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了解的人類居住的最冷的地方氣溫大約是多少?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關于“極寒之地”這樣的設定,這裡往往冰封千裡,彙聚了許多天才地寶,可以達成某種特殊的願望。從現實來講,某些願望的達成可能要依靠自己,但這樣的“極寒之地”卻也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在東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這個被稱為地球“極寒之地”的地區還有500名村民常年生活在這裡。最低溫度可以有多低呢?零下71℃。
如此寒冷,幾乎任何事物放在外面的結果都是被凍得硬邦邦的,奧伊米亞康人是怎麼在這裡生活的呢?
極寒之地
作為世界上最寒冷的人類永久居住地之一,奧伊米亞康的大緻地形是東、南、西三面較高,背邊地勢相對較低的盆地。
這樣一個幾乎“豁口”地勢讓來自及全額冷空氣更容易向盆地内部侵襲,同時又阻擋了南方的暖空氣降臨的腳步,當低溫随着山脈地勢上升,然後再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造成極端的低溫環境,有時候甚至比北極的氣溫更低。
據不權威的測量記錄,在1933年2月6日,奧伊米亞康地區溫度達到北半球的最低溫極限:-71.2℃,是以該地也就有了北半球“冷極”的稱号。
奧伊米亞康的長居人口基本都會在“不凍泉(溫泉)”中取水用水,是以在上世界二三十年代的時候,這附近就慢慢的發展了一個村莊,常住人口大約是500人。
因為極端低溫,這裡的土地幾乎全部被凍住,并且還是永久性凍土。這樣的土地是不能正常用作建設地基的,一個是凍土層的生态十分脆弱,另一個就是其不穩定性太強。是以,要在這樣上建設房屋,奧伊米亞康人選擇的辦法是“打深樁”,并且房屋的底層不要能直接接觸地面,以免房内的暖空氣加熱了地面,當值凍土融化,對房屋産生安全威脅。
那麼疑問就來了:土和水都凍住了,奧伊米亞康人都怎麼生活呢?
低溫下的生活
- 日常
前面已經說到,在奧伊米亞康附近有溫泉存在,并且随處可見的冰雪對于當地的居民來說,水源的使用并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凍土廣布的極寒之地沒辦法種地,人們吃些什麼呢?
走進奧伊米亞康的小鎮,我們就能知道,這裡的市場上交易商品大多是肉制品。
各種魚、牛奶、馬肉等,比較特殊的是,這些肉類都是硬邦邦的,就算是牛奶之類的也是一個個冰坨子,沒有用盒子裝,因為會凍裂。其它堅果和蔬菜、餅幹之類一般都是靠進口,但是這樣的需求都很少。
當地的居民幾乎都是以馴鹿飼養、狩獵和捕魚為生。各種肉類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黃油和糖的比例相對較高,可以抵抗低溫環境下的能量消耗,并且低溫環境還能長期保持食物的新鮮程度。
這麼冷的天氣,人們會感到不适應嗎?恰恰相反,奧伊米亞康正是以“長壽”聞名于世。
極端低溫的條件使得大多數病毒和細菌都不能在這裡存活,幾乎完全純淨的水源更是現在許多城市都達不到的用水标準,還有當地人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樂觀的心态,這些都是目前還有人願意住在當地的重要原因。
- 出行
在當地比較考驗人的問題是日常出行。要是在夏季溫涼的天氣裡出門還好,但是在其他季節,廣布的冰雪和低溫的集合讓人寸步難行,要想安全出行,就得找到方法。當地人對此的解決辦法基本都是:減少出行次數和時常。
這可能看起來有點好笑,但現實的确如此。當地幾乎沒有什麼現代化的設施,因為這裡幾乎可以将一切物質凍住,連正常的電流都會失效,網絡可能都會被“凍住”,是以很少有人使用手機。
在室内可以燒煤燒柴取暖,但是在室外,就連水管都隻能鋪設在地面,再沿途設立加熱站,防止水管當機。是以要是人要出行,就得全副武裝,一般不會在外面待超過20分鐘的時常,因為冷,可能會将一些肌肉組織凍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靠近這一帶地區,基本都要有“專車”。
這個專車不是為自己設立,而是發當地隻友善使用這樣的車輛,那就是可以噴燈火焰加熱發動的一些汽車。行車途中不要随便轉彎,因為輪胎非常有可能會脫軌飛出去,直線駕駛很有必要;還有就是不要輕易熄火,哪怕是在夜裡睡覺休息,否則發動機可能會在10分鐘左右就凍住了,基本再也打不燃,這在雪地中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奧伊米亞康幼稚園和國小生上課時間并不會輕易向低溫低頭,隻有分别到達-48℃和-54℃的時候,學校才會停課休息。
還有就是廁所不在室内,而是在室外,隻一個字——冷。果然,這就是戰鬥民族能力彪悍的原因嗎?
總結
如果不考慮到冬天的話,其實在奧伊米亞康地區,夏季時間雖然短促,但氣溫還是非常涼爽的,平均溫度都在14℃左右,就像是開了低溫空調。但是縱觀全年溫度變化,這裡的氣溫差卻可以達到100℃。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個人對于冬天的低溫認知極限最多不會低于零下10℃,要是再低,可能就會直接窩在被子裡打死都不出來。
直到上了大學之後,北方的同學說南方太冷了,才知道還有“暖氣”一說。但是如果室外的氣溫還可以低到-71℃這樣的極限,可能真的不太行。
因為這裡的低溫儲存了很多生物遺留痕迹(比如猛犸象),再加上始終有人常住并且保持長壽,科學家們對這裡的研究興趣也極大。是以就算是當地的便利性并不高,卻也有很多願意前往研究調研,尋常的人前來旅行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