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1986年,一位老人在河南的革命老區林縣逝世了。

他的葬禮十分簡單,沒有人為他歌功頌德,沒有人為他立碑刻文,然而挽聯上出現的一些名字卻讓這場葬禮變得不那麼普通。這位老人的挽聯上,出現了不少中央上司的名字。

對于大部分群眾來說,這些都是在報紙和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名字,現在卻因為這位老人的葬禮而出現在了自己的生活之中。除了挽聯之外,

李德生、秦基偉

等當時的一些上司甚至本人也出現在了這場葬禮上。這位老人名叫

顧貴山

,為什麼他的葬禮竟然得到了當時的中央上司的關注呢?他的身上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接下來博覽曆史就帶大家翻開這段歲月,去看一看顧貴山平凡又偉大的一生。新來的朋友别忘了點點關注,既能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内容。

尋找老團長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中央決定舉辦一個紀念紅軍長征二十周年的活動。

既然是紀念長征,那麼必然少不了參加過長征的老兵們。這次活動希望找到一些紅軍代表,讓散落在各地的老兵們也有機會能夠來北京參加這次的紀念活動,是以很快組織人員就緊鑼密鼓地開始拟定紅軍代表的名單。

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關注,他也很想再見一見那些許久不曾謀面的老戰友們。他來到了組織人員工作的地方,和他們一起拟定代表名單。他一邊回憶那些戰鬥的歲月,一邊開口說道:

“長征時很多人都十分不容易,都應該來參加這次的紀念活動啊。有些人我現在還能見到,但大多數人我都已經很久沒見到過了,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對了,當時紅一團的團長,那個叫

的,你們一定要把他找過來。”

毛主席提到的人,大家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但是問了一圈也沒人知道這個讓毛主席念念不忘的顧貴山到底在哪裡。顧貴山在長征時就已經是團長了,按說現在的職務應該不會太低,但中央沒有這個人,拍電報、打電話到地方機關去詢問也一樣沒有這個人存在。

為了找到顧貴山,中央專門派了兩個人按照檔案一點一點去找。檔案顯示,顧貴山在離開部隊之後先是在農業部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沒過多長時間,顧貴山就主動要求到

河南商業廳

去工作了。然而又過了一段時間,顧貴山因為身體原因離開了河南商業廳,最終到了林縣安家落戶。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尋找顧貴山的兩個北京幹部按照檔案一路找到了林縣,林縣當時的縣委書記楊貴和縣長李貴接待了這兩位幹部。聽完他們的來意,楊貴和李貴都十分疑惑。

林縣雖然是革命老區,有着很多參加過革命的前輩們,但是這些人大多都是普通的士兵。

如果真的有團長級别的人物來到林縣定居,那麼他們一定會知道的,可是現在,他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團長級别的老兵定居于此。

楊貴和李貴都覺得是兩位幹部搞錯了,可是那兩個幹部卻堅持說這位老團長就在林縣:

“我們仔細查過他的檔案,他一定就在林縣。我們這次來是帶着毛主席布置的任務的,無論如何一定要把人找到,帶他去北京參加紀念活動。”

楊貴和李貴一聽是毛主席布置的任務,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

“那這位老團長有什麼特征嗎?”

楊貴問道。

“我們現在也隻知道他叫顧貴山,參加過長征,曾經是紅一團的團長。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的資訊了。”

北京的幹部也沒有辦法。

“林縣有幾十萬人口,五百多個村子,想找人不容易啊。我們現在就隻知道一個名字,找人更是難上加難。”

李貴感歎道。四個人都歎了口氣。

雖然想要從幾十萬人中找到一個人很難,但該完成的任務還是要完成,于是林縣上上下下開始在各個村子裡排查。即便派出了很多人,但依舊一無所獲。眼看紀念活動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兩位北京來的幹部和楊貴、李貴都十分着急。正在這時,他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僅僅依靠林縣的從業人員來找人是大海撈針,但林縣還有幾十萬群眾,如果能夠發動大家一起找人,那就是事半功倍了。

想到這,楊貴趕緊讓林縣的五百多個村子用廣播向老百姓們傳達了這件事情,在經過了幾天的努力後,終于有了一點顧貴山的消息。

一個村民找到了楊貴等人,說他們村子裡有一個名叫顧貴山的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會給馬治病。在顧貴山來林縣之前,如果馬肚子疼得打滾往往都會丢掉性命,自從他來了之後,就很少有馬再因為肚子疼死掉了。

他把老公雞的血灌進肚子疼的馬嘴裡,過不了多久馬就能安靜下來,再休息一段時間就能活蹦亂跳的。

楊貴等人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那個村子,終于見到了村民口中的顧貴山。

“老同志,你是不是當時參加過長征的紅一團團長顧貴山?”

楊貴等人見到顧貴山就急切地問道。

顧貴山搖了搖頭:

“我不認識他,我隻是個喂馬的。”

楊貴等人找了那麼多天才找到這一個有可能的目标,自然不肯輕易放棄。

“老同志,您如果有什麼隐情可以和我們說,但是可萬萬不能隐瞞自己的消息呀。”

“我有什麼可隐瞞的,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嘛。”

“老同志,我們這次是帶着任務來的,毛主席說了,一定要找到你,你可不能讓我們無功而返呀!”

