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狩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道德經》

喜歡一個東西,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一旦迷戀,甚至無法自拔的話,對身體是一種極大的損害,換句話說,想要長壽,就得遠離是非,清心寡欲!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同治皇帝,大清倒數第三位皇帝,對于女色的迷戀,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歲就駕崩了,然而,他的死卻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他的死和慈禧皇太後大有關系,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少年孤家寡人,青年婚姻不幸

“幼年喪父;童年無樂;母子失和;婚姻不幸;英年早逝。”

1861年,鹹豐皇帝死的時候,愛新覺羅·載淳(同治)才6歲,懵懵懂懂的年紀,就失去了父親,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甚至沒有感受到一絲絲的父愛。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同治繼位

他的母親,有個響亮的名字---慈禧,這位掌控大清半個世紀,喪權辱國,給中華民族帶來無限災難的皇太後,此時正忙于争權奪利,和慈安鬥的不可開交,哪有空去關心顧及同治啊?

更何況,一個碌碌無為的同治,對于慈禧控制朝政,那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可憐的同治,得到的母愛,竟然也是鳳毛麟角!

由于鹹豐皇帝,就同治一個兒子,是以同治的繼位異常的順利,

年紀輕輕就登上最高權力巅峰,在外人看起來榮耀至極,可對同治來說,這是災難的開始!

從小接受帝王訓練,不是學習四書五經,就是學習駕馭群臣之術,一點玩樂的時間也沒有,也沒有朋友,孤家寡人一個。可以這麼說,同治小時候,沒有一點樂趣可言,他學到的,也是超出他年齡的東西,

他被壓抑太久了,他離着學壞,也許隻差一個爆發點!

很快,這個爆發點來了,同治12歲這年,迎來了自己的大婚,慈禧太後給他物色了一位皇後,也就是阿魯特氏,這令同治大為不滿!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阿魯特氏

倒不是說

,阿魯特氏長得醜,事實上,阿魯特氏長得眉清目秀,氣質非凡,高貴典雅。而是因為,

此時的同治,深深地感覺到了恐懼!沒錯,是恐懼!

慈禧垂簾聽政,控制了朝局,同治鬥不過她,對國事不聞不問,倒也清靜。可如今,慈禧,自己的親生母親,已經把權力的觸角,伸向了自己的身邊。

放眼望去,自己身邊的太監、宮女,幾乎全是慈禧的眼線。如果連皇後,自己的枕邊人,也成為了慈禧的密探的話,自己還是皇帝嗎?自己的一言一行,盡在慈禧掌握,這比傀儡還傀儡。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慈禧影視形象

同治和慈禧鬧得不歡而散,可是胳膊扭不過大腿,最終,同治還是妥協了,迎娶了阿魯特氏,可他心裡對慈禧不滿的種子,已經埋下!

二.跟着好人學好人,跟着壞人學壞人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能帶壞同治的人,還真不多,同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平時很難有人能靠近他,大臣們又對他避之不及。可有一個人,成為同治學壞的關鍵人物,他就是:愛新覺羅.載澄。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載澄影視形象

載澄長得是儀表堂堂,文武雙全,他是恭親王長子,和同治是同輩份,年紀又差不多,他和同治玩得最好。如果說,載澄是個正人君子,還好說,可這載澄偏偏有一個毛病---尋花問柳。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在載澄的“循循善誘”下,同治很快淪陷,一試過後,方覺妙不可言。同治皇帝很快就沉迷其中,有時都不用載澄帶,自己就偷偷溜出宮去,尋花問柳!

這裡需要說一下,同治尋花問柳,固然有其自身毛病,但跟慈禧太後有重大關系,同治的煩惱和苦悶無處發洩,又正處在青春反叛期,再加上豬隊友的誘惑,同治學壞了,這很正常,學不壞,那才叫不正常!

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的同治,很快就去不了了,不是因為他戒了,而是因為他病了,病得還很嚴重!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三.得病治病,難嗎?這個還真難!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這是庸醫幹的事,宮裡的太醫,可都是精挑細選,醫術高超之士,得什麼病,治什麼病,這還用問嗎?

問題就出在這裡,同治如果出了醜聞,對慈禧太後來說,是大大的不利,為了繼續垂簾聽政,慈禧隻能丢車保帥,決不能皇室醜聞外洩。宮裡的太醫,把這個情況看得是一清二楚,誰也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

同治皇帝得的到底是什麼病?怎麼會令慈禧太後如此緊張呢?

“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脊。外潰則口甚大,内潰則不可言”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很明顯,同治皇帝得的病,就是花柳病。渾身紅腫,全身流膿,伴随腥臭,很難治愈。可是,如果真要按照花柳病治療,慈禧這關就過不去。哪個太醫不長眼敢這樣治,非被打死不可!因為,一旦爆出這樣的醜聞,慈禧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她的政治地位就不穩了。

各位太醫早就看明白了這回事,沒有一個敢說同治得了花柳病。可慈禧太後問,也不能不回答啊,想破了腦袋,隻能硬着頭皮,說是得了“天花”,沒錯,是天花。

同治的病,的确和天花有幾分相像,更重要的是,天花是“自然病”,不是什麼醜聞,而且在當時很難被治愈,就算同治死了,跟太醫也沒多大的關系!

而慈禧也不會深究,因為這個說法,暗合了她心中的想法。于是,雙方都心照不宣,繼續對同治皇帝,按照治天花的方子,進行治療。

這怎麼可能治得好呢?

這病情不被耽誤了才怪,可憐的同治皇帝,成了無人關心的棄子,連他的,親生母親也不救他,真是可悲可歎!

同治19歲駕崩,看他的生活習性,再夾雜慈禧陰謀,19歲已經是高壽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駕崩,享年19歲!

慈禧太後的地位得以保持,繼續垂簾聽政了好多年。。。

綜上所述

,同治皇帝英年早逝,雖然跟他的不自重,不自知,遇人不淑,有重大的關系。可歸根結底,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他那親生的母親---慈禧太後!

是她的不管不顧,造成了同治的反叛抗争心理;是她的政治野心,使同治失去了正常治療,延續生命的機會!

從這方面說

,同治皇帝能活到19歲,熬過這麼多艱苦的歲月,也算是個奇迹,算是“高壽”了吧!

本文純手打,覺着不錯,加個關注,點個贊吧!

參考文獻:

《清史稿》

《翁同龢日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