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多年來,上海街頭的名人故居在他的筆下常畫常新

大雪紛飛之中的魯迅故居是什麼樣的?遍地落葉的複興中路能夠書寫出多少深情?1月15日即将在上圖書店·藝術文創店舉行的《海上弄潮——陸志文上海名人故居作品集萃》展上,畫家陸志文永彩墨繪出的30處名人故居和他們曾經在上海走過的十條道路園林,以溫情脈脈的面貌展示在觀衆面前。魯迅、葉聖陶、林風眠、張元濟、沈尹默、豐子恺、丁玲……這些文化巨匠仿佛剛剛從居所中轉身離去,微微振顫的空氣裡還帶着他們來過的氣息。“我是一個從石庫門走出來的畫家,我對上海的名屋名宅情有獨鐘。”陸志文說。

30多年來,上海街頭的名人故居在他的筆下常畫常新

圖說:陸志文的《魯迅故居》

2008年的那場雪,讓陸志文記憶猶新。正因為這場難得的大雪,他從西郊直奔虹口,跑到了位于山陰路大陸新村的魯迅故居。在白雪皚皚中重新審視從小到大不知道來過多少回的這幢紅磚瓦結構的三層小樓,面前的房門、窗戶、弄堂、一草一木,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既熟悉又陌生。最終落到畫面,樹枝上的樹葉早已落盡,光秃秃地直指天空,如劍指長空,帶着往日裡鮮有的硬朗、銳利,如魯迅先生的冷峻。

《巴金故居》同樣創作于2008年,草木豐盛的小院一派天成的綠色。“現在,巴金故居參觀者川流不息,成為網紅景點,而20多年前,我隻能在門外縫隙中窺視,後來總算有幸跨進故居,見到巴金的世界。巴金故居的變遷,也能看到社會的發展。”現在,陸志文還會經常去重訪巴金故居,因為人來人往,小樓生機勃勃,常去常新。

30多年來,上海街頭的名人故居在他的筆下常畫常新

圖說:陸志文的《巴金故居》

昆山花園路7号、女作家丁玲曾經在此居住,并創作出了小說《奔》,如今這裡已經成為熱門取景地。而陸志文的《丁玲寓所》繪于1998年,樹影中的清水紅磚牆面、券式木門窗帶着往日的倦怠和斑駁,兩旁碧綠的濃蔭帶來了勃勃的生機。陸志文說,昆山花園路,鬧中取靜,當時邊上的一定好食品店和新華書店是他常去的。

30多年來,上海街頭的名人故居在他的筆下常畫常新

圖說:陸志文的《林風眠故居》

陸志文以傳統中國畫為載體,汲取了西方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技法,巧妙地把飽含墨韻的抽象意趣化為了新彩墨的繪畫語言,在畫面上呈現出複雜多變的視覺肌理。從上世紀90年代起,陸志文就緻力于上海街頭的名人故居繪畫,30多年來未間斷的尋訪,畫家手邊還積累下了厚厚一沓文稿,每一幅畫作他都經過反複斟酌,每一筆都飽含着他對上海的熱愛。因為畫名人故居,陸志文也見證了許多名人故居從鮮為人知到如今正式挂牌,參觀者絡繹不絕的變遷史,陸志文說,之前在徐彙藝術館和宋慶齡紀念館舉辦的展覽上,許多參觀者在畫作前流連不去,紛紛指認自己熟悉的畫中建築,美術館門口的留言簿上寫滿了參觀者熱情的感言。是什麼鼓舞起了人們的熱情?是這座城市裡熟悉的道路和建築所承載的共同記憶聯系起了千千萬萬顆心。(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