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濰柴在濟南釋出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及重大氫能科技示範成果。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濰柴啟動“雙擎”戰略,傳統動力與新能源産業兩條腿走路,雙雙實作曆史性突破,驅動濰柴領跑全球。

傳統動力 持續重新整理紀錄 領跑全球
“中國汽車要實作由大變強的偉大目标必須做好轉型、更新兩篇文章,在轉型中更新,在更新中轉型。”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看來,汽車産業要實作由大變強,應做到傳統的動力更新、新能源技術創新的同步推進。
實際上,熱效率與尾氣排放是一對“沖突體”,前者越高,後者達标越難。自1876年德國人奧托在大氣壓力式發動機的基礎上發明了往複活塞式四沖程汽油機以來,汽車内燃機一百多年來一直都在效率、節能、環保三者之間尋找平衡。
2020年9月16日,濰柴在濟南釋出了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0.23%的商業化柴油機,轟動業界。衆多行業專家将此比喻為人類史上首次百米跑進10秒,甚至有人斷言,該紀錄将在多年内統治整個内燃機行業。然而,時隔480天,濰柴人向自己發起挑戰,打破了這項紀錄,将柴油機本體熱效率全球首次推進到51.09%。
熱效率是衡量内燃機燃油利用效率的标準,是展現一個國家柴油機技術綜合實力的标志,熱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節能減排的效果越顯著。這一技術突破,對推動我國傳統内燃機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全球内燃機行業具有重要的技術引領作用。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專門給濰柴發來賀信:這是汽車發動機行業科技進步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也将為全球行業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作出重大貢獻。
氫能産業提前布局 多點開花
在推動傳統動力技術突破、低碳更新的同時,濰柴将發展新能源産業作為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産業變革,技術創新先行。不久前,國家能源局釋出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七大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技術裝備攻關,重點推動氫能等重點領域。
領先的濰柴總是快人一步。1月8日,在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和“氫進萬家”工程運作情況座談會上,濰柴展示了一系列氫能産業首創級成果。
行業首款200kW級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産品,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國内首款大功率集裝箱式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首款大功率固态氧化物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投入運作;中國第一輛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智能氫燃料電池雪蠟車,服務北京冬奧會;全國第一座“氫+5G”智慧綠色港口、全國第一條“車-站-路”關聯的氫能高速、全國第一個氫能低碳工業園區……濰柴在氫能推廣應用中實作了多點開花。
累累碩果源自提前布局。2008年,濰柴便全面布局新能源業務,累計投入50億元,聚集了近千人的研發團隊開展新能源關鍵技術攻關,為山東氫能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引領全球動力領域新變革。
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将在我國實作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發揮關鍵作用。一場以氫能為支點,瞄準“雙碳目标”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濰柴将實作‘雙擎’驅動,堅定不移實作傳統高端動力和新能源動力走在最前,在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為國家‘雙碳’戰略開辟了多元化能源轉型的新路徑。”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動力董事長,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譚旭光表示。
閃電新聞記者 周迎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