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威故事|餘阙誓死守安慶

餘阙誓死守安慶

安慶自古以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素有“長江萬裡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說。在安慶保衛戰的曆史上,有一位祖籍武威的忠臣,被譽為元朝第一忠臣,名叫餘阙。

餘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黨項羌族)人,世代居于河西武威。他的父親沙刺藏蔔,在廬州做官,遂為廬州合肥人。餘阙很小就失去了父親,長大後靠教書來奉養母親。曾和吳澄的弟子張恒為友,學業日進。後來考中進士,被授同知泗州(治今江蘇泗洪等地)事。餘阙為政嚴明,豪紳猾吏都很怕他。州内農業歉收,缺糧的農民不敢向上級如實反映情況。餘阙請示中書省準許,凡缺糧的農民可以減免賦稅,可以用金錢代替交納公糧,農民非常高興。百姓主動湊錢給他送禮,表示感謝,他拒不接受。不久,他被召入朝,為應奉翰林文字,改任刑部主事。他對權貴不阿谀奉承,并向宰相上書揭露權貴的劣迹,宰相不理,乃棄官歸裡。不久,朝廷又召他修遼、金、宋三史,再次入翰林為修撰,官拜監察禦史。後出任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廣西山路險峻,農民交公糧往往要花費幾倍于公糧的代價,餘阙便讓農民用布帛代交公糧,大大友善了農民。湖南章宣慰給餘阙贈送了一盒婆律香,餘阙接過香盒一掂,感到很重,懷疑有其他東西,堅辭不受。原來盒内果真藏有黃金。章宣慰歎息說:“凡是我送過禮的達官,沒有人推辭過。廉潔如冰壺的,隻有餘公您一個人啊!”之後餘阙又被召入朝,為集賢經曆,遷翰林待制,又出任浙東道廉訪司佥事。當地貪官污吏聽到餘阙來這裡任職,有人吓得自動離職而去。衢州長官燕隻吉台殺害過無罪的人,餘阙将他逮捕入獄,依法治罪。行台禦史與燕隻吉台有牽連,便設法給餘阙羅織罪名,進行誣告。适逢餘阙母親有病,他便再次辭官回家。

武威故事|餘阙誓死守安慶

餘阙在軍務稍暇時,注釋《周易》,率諸生在郡學會講。将士都在門外聽課,使他們都能懂得尊君親上的道理。餘阙很注重經學,對《五經》都有撰述。尤其工于詩文,他的弟子将其著述輯為《青陽山房集》五卷。當初危素以文學被征入朝。有人問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虞集:“危素的才學怎麼樣?”虞集說:“危素的才學我不清楚。要說尋求有才學的人,餘阙就是一個。”論者問他:“你怎麼知道餘阙的情況?”虞集說:“我從餘阙的文章中發現他的。”後來事實證明,虞集的話是對的。

餘阙後來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佥事,分兵守安慶。有一年恰逢境内遇到了重大的自然災害,餘阙從他的薪俸中拿出了兩百石糧食,每天讓人做飯給饑餓者吃。他又向中書省彙報,得錢三萬錠,救活了許多人的性命。至正十五年(1355年)夏,暴雨成災,城中積水如泉湧出,餘阙主持救災,水勢平息。秋天獲得大豐收,軍屯得糧三萬斛。餘阙考慮到兵士的吃飯問題已經解決,又深挖了沒有水的護城壕,增修了城上的女兒牆,城外築了三道大護城河,城上蓋起瞭望樓,加強了城内外的防禦設施。

這時候,淮東部分城池都已淪陷,餘阙獨守安慶,成為江淮的保障。餘阙舊日的朋友甘言受起義軍委托,前來勸說餘阙投降。餘阙将甘言拉在外面,用鐵鍊打爛他的牙齒和臉頰,并将其斬首于東門外。

餘阙後來又升任左丞,賜二品官的冠服,他愈發勤奮,發誓以死報國。一次,在訓練過程中,他把将士集合在旌忠祠下,對他們說:“男子活着應該像韋孝寬,死了應該像張巡,不能屈服于那些邪惡勢力。”将士聽了,都深受鼓舞。

至正十八年(1358年)初,趙普勝、陳友諒、祝寇三支起義軍從東、西、南三面圍攻安慶城。餘阙身先士卒,與最強悍的陳友諒軍力戰于安慶城西門外,殺敵無數,身受創傷十餘處。此時敵軍從其他城門攻入安慶城。餘阙見大勢已去,引刀自刎,墜入清水塘中。這一年他才五十六歲。之後,他的妻室子女也相繼投井自盡。餘阙治軍,号令嚴明,能與部下同甘共苦。當他有病的時候,将士都向天乞求,恨不能以身代替。餘阙看到将士擁戴自己的一片好心,便會勉強穿衣戴冠而出,免得他們擔心。每臨戰鬥前沿,左右都會用盾牌替他遮擋,他推開盾牌說:“你們也有命,為什麼來保護我?”是以人人都願意以死報國。看到餘阙自盡,部下士卒跟随跳河自刎者不計其數。

武威故事|餘阙誓死守安慶

餘阙陣亡後,被追封為豳國公,谥号忠宣,後人稱餘阙為元代第一忠臣。起義軍首領陳友諒敬佩餘阙的大義,用重金贖回了他的遺體,将其收棺葬于安慶西門外。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餘阙在安慶城内外均建碑立廟,命當地官府在重要節日均要前往祭奠。明朝嘉靖時,又建大觀亭來紀念餘阙。

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