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近期,跨年大展

金相玉式——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

河南博物院開啟

展覽整合沿黃九省區的

23家文博機關聯袂奉獻

展品跨越4000年

近300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

重磅金玉特種工藝器

三星堆博物館金面銅人頭像

鑲綠松石獸面銅牌飾、犧尊等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以下視訊來源于

河南博物院

展覽分為

金玉輝映

包金裹銀

镂金錯彩

浮光躍金

酌金馔玉

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金玉輝映

——金玉合器、嵌錯玉石工藝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金玉組合使金、銅的光芒畢現與玉石的瑩質凝輝相映成趣,并融合了兩者的

神聖性與禮制功能。國家誕生初期,綠松石為代表的廣義玉石具有廣泛的宗

教神聖性和社會意義,發揮着具有權力象征的重要作用,從夏代“金聲玉振

”的靈魂飛升到商周銅玉兵器的威嚴森森,皆是這種功能的展現。東周以後,

古人審美經曆了從神聖華貴之美到奢侈華麗之美的轉變,綠松石神聖性漸失

,多以和田玉為主的真玉以及寶石類與黃金組合,淋漓地演繹了奢華之美。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第二部分:包金裹銀

——包金銀、貼金銀工藝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包鑲之美,使器物具有金銀之表。中國早期包鑲金器存南北之别,此種差别

基于各自對青銅和黃金的價值取向和功能的差異,北方用傳統青銅器展現等

級,黃金制品級别并非極高,多作為器物裝飾,南方則将黃金制品置于極優

越地位,在禮制功能上或已超越了青銅,具備了高等級身份象征及與神溝通

的職能。

東周以後,南北趨于同化,而北方草原地區受到中亞草原遊牧部族影響的貴

族黃金裝飾人身飾品、武器、馬具的标志性特征,也在戰國晚期融入到中原

造型藝術之中。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第三部分:镂金錯彩

——嵌錯紅銅、金銀工藝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紋飾審美早期注重教化功能,使人感受神力的偉大和王權的威嚴,其後突出

等級規範,走向重寫實的典雅端莊,自東周以後的世俗化趨向,使紋飾審美

突出奢華精美,注重工巧,加之東周以來鐵制工具的出現加快了青銅器表面

鑲嵌技術的發展,是以錯紅銅、金銀等工藝勃興。

紅銅嵌錯最早用鑄鑲法,鑲鑄的紋飾片代替了墊片作用,又掩蓋了純墊片的

瑕疵,展現了人們對于器物審美的高标準。金銀貴金屬普遍用于嵌錯後,嵌

錯紅銅幾于絕迹,更是展現了審美上的尚奢華。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第四部分:

浮光躍金——鎏金銀工藝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鎏金銀作為一種外鍍金屬技術,利用金、銀等金屬具備的極強抗腐蝕性能,

鍍于銅器等表面,既起到保護青銅器的作用,又形成絢麗奪目的效果。

春秋戰國以後青銅禮器慢慢走下神壇,金器以其珍貴性符合人們在器用上追

求奢華的心理而逐漸普及,成為鎏金銀技術産生的社會需求,中國古代煉丹

術的盛行帶來對朱砂、水銀等物質特性的認知,為鎏金銀工藝的産生提供了

技術條件。我國的鎏金銀工藝約始于春秋晚期,戰國至漢極盛,是世界上最

早使用汞齊鎏金銀工藝的國家。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第五部分:酌金馔玉

——魏晉南北朝以來金玉特種工藝的蓬勃發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規模的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帶來金銀器制作上各種風

格并存的現象。唐代在接受拜占庭、波斯、粟特等外來金銀器影響的基礎上

加以融合、創新,形成中國古代金銀器發展史上的巅峰時期,奠定了後世金

銀器制作的基調。

這一時期金銀器在高端制器方面取代了銅器的地位,是以工藝主要展現在金

銀器嵌寶石、銀器鎏金以及各種細金工藝上。在寶玉石鑲嵌方面,晉以前多

見綠松石和綠玉,北朝以後,除各種玉石外,西方寶石裝飾也滲透進來,并

擴大到琥珀、珊瑚、珍珠、砗磲等有機寶石。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部分重點文物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夏代 高16.5 厘米、寬11 厘米 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 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藏

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的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一種主要流行于夏代的青銅器,以鑲嵌綠松石為最大特征,是集鑄造和鑲嵌于一身的神秘藝術品。它是史前獸面紋到商周饕餮紋的中介和傳承,這種傳承不僅是沿用了一種藝術傳統,而且是傳承了信仰和神話。是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鑲嵌銅牌飾對于研究中國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是名副其實的夏代遺寶。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金面銅人頭像

商代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 三星堆博物館藏 通寬19.6厘米、通高42.5厘米

金面罩用金皮捶打而成,大小、造型和銅頭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頗為精緻,給人以權威與神聖之感。一般認為,這種金面造像代表社會最高層地位的人,他們手握生殺大權,并具有與神交流的特殊技能。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玉柄鐵劍