楊貴等人還是不肯輕易放棄。

顧貴山聽到

“毛主席”

三個字,終于變了臉色。

“毛主席?是毛主席讓你們來找我的?真的是毛主席嗎?”

顧貴山激動了起來。楊貴等人聽了顧貴山的話,大喜過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顧貴山終于被他們找到了。

“沒騙您,真的是毛主席要找您。我們為了找您可是下了一番大功夫啊。如今終于找到您了,您可一定得跟着北京來的同志一起去見毛主席!”

楊貴給顧貴山講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顧貴山聽後很是愧疚:

“我隐藏自己的身份本來是不想給組織添麻煩,沒想到這次反倒是給組織添了大麻煩。都怪我都怪我,真是麻煩你們了。”

“老團長,麻煩沒關系,隻要找到了您就好。這次接您去北京,是邀請您參加紀念長征二十周年的活動,您可是毛主席點名的老紅軍代表啊。”

顧貴山聽到這話越發地激動了:

“真是沒想到毛主席還記得我!我馬上就收拾東西,我們盡快出發!”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終于找到了顧貴山,楊貴等人松了一口氣。沒有多做停留,顧貴山很快就和北京來的兩位同志一起動身了。

毛主席得到消息,早早地就在門口等候

。兩個人終于見面了,談起長征時的那些事情,心中都頗多感慨。這之後,顧貴山又見了很多當年曾并肩作戰的同志們,聊天過程中,話題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曾經的戰鬥時光,那些逝去的歲月裹挾着槍林彈雨再一次在腦海中清晰了起來。

顧貴山其人

顧貴山1928年入黨,1929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從此以後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抗戰生涯。

顧貴山參加過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是一位戰鬥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兵。在參加抗戰的那段時間裡,他英勇奮鬥,不畏艱險,始終沖在抗戰的第一線。

長征之前,顧貴山就憑借着出色的軍事能力成為了紅一團的團長。當上了團長之後,顧貴山越發地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在戰鬥中還是在生活上,他都始終對自己有着極高的要求。長征期間,顧貴山帶領着紅一團完成了很多艱難的任務。

在金沙江畔,我軍既要面對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又要面對藏族群眾的不了解和不信任,行軍十分艱難。正在這時,顧貴山率領的紅一團救下了一個改變局勢的關鍵人物——藏

族大吐司桑格的獨生女兒珠瑪。

大吐司在藏族有着極高的地位,屬于藏族群眾的上司者,紅一團救了他的女兒,讓他看到了共産黨的善意。藏族群眾的信任給面臨困境的共産黨提供了一條出路,毛主席也曾感歎

“是紅一團為紅軍北上打開了一條路”。

除了金沙江畔的這件事,顧貴山還帶領着紅一團為我軍開辟了一條連鳥都飛不過去的雪山之路。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大金山是是長征路上遇到的第一座雪山,這座雪山長年無人問津,鮮少有人出沒,但是我們的軍隊卻要翻過它。經過多方面的考量,探路和開路的工作最終交給了

紅一團

。顧貴山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十分艱難的任務。他帶領着紅一團的兄弟們,踏上了大金山,一點點摸索,一次次試探,大雪、狂風,惡劣的環境為他們帶來了諸多困難,然而這些困難沒有打倒顧貴山,沒有打倒紅一團,他們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紅一團損失慘重,很多戰士都犧牲在了那座雪山中。想到這裡,顧貴山不禁淚流滿面。那是他的紅一團,他親手帶出來的兵,有很多人都還很年輕,就這麼埋在了大金山。他有很多次都在想為什麼留在那的人不是自己,如果可以,他願意代替他們,毫不猶豫。

1937年,平型關大捷,戰鬥勝利了,顧貴山卻受傷了。

他被日軍的毒氣傷了眼睛

,雖然沒有完全看不見,但視力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那以後,顧貴山逐漸退居二線,也是在這段時間裡,他遇到了他的妻子,

王海秀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在顧貴山眼睛受傷、退居二線的那段時間裡,他的首長最關心的就是他的終身大事。“你得趕快找個合适的人了,以後也好有人陪着你。再拖下去等你複員了就更不好找了。”首長苦口婆心地勸他,然而他就是不聽。首長給他介紹過很多人,可他一個也不見。

“我現在眼睛不好,又沒有什麼學問,家裡更是沒有多少積蓄,娶個媳婦回來也是讓人家受苦,何必耽誤人家的大好時光呢。”

顧貴山以這個理由推拒了很多次見面,首長多次勸說也沒有讓他改變想法,直到一對乞讨的母女來到了顧貴山所在的部隊,顧貴山終于有所動搖了。

時局動蕩,民不聊生,那個年代乞讨的人也不在少數,王海秀母女餓了多日,為了找到吃的,不得已來到了部隊,希望能得到一口吃的,這一找,就正好來到了顧貴山所在的部隊。部隊熱情地接待了王海秀二人,給了她們足夠的食物。

吃完飯,大家發現這個女孩長得十厘清秀,年齡不大卻很能吃苦,又剛好沒有成親,于是就想到了至今也沒有解決終身大事的顧貴山。他們拉來了顧貴山,讓顧貴山陪着王海秀母女二人聊天。聊天過程中,顧貴山了解了王海秀的經曆,兩個女子,在這樣的年代活下來十分不易,餐風露宿,颠沛流離,然而即使這樣,王海秀也始終對未來抱有希望。這種精神打動了顧貴山,他知道如果就這麼讓王海秀離開,等待她們的将是又一段十分艱難的日子,他不忍心,猶豫再三,他終于做出了決定。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顧貴山坐在王海秀母女的對面,十分坦誠地說清了自己目前的狀況。“我如今眼睛受傷,視力受到了影響,以後也沒有痊愈的可能了,但我是真心希望能給王海秀同志帶來更好的生活。我不能保證未來她的生活有多富裕,但至少會比現在要好。是以如果你們願意的話,我希望能成為王海秀同志的丈夫。”

王海秀母女聽到這話都十分感動,王海秀的母親激動地拉住了顧貴山的手:“您一個大首長,願意娶海秀是我們的福分呐!”就這樣,顧貴山和王海秀的事情定了下來,顧貴山的終身大事終于得到了解決。

王海秀始終陪在顧貴山的身邊,即使是他回到林縣後,生活十分艱難也不曾有過絲毫動搖。

“老天讓我丢了一雙眼睛,卻給了我一個好妻子啊。”

在北京的這段時間,顧貴山見到了很多昔日的戰友,其中有些人如今已經身居高位了,他們問顧貴山當時為什麼要偷偷離開,顧貴山表示:

“我沒有文化,打仗還可以,但是建設新中國我确實不行。與其留下來也幫不上忙,不如早點離開。我不能成為組織的累贅啊,是以悄悄地離開是我最好的選擇了。”

聽到這話,顧貴山的戰友們都十分動容。

離開北京之後,顧貴山仍舊回到了林縣,繼續過他原來的生活,從不向人提起他在北京的經曆。村民們仍舊十分震驚,曾經的大團長竟然像個普通老百姓一樣生活在他們的身邊,和他們一樣吃苦受累。生活就這樣繼續平淡地向前,直到

1960年

紅旗渠工程

林縣是一個十分缺水的地區,常常會遇到幹旱,雖然有過很多措施,修建過很多水渠,但效果并不好。1959年,林縣又一次遇上了幹旱,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決定在林縣修建一個新的水渠,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這就是被譽為

“世界第八大奇迹”

紅旗渠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1960年,紅旗渠開始動工了。本以為十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才知道要面對多少難題。人員安排不合理,知識儲備不到位,裝置不全等等問題層出不窮。而擺在顧貴山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

缺少炸藥,無法把堅固的花崗岩炸開

。顧貴山原本并沒有直接參與到這項工程中,是楊貴找到了顧貴山,把缺少炸藥的問題告訴了顧貴山,希望顧貴山能夠找曾經的戰友幫忙,弄來一些炸藥。顧貴山知道修建紅旗渠是造福群眾的大好事,是以沒有猶豫,他拖着已經不太健康的身體來到了北京。

顧貴山到了北京之後,找到了

唐天際

,這個人是他長征時的好戰友,也是

原後勤部副部長

。唐天際見到老友十分激動,聽明顧貴山的來意,知道了這件事的重要性,二話不說就把找炸藥的事情答應了下來。

“你放心吧,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炸藥送過去,保證紅旗渠工程的順利推進。”

過了沒多久,唐天際果然送了

100噸炸藥

到林縣,用完之後還

又多送了100噸,

這200噸炸藥給林縣的從業人員幫了大忙,大家對此十分感激。

回到林縣後沒有多久,顧貴山又去了浙江金華尋找老戰友

李德生

,希望他能夠提供一些幫助。李德生見到老戰友來找自己幫忙,自然盡了最大努力,他把北韓戰場上退下來的鋼釺都送給了林縣,保證了參與紅旗渠工程的人都能夠用上好用的鋼釺。

老紅軍複員回鄉當農民,直到主席派人來請,村民才知他身份不簡單

顧貴山由于身體原因,并沒有直接參與到紅旗渠的開鑿中,但身體不好的他卻為了這個工程多次奔走,從未求過人的他也為了紅旗渠而找上了昔日的老戰友,這份功勞也值得被人稱頌,可他卻什麼都沒說。直到曾經陪他去北京的人把這件事說了出來,大家才知道了他在這當中的貢獻。

一個擁有過赫赫戰功的團長,卻甘心在普通的小山村中度過餘生,若不是中央邀請他參加長征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可能至今也不會有人知道他曾經的事迹。他一生樸素,至死也不曾享受過榮華富貴,但他的故事,同樣值得被我們記住。

創作不易,覺得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别忘了點點關注支援一下,關注博覽曆史,重溫過往故事。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