日綱率兵東征,追擊張國梁;石達開率兵西征,救援武昌,增援韋志俊。

劉勝邦認為京師已經解除危機,自己應該外出征戰。為此,劉勝邦追随石達開西征,帶兵與湘軍厮殺,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死于内鬥,翼王石達開回京輔政。回京之前,石達開将救援武昌的士兵交給陳玉成,讓他們駐紮在安慶大學營,阻止清軍攻入安徽。1857年5月,石達開外出單幹,清軍從各地反攻太平天國,陳玉成隻好率兵東征西讨,苦苦支撐。

陳玉成離開後,葉芸來鎮守安慶,劉勝邦協助戰鬥。1858年9月,湘軍分兩路攻入安徽,多隆阿、鮑超率兵攻打安慶;悍将李續賓則率8千兵馬北上,攻打廬州。湘軍攻入安徽時,陳玉成正在浦口作戰,後則增援三河鎮,與李續賓大戰。

陳玉成、李續賓在三河鎮激戰時,鮑超、多隆阿便猛攻安慶,摧毀城外十幾座營壘。但是,葉芸來、劉勝邦等嚴防死守,且經常出兵夜襲,讓湘軍疲于應對,進而確定安慶無恙。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葉芸來、劉勝邦堅守安慶,為陳玉成赢得三河大捷立下大功。1860年初,陳玉成冊封為英王,李秀成冊封忠王。劉勝邦戰功赫赫,也在不久之後得封王,受封為丹王千歲。有意思的是,鎮守安慶的主将葉芸來卻沒有得到封王,不知是何原因,也許是劉勝邦太勇猛,引起洪秀全的注意吧。

冊封丹王後,劉勝邦作戰更加賣力,經常率兵沖出城池,與湘軍厮殺。在九帥曾國荃的“堡壘戰術”面前,太平軍雖然勇猛,卻很難突破防線,劉勝邦屢次率兵出擊,但都被湘軍擊退,無法靠近敵軍的堡壘。一次戰鬥中,劉勝邦的脖子受了重傷,被湘軍俘虜。

被俘虜的太平軍将士,尤其是兩廣“老兄弟”,不出意外都是淩遲。例如,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偕王譚體元,等等。但是,劉勝邦很幸運,他成功逃離監獄,然後去安徽宣城種田養老。

太平軍悍将劉勝邦:從湘軍監獄逃出來,隐居農村種田

湘軍大營守衛森嚴,豈能輕易逃脫呢?雖說劉勝邦身手靈活,健步如飛,畢竟不能“鐵水水上漂”,要逃脫出來,并非易事。那麼,劉勝邦如此出來呢?可以推測,應該是韋志俊疏通關節,讓他們有“機會”出來。

要知道,韋志俊也參與過安慶之戰,且深受曾國荃賞識。太平天國滅亡後,韋志俊沒有回到廣西,而是選擇定居在安徽宣城。劉勝邦,也是隐居在宣城,并開荒種地,其中之緣由可想而知。由于傷勢太重,還是脖子處受了傷,劉勝邦又從事體力勞動,後傷勢複發,不治而亡,朋友将其送給廣西義山安葬。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