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赵匡胤君臣学“甩锅” |借“钱”说事01

启风/文

如果你看到一枚铜钱,上边写着“乾德元宝”,你会认为它铸造于什么时期?

向赵匡胤君臣学“甩锅” |借“钱”说事01

图:乾德元宝(启风藏)

大家不知道很正常,乾德这个年号的确没什么知名度,不像“开元盛世”“庆历新政”那样,被用来命名过重要历史事件。少数了解宋史的朋友大约会说,乾德是宋太祖的年号,这肯定是宋钱。

这个答案不对,但错的不算离谱,因为赵匡胤本人当年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隆”,就是建立宏大伟业的意思。过了几年,赵宋政权逐步稳固,南唐、吴越、荆南等纷纷臣服,赵匡胤于是命大臣商议新年号,并选定“乾德”(963—968)——“乾”在八卦里代表天,“德”是恩惠,所谓“乾德”就是上天或帝王的恩泽。

叶梦得在《石林燕语》里说,改元之后,赵匡胤很开心,说自己这个年号独步古今,没人用过。赵普在一旁附和,称赞皇上有眼光,