西周 通長34.2厘米、柄長12.2厘米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由鐵質劍身、玉質劍柄和銅質柄芯組合而成。銅柄芯與劍身兩面鍛合,柄芯前段作條狀,利于與劍身脊部鍛接,柄芯的表面鑲嵌有條狀的綠松石片,柄芯下段圓形,套入中空的玉柄之内。玉柄由莖、首兩部分套接而成,皆為和田青玉。柄 莖圓柱中空,以納銅柄芯。玉柄首中部鑲嵌綠松石片,兩側有透穿小圓孔,貫以銅質銷釘以固定銅芯與柄首。

玉柄鐵劍有“中華第一劍”之稱,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鐵制品,其鐵質劍身經檢驗屬于塊煉滲碳鋼。年代距今2800年,打破了秦國銅柄鐵劍2600年的中國最古老冶煉鐵器記錄,把中國人工冶鐵的曆史向前推進了200年。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犧尊

戰國 山東淄博稷下街道商王村出土 齊文化博物院藏

高 29.4厘米、長 43.3 厘米,重6.5公斤

仿牛形,昂首豎耳,偶蹄。由頭顱,體、蓋分鑄而成。首頸結合,有一項圈合縫自然遮掩,蓋為一扁嘴長頸禽,禽頸反折,嘴緊貼背上,巧成半環形蓋鈕。兩翅平展,羽翎均以綠松石鋪填,通體是粗細相間的金、銀絲嵌飾的幾何雲紋。此器設計獨特,工藝娴熟,是戰國時錯金銀工藝的佳品,反映了齊國工藝技術水準的高超。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鎏金鐵芯銅龍

唐代 高34厘米、長28厘米 陝西西安南郊草場坡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銅龍為鐵質,通體鎏金,身體細長,兩隻有力的前腳緊扣地面,龍頭與上身呈“S”型,龍嘴張開,露出牙齒和彎曲的龍舌,兩隻圓睜的雙眼直視前方,龍角緊貼頭部向後伸展,龍尾從高高上揚的後肢處反折向龍頭上方。整條銅龍身體流暢,極富動感,展現出唐代龍的生動美與氣勢美,堪稱精品。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鑲寶石銅帶鈎

西漢 長8.2厘米 山東省曲阜九龍山漢墓出土 山東博物館藏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嵌寶石虎鳥紋金帶飾

戰國(2件)長5厘米、寬3.2厘米 内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帶飾下部為虎,張嘴露齒,四肢前屈,尾部下垂,身軀部位鑲嵌紅、綠等寶石,部分脫落。在虎的身上及尾部,有并列的群鳥,鳥身簡化為S形。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鎏金錯銀銅扣漆樽

東漢 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高29厘米、口徑24.3 厘米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鑲金嵌寶珠玉臂環

唐代 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外徑 7厘米、内徑 6厘米、厚 1.7 厘米

玉臂環由三段弧形白玉連接配接而成,每段玉的兩端均包以金制獸首形合頁,并以兩枚金釘鉚接,合頁外緣均琢成虎頭形,頭向相背,頭頂嵌淺紫色寶石,眼球鑲料珠。玉臂環出土時裝在蓮瓣紋銀罐内,銀罐蓋墨書“玉臂環四”,知其本來稱謂即此。唐代文獻中還将這種臂環稱為“玉臂支”。從文獻看,玉臂環似非唐代本土的産物,可能為進貢或從對外戰争中所得。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鎏金蔓草花鳥紋銀羽觞

高 3.5、口徑 10.5 ×7.7 厘米

這件羽觞在工藝上采用鎏金錾花的方法制成。這些花紋以滿地裝的藝術手法布滿整個器物,加之刻花處鎏金,使得器物金光燦燦,富麗堂皇,為典型的盛唐器物。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鎏金鹿銜草紋銀馬飾件

遼代 内蒙古赤峰大營子村遼驸馬贈衛國王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凸形長9.2厘米、寬 5.9厘米,長方形長 4.6厘米,寬2.6厘米

自漢唐以來,金銀馬具一直在使用,許多唐詩中都提到了金銀馬具。遼代契丹人特别珍愛金銀馬具,在衛國王墓中不僅殉葬有馬,還有八組馬具約1000餘件,包括絡飾、鞍飾等,質地有銀、銅、鐵、鎏金或錯金,制作精緻,由此可見契丹貴族仍保留着本民族傳統的遊獵生活習俗,不廢鞍馬騎射,保持尚武之風。

展覽資訊

多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彙集河南博物院跨年大展

展覽名稱:金相玉式 ——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2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河南博物院(東臨展廳16廳)

指導機關

國家文物局

支援機關

中國博物館協會、河南省文物局

主辦機關

河南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甯夏回族自治區博

物館、内蒙古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

協辦機關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博物館、甯夏固原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齊文化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

館、二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平頂山博物館、新鄉市博物館、南陽市博物館、

河南自然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