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作者:譚談小百科

你心目中的間諜是什麼樣的呢?神秘的鬥篷、模糊的暗語……,這些諜戰劇中司空見慣的場景,或許已經在你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吧,其實在真實的世界裡,一些間諜的确會使用到暴力,但實際上,依靠武力吃煩的間諜往往都是一些小角色,諜報史上功勳卓著的間諜沒有一個是以暴力聞名的,現代社會的間諜機構越來越向世俗社會看起,漸漸變得像一個學曆社會。

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間諜呢?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自願,一種是被迫,從諜報工作方式角度來說,就是發現、吸引和吸收所需要的人,經過培養再使用的過程。

能夠成為間諜的人,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必須具有接觸情報的能力或管道;第二個條件是,招募對象具有成為間諜的動機。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具有接觸情報的能力或管道

克格勃101進階情報學校的教材《在美國和第三國發展美國人的實踐》中指出,情報機構接觸的對象包括:政府機關的從業人員或者能夠接觸到政治、軍事、科技的人;諜報或者反諜報方面的秘密情報者;由于本人工作或者利益關系而能接觸到相關領域的人,包括新聞記者、科技公司或者政府機關的雇用人員;總之是那些能夠接觸科技、經濟機密情報、或者将來極有希望被政府機關起用的人,最有可能被成為目标。

招募對象具有成為間諜的動機

這裡所說的動機,主要包括:招募對象想獲得回報,包括金錢、性、出國旅行等多個方面;二是在意識形态上與本國政府對立,有報複社會的動機;與外國有某種聯系,如文化、宗教、語言等;有易于屈服的性格特點,有不良前科如醜行、吸毒、酗酒容易被要挾的人;另外,喜歡尋求刺激的對象也容易成為情報機構的獵物。

美國中情局将人類四大可利用的弱點總結為MICE,貪圖金錢(money)、 思想意識上的偏差(Id eo lo g y) 、 容易妥協或強迫( C o m p ro m ise)、自私自利(Ego)。

(1)金錢誘惑

據統計冷戰期間,發生在美國的139起案件中,有55.4%的人因為錢而充當間諜,其中17起是在1萬到10萬美金之間,7起是在10萬到100萬美金之間,4起在百萬之上。

這種招募方式雖然以金錢開始,但在整個過程中,金錢卻并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諜報機構會給與情報員與其收入水準大緻相符的報酬,如果他的消費明顯超出正常的收入水準,必定會引起人們的懷疑,這樣足以打消情報員索取過多金錢的念頭。

再者,情報員在接受諜報機構金錢的同時,通常都會留下痕迹,諜報機構甚至有可能會偷偷錄音錄像,留下把柄,以便威脅情報員乖乖就範。

(2)思想意識

因為意識形态的差異,價值觀的認同,進而走上叛國之路的間諜,這類人的背叛動機最真實,活動也是最可靠的。

蘇聯曆史上最著名的間諜,幾乎都是通過招募對象與蘇聯意識形态産生共鳴而實作的,比如著名的“紅色諜王”理查德·佐爾格,雖然是個德國人,但卻出生于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家庭,祖父是馬克思的朋友,參加過1848年革命。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1925年,佐爾格加入蘇聯共産黨,并為蘇軍偵查機關服務。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3)傲慢與虛榮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人犯罪是因為存在某種“缺陷”而懷恨社會,進而伺機報複,有“缺陷”又能接觸到機密的人,最容易被間諜機關俘獲。

2001年,美國中情局宣布,破獲了一名潛伏數十年之久的俄羅斯間諜,經調查,這位潛伏者天生具有一種“少年般的反抗精神”,總希望證明自己比别人更優秀,強烈的優越感促使他需要不斷的證明這一點,

(4)控制脅迫

通過掌握的涉及招募對象名譽、地位的隐私或犯罪證據,作為要挾手段,迫使其就範。在衆多陷阱中,情報機構設定的色情陷阱最為常見。如東德國家情報局局長沃爾夫發明了一種“羅密歐戰略”,即通過色情脅迫手段控制招募對象。

這裡不能不說的就是克格勃的性間諜,被稱為“燕子”的女間諜和男性間諜“烏鴉”。

冷戰時期的“燕子”,在情報戰中可謂是戰功顯赫,上世紀五十年代,法國駐蘇聯大使莫裡斯·德讓、印尼總統蘇加諾、甚至當年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都曾拜倒于“燕子‘的石榴裙下。

“烏鴉“最成功的案例發生在西德,西德政府機關的大量”女秘書“都曾被”烏鴉“俘獲芳心。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

在知識爆炸,碎片化的今天,似乎随便什麼人都可以使用電腦來撰寫、分析情報,也就是當間諜。但是,這隻是内勤間諜的工作範疇。

在間諜衛星星羅棋布、攝像頭遍地、網絡密探無所不在、人工智能突飛猛進的時代,很多情報的擷取依然得靠外勤間諜親自打探,與此相伴而生的情報傳送、跟蹤盯梢、誘騙欺詐、綁架暗殺等苦活兒和髒活兒,還都得由詹姆斯·邦德那樣的外勤間諜、行動間諜涉險犯難,親力親為。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外勤間諜呢?

翻開那些名噪一時的間諜,大多數都擁有高學曆、高智商,以美國的中情局,就非常注重吸納常春藤名校畢業生加入,再比如冷戰時期,克格勃鼎鼎大名的“劍橋五人組“,全部都是劍橋高材生。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當然,優秀的間諜并非必須高學曆,比如我當著名地下工作者潘漢年,解放後曾擔任上海市副市長,雖然隻讀過紀念國小,但是絕對智力過人,這也是作為一名優秀的間諜的必備條件。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間諜?别被電視劇騙了,有些本領書上學不到

潘漢年

二戰期間曾在英國、法國等間諜機構工作過的荷蘭著名間諜奧萊斯特.平托曾經在一本著作中列舉了幾條當間諜的信條。

(1)記憶力

奧萊斯特.平托以自己為例,“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三歲生日時收到的那些禮物、贈送禮物的人以及他們每個人到我家的時間。”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幾十年過去,可能連中學老師的名字都記不全,但是他“還記得六個月大時的事情,腦海裡至今保留着那些印象很深的東西:搖籃,它周圍裝飾的布幔”。

(2)語言能力

間諜的情報多半來自國外,這就要求間諜對目标國家的母語非常精通,甚至為了不露出馬腳,你還需要了解這個國家多地的方言,俚語,土語,讓對方覺得你就是自己人。

間諜小說大師福賽斯的小說《上帝的拳頭》裡講述一個海灣戰争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多國部隊占領伊拉克之前,一名英國軍情六處的進階間諜被空投到科威特收集情報,這位名叫馬丁的空軍少校在執行任務之前,曾經接受當時一位派駐約旦的外交官的“面試”,而這位外交官是一位道地的阿拉伯人,兩人用阿拉伯語聊了兩個小時,得出的結論是,這位英國人的語言能力就連阿拉伯人也毫無察覺。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許多間諜(他們公開的身份都是駐外使館的領事、參贊、秘書),大多數都是外交學院、外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畢業的學生了吧?

(3)應變能力

記憶力驚人,語言能力超群,其實有很多文人才子都滿足這個條件,比如大文學家錢鐘書,堪稱是“聰明過人”,可問題是這個大才子走起正步卻是左右不分,是以,那些書齋裡“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人物,未必入得了間諜行當。

盧梭在《忏悔錄》裡說了一個笑話:某人被别人罵了一頓,走出

幾十裡地才想出來很高明地回罵的話。這種始終慢人半拍的家夥,無論如何也不是當外勤間諜的料,原因很簡單,命不夠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