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晨報記者專訪市足協主席柳海光,聽他聊聊青訓那些事

1月13日,4年一屆的上海市足球協會完成了“從第九屆到第十屆”的換屆選舉。4年前上任的柳海光順利連任足協主席,會議開始前,晨報記者對柳海光進行了專訪,核心話題當然是過去四年,市足協都做了哪些事,又有哪些事,是讓他這個足協主席覺得印象深刻、意義深遠的。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柳海光并沒有對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成績過多評價,反而是足球人才金字塔的青少年足球體系,他說了一堆。

 >

晨報記者專訪市足協主席柳海光,聽他聊聊青訓那些事

從球迷的眼光來看,一座城市的職業足球隊在頂級聯賽中的成績,或許是評價這座城市足協成效的一個重要依據。以上海為例,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兩支球隊在中超聯賽、足協杯上的比賽成績,當然就是最顯而易見的标準。但實際上,從一個城市的足協管理和營運角度看,這或許隻是“标準之一”。柳海光說,上海目前有2家中超(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1家女超(上海盛麗)、2家女甲(上海申花上體、上海求盛)、1家中乙(上海嘉定彙龍)和1家五超(上海徐房)。過去四年,這幾家俱樂部在職業賽場的成績都很不錯,為上海這座城市增光添彩。從市足協的角度來說,其實更多還是從服務保障的角度,協助他們完成各類事務性的工作。

真正讓市足協投入巨大精力和熱情去操辦的,恰恰是球迷很不容易看到成績的青少年足球以及建立健全社會足球體系這兩項工作。柳海光是足球名将出身,聊起青少年足球這個話題,他直截了當地說:“我覺得以賽代練、以賽促練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他叙述了幾個時間點:2018年創辦精英基地聯賽,2019年創辦長三角超級足球賽,2020年創辦青俱聯賽,并承辦2018-2021年中國城市少兒聯賽(上海賽區)比賽。

這個“青俱聯賽”很有話題感,它的全稱是“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聯賽”,是上海市足協打造的自主産權賽事,實作了全國首個足球賽事營運權通過産權交易市場挂牌成立,為推動足球改革和體育産業發展提供了示範模闆。

晨報記者專訪市足協主席柳海光,聽他聊聊青訓那些事

記者随後查閱足協提供的相關統計資料,青俱聯賽創辦兩年,共舉辦3000餘場比賽,覆寫年齡段從7歲-17歲,共計21個組别,超過230支隊伍、約3000多運動員參賽。以剛剛過去的2021年為例,自2021年4月開賽以來,整個第二屆青俱聯賽曆時8個月,精英組、提高組比賽設男子10個組别、女子5個組别,共169支隊伍,2766名運動員參加;普及組設6個組别,共82支隊伍,1066名運動員參加。總隊伍數量251支,相比第一屆增長105%,總人數3832人,增幅為91%;比賽總場次1569場,增幅為150%。參賽機構中,精英、教育訓練基地16個,社會教育訓練機構39個,社會教育訓練機構占比70%,相比去年社會機構占比增長100%。

柳海光說,市足協創造性地提出“精英-教育訓練-普及”三級跳模式,采用升降級制度,讓原本競争力不足的青少年足球比賽體系,有了競争力、有了上升通道。

另一項沒有巨大市場動靜、但又“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工作就是如何去打造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現實需求的社會足球體系——相當于鋪設好“毛細血管”,隻有血管根系發達,“肌肉”(頂端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才會強硬。

不踢球的球迷或者不活躍于上海業餘足球賽場的球迷大概不知道,11人制的上海市足協超級聯賽、甲級聯賽,自2018年創辦後,經過這幾年的營運和完善,已經與中國足協的四級聯賽(中超、中甲、中乙、中冠)形成了銜接,成為全國第五級、第六級賽事。換句話說,就是打通了一個城市足球發展“毛細血管”的“最後一毫米”。此外,2018年推出的8人制城市冠軍聯賽,還形成了市、區兩級賽事的貫通,可以這樣了解:草根足球和頂級舞台,通道其實已經鋪設完成。

采訪接近尾聲時,這位市足協的掌門人還聊到一個吊胃口的話題,就是市足協目前正在探索解決很多青少年球員的家長在孩子踢球到15歲左右遇到的那個靈魂拷問——“讀書和踢球到底選哪條路”的問題。柳海光說,我們的方案是,讓喜歡踢球也不願意放棄學業的孩子,有繼續學習并拿到學曆的暢通途徑,中專-大專,甚至大學-就業,這就為那種讀書和踢球兩選一的顧慮解了圍。

等時機成熟,一定要請柳海光深聊一下這個話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