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紅點獎曆來被稱為「工業設計的奧斯卡」,獲獎作品往往具有不同以往的創新價值。不過 2021 年的最佳設計獎名單裡面,有一款作品看起來非常不一樣,但又有一點點眼熟。

它還是微軟辦公構想團隊的作品,命名為 Flowspace Pods(流動空間艙)。生産電腦的品牌去做辦公空間,微軟的 Flowspace Pods 并不是獨一無二的。

同樣是在 2021 年,惠普和視訊會議服務公司 Zoom 聯手,還找上辦公空間公司 Room 合作,推出了專為視訊會議設計的工作艙,命名為 Room for Zoom,最低配置的售價為 16995 美元(折合人民币 107000 元)。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從外觀上看,無論是這款放進惠普 27 英寸觸摸屏一體機的 Room for Zoom,還是 Room 先前推出的經典工作艙,都有點像過去的公共電話亭——三面封閉的空間,留有一面裝上透明玻璃門。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方盒子外形的設計在工作艙圈子裡還挺普遍,例如 Zen Space 推出的 Zen Work Pod,Meavo 設計的 Soho 電話亭式工作艙和辦公家具品牌 Spacestor 推出的可定制工作艙 Verandas。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這些工作艙可以停在商場、酒店等公共場所,而且還可以挨着站成一列。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這些工作艙,看起來好像給工作人群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是「随時随地都能工作」,如同移動廁所般的便利,真的是辦公環境的未來趨勢嗎?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而且近幾十年來,辦公空間在開放式與封閉式兩種模式之間兜兜轉轉,對于辦公的未來設想也愈發活躍。

去年 4 月 1 日,國外媒體 Dust 推出名為「工作場所」(Workplace)的科幻短片。在短片設想的未來世界中,一個 20 世紀的辦公室被複刻了出來——「隔間、咖啡機、紙張、職稱、上司層變動,應有盡有」。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 圖檔來自:Dust 科幻短片《Workplace》

這些被選中的幸運之人帶着氧氣面具到達辦公室,從早上 9 點到下午 5 點敲着打不開的蘋果、戴爾等品牌電腦,度過富有「工作價值」的每一天。剛剛入職的男主角,配置設定到的工作隔間裡擺的恰好是一台紅色的 iMac G3。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回過頭來看那些好像很未來的工作艙,不正是傳統隔間的現代版本?被污名化多年的隔間,在誕生之初的意義,卻是為了給員工充足而靈活的個人空間。

接下來,我們從最新工作艙追溯至最傳統隔間,探尋我們真正憧憬的辦公空間。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被稱為「現代版隔間」的獲獎工作艙

微軟的 Flowspace Pod 的出現,完全打破了工作艙的常态,是以得到了紅點獎官方的高度評價——「Flowspace Pod 是新常态的願景,是在高度協作的混合辦公中專注和深入工作的避難所,獨自工作時間将變得更加寶貴。」

這其中的玄機,被 Digitaltrend 網站編輯 Chuong Nguyen 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微軟推出的這款工作艙,是混合辦公模式下的現代版隔間。」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混合辦公模式下,我們會有更多的遠端會議、協作讨論,但同樣我們需要從紛擾喧嚣中抽身,沉浸在精神高度投入并且不受幹擾的獨立工作狀态中。

Flowspace Pod 的形狀注定了它生來與衆不同——如同兩個相對而立的問号,中間建構出一處半封閉的私人空間。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空間内配備有簡易的辦公桌椅和一台螢幕幾乎與内部空間等寬的 PC 電腦,螢幕可根據需要調節角度。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這款工作艙外殼覆寫着灰色毛氈,兩側還可以伸出擋闆,避免更多的窺視與幹擾。工作艙内部用背光 LED 燈來照明,變化的燈光顔色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氛圍。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在産品的概念展示圖上,Flowspace Pod 被單獨陳列在空間開闊的辦公場所中,下面墊上與外殼顔色相比對的灰色地毯,旁邊配搭着綠色盆栽。它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排排坐」的,以多取勝絕不是它的初衷。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如果從機關面積的使用率上考慮,Flowspace Pod 想必會被歸為失敗産品。但是這種衡量标準在如今早已過時,将更多的員工擠進一處辦公區域,還不如給每位員工可以高效工作的沉浸式空間,這背後的革新理念,才是這款産品真正打動人的地方。

隔間發明者真正想到的「隔間」

隔間的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僧侶書寫間,從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 1494 年作品中可以推測,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小隔間會配有架子,甚至還會有窗簾來保護隐私。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 波提切利畫作《Saint Augustine in His Study》

直到 1600 年代,辦公室文化才在社會中普及。根據《Home: 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作者 Witold Rybczynski 所言,當時律師、公務員和部分專業人士開始在倫敦、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辦公室工作。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在 1840 年至 1859 年,Charles Trevelyan 爵士已經對今天的辦公形态給出了大概符合的描述:「對于智力型工作,需要單獨的房間,以免幹擾用大腦工作的人;但對于比較機械的工作,在适當的監督下,同一個房間裡讓多位員工協同工作,才是合理的工作方式。」

直到上個世紀的 60、70 年代,隔間文化方才興起。

此前的 1960 年,發明家羅伯特·普羅(Robert Propst)被美國家具制造商品牌 Herman Miller 請來當研究部門的負責人,希望他能為品牌帶來創新性設計。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當時的辦公室設計,開放式占據了主流地位——多年來,員工在大型開放空間中的一排排辦公桌上工作,隻有具備一定級别的人才能擁有私人辦公室。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普羅首先從日常工作中找尋靈感,同時委托設計專家和效率專家深入研究,最終他得到的結論是:「比起依賴固定、沉重辦公桌的開放式布局,靈活和定制的辦公空間讓工作變得更快樂、更健康和更有效率。」

同時普羅也注意到,擁有這樣獨立辦公空間的公司高層,由于免受幹擾,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普羅預示白領人數将會呈爆炸性上升趨勢,辦公環境亟需一場變革。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 早期開放式辦公室旁的上司層私人房間. 圖檔來自:Pinterest

1964 年,普羅在設計總監 George Nelson 的幫助下,将帶有可調節高度的定制辦公桌——動感辦公室 1 代(Action Office 1)推向市場,但由于價格昂貴、不易組裝、概念超前而成為滞銷品。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第一個版本失敗後,普羅設計了更加便宜、易于組裝的辦公桌——動感辦公室 2 代(Action Office 2)。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企業高管從這種設計中,看到了另一個「好處」——将更多員工塞進更小的空間,适逢政府推出企業辦公支出激勵政策,動感辦公室 2 代在 1967 年上架後大受歡迎。

一開始的動感辦公室 2 代敞開角度被設計成 120 度,後來才調整成了 90 度,與當下的隔間形态更相似。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不過動感辦公室 2 代在空間靈活度和工作視角上,都有充分的人性考慮,為客戶定制最合适的隔闆,并且提供可站立的高度調節功能。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1976 年,軟裝部門的總監 Alexander Girard 為動感辦公室 2 代加入鮮亮的配色,在布蘭尼夫國際航空公司辦公室中,設計出最美的「迷宮」。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可惜随着動感辦公室 2 代的爆紅,引來競争對手 Steelcase、Heyworth 和其他辦公家具公司的模仿。這些後來者依着真正掏錢埋單的企業主需求,制造了很多小巧的格子式辦公桌。這些擁擠的「小格子」,也讓辦公室設計進入可怕的「隔間農場」時代。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曾經将隔間創造出來的普羅,在人生的後期為他的這個發明深感愧疚。但不能否認,隔間的設計在過去 50 年裡,發展成為價值 30 億美元的龐大産業。

辦公室「牆面」的推倒與重建

作為封閉式隔間辦公室的對立面,開放式辦公室也有着很多讓人無法忍受的弊端,噪音和隐私是提及最為頻繁的關鍵詞。

然而隔間的設計并不能真正解決噪音問題。無論工位之間的隔闆是三英尺還是六英尺高,聲音仍然在頂部回旋。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無法忍受開放式辦公室的噪音,讓 Brian Chen 和 Morton Meisner 創立了工作艙品牌 Room。

如果你試圖集中注意力的同時,聽到同僚和他的牙醫在聊天,那真的很緊張,是以我們用膠合闆和泡沫拼湊了一個自制的電話亭,并在旁邊加了一扇門。

——Brian Chen(工作艙品牌 Room 的創始人之一)

但是,這樣的工作艙最終被稱為「汗箱」。因為待在這樣狹小空間内,如果通風不足,長時間待在裡面也是一種煎熬。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隔間的那些隔段闆被視為辦公室的一面面「牆」,這些「牆」在 90 年代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推倒,開放式也随之回到了辦公室的主流位置上。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2003 年,成立 5 年的 Google 公司搬到加利福尼亞山城區的龐大園區 Googleplex,其開放式的辦公空間設計,一度成為科技行業的标杆。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然而在經曆了全球疫情的 2021 年,Google 決定開展為期一年左右的辦公室改造計劃——曾經推倒的那些隔斷牆,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回歸。

3 月 3 日,在 Googleplex 辦公園區内,名為 Team Pods 的工作艙被引入使用。每個工作艙内的布置都非常簡單,桌子、椅子、白闆以及帶有輪子的儲物櫃,幾個小時内即可布置完畢。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針對不需要固定辦公桌的員工,Google 會提供帶有圓弧形擋闆的工作站。隻需要刷一下身份證,即可根據員工的個人喜好自動調節。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4 月 7 日,由機器人充氣展開的「氣球牆」也在 Googleplex 内啟用,不僅可以起到遮擋的作用,還能減少噪音污染。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此外,Google 還推出了名為「篝火」(Campfire)的全新會議室。參與會議的人,像是來參加一場篝火晚會,坐進了帶有背闆的圓形空間内,背闆上的垂直顯示屏還可以讓遠端參與者彷如身在其中。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對于未來辦公形态的探索,Google 的這些嘗試未必是最好的解答,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都無法再成為全社會适用的主流模式。反倒是,結合兩者的混合式辦公空間布局方式正在冉冉而起。

我慌了,微軟、Google 要把辦公室做成“讓人愛上工作”的樣子

我們真的想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辦公室。在此之前,「我去辦公室,因為這就是我工作的原因」。現在,我們希望它更像是,「我今天要去辦公室,因為今天是我見人的日子」。我們正試圖利用辦公室的那一天來加強協作,獲得一些面對面的時間,并真正重新點燃我們因偏遠而錯過的辦公室文化。

——James O’Flaherty(Adtrak 的業務營運總監)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是在你的辦公室一天吃三頓飯,去那裡的健身房,在那裡完成所有的差事。最終,人們想要靈活性和自主權。

——Allison Arieff(《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

畢竟,對于大部分人而言,辦公空間占據了一天内的大部分時間,是以如果革新性的模式被設計出來,改造當下問題重重的辦公空間,讓我們不再想要逃離辦公室,這樣的設計将會影響深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