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趙匡胤君臣學“甩鍋” |借“錢”說事01

啟風/文

如果你看到一枚銅錢,上邊寫着“乾德元寶”,你會認為它鑄造于什麼時期?

向趙匡胤君臣學“甩鍋” |借“錢”說事01

圖:乾德元寶(啟風藏)

大家不知道很正常,乾德這個年号的确沒什麼知名度,不像“開元盛世”“慶曆新政”那樣,被用來命名過重要曆史事件。少數了解宋史的朋友大約會說,乾德是宋太祖的年号,這肯定是宋錢。

這個答案不對,但錯的不算離譜,因為趙匡胤本人當年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後,使用的第一個年号叫“建隆”,就是建立宏大偉業的意思。過了幾年,趙宋政權逐漸穩固,南唐、吳越、荊南等紛紛臣服,趙匡胤于是命大臣商議新年号,并標明“乾德”(963—968)——“乾”在八卦裡代表天,“德”是恩惠,所謂“乾德”就是上天或帝王的恩澤。

葉夢得在《石林燕語》裡說,改元之後,趙匡胤很開心,說自己這個年号獨步古今,沒人用過。趙普在一旁附和,稱贊皇上有眼光,選了這麼一個高大上年号。這時,向來與趙普不和的盧多遜幽幽地補了一刀:“此僞蜀時号也。”他告訴趙匡胤,當年前蜀的王衍就用過乾德年号(919—924)。趙匡胤一聽就火了,抄起一支毛筆就往趙普臉上亂抹,邊畫邊說:“你怎麼比得上人家學識淵博!”

向趙匡胤君臣學“甩鍋” |借“錢”說事01

圖:宋元通寶,趙匡胤在位期間,唯一發行過的錢币(啟風藏)

趙普一夜沒敢洗臉,第二天就這麼滿臉黑墨地上朝去了。趙匡胤消了氣,才指令他把臉洗幹淨。

有關乾德年号,還有另外一個故事。在使用乾德年号的第三年,北宋出兵滅亡後蜀,皇帝孟昶被俘。平定四川後的某天,趙匡胤在皇宮裡閑逛,看見宮女的一面銅鏡,上面寫着“乾德四年鑄”,大驚失色,心想這才乾德三年,怎麼竟有四年的東西——他當時估計是以為自己穿越了。

故事說到這裡,又有了兩個版本。歐陽修在《歸田錄》裡留下的版本是,趙匡胤問學士陶谷,這是怎麼回事,陶谷回答:“此僞蜀時年号也”。趙匡胤随即找來銅鏡的主人,一問果然來自四川,“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歎宰相寡聞也”。顯然,歐陽修記下這件事,也是為了諷刺趙普沒文化。

劉攽《中山詩話》裡的版本是,趙匡胤看到鏡子後,同時詢問學士陶谷和窦儀,二人回答:“蜀少主嘗有此号,鑒必蜀中所鑄。”趙匡胤聽後感歎:“作宰相須用讀書人”,言下之意還是埋汰趙普。

向趙匡胤君臣學“甩鍋” |借“錢”說事01

圖:趙匡胤

以上三個記錄了乾德故事的人中,歐陽修和劉攽基本同時代,所記内容大同小異,看上去也比較可信,而葉夢得比前面兩人晚生半個多世紀,講起故事就天馬行空了。三個版本都不乏纰漏,比如葉夢得說盧多遜當時是翰林學士,其實他任此職是在趙光義時期;也有不少差異,比如究竟是誰讓趙匡胤知道了乾德年号的最早使用者;一緻的是主旨——太祖皇帝對趙普失望,故而重用讀書人!

歐陽修、劉攽、葉夢得希望後人看到,開國元勳趙普“少習吏事,寡學術”,被太祖皇帝斥責,而他們讀書人才是朝廷真正的棟梁。結果一千多年後,我看到的隻是趙匡胤君臣是多麼精于“甩鍋”。

選年号是大事,必須皇帝親自拍闆。趙匡胤想要一個前無古人的年号,結果選了乾德,不也該檢讨下自己連基本的時政常識都沒有嗎?甚至于出兵後蜀之前,也不去了解一下前蜀為什麼滅亡?

盧多遜、陶谷、窦儀這幾個人更有意思,皇帝早說不想用别人用過的年号,可啟用乾德之前,沒一個人出言提醒,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故意想看笑話。等皇帝問起,隻說乾德曾被前蜀用過,不說曆史上年号重複使用其實很常見。比如,至少有七個皇帝用過“建武”,唐高宗和唐肅宗在一朝之内都用過“上元”,就是五代時期,也能找出前蜀王建和南漢劉玢先後用“光天”的案例。對于這些事,盧多遜等文人能不了解?他們不說,無非是要在顯示才學的同時,再踩一下同僚罷了。

向趙匡胤君臣學“甩鍋” |借“錢”說事01

圖:前蜀的光天元寶(啟風藏)

如果不清楚這些,順着歐陽修等人的思路,我們看到的就隻能是賢君禮賢士人、良臣博學多聞,以及趙普不學無術。甩鍋甩到最後,完全是趙普背鍋了,誰讓他自己都說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呢。

最後說一句,《楊文公談苑》中說,南唐保大年間(943—957)曾發現一塊石頭,上面留有“大宋乾德四年”字樣,那麼乾德很可能又是624年輔公祏稱帝建宋時的年号。隻是輔公祏稱帝不足一年即敗亡,怎麼會有“四年”出現,也是不得而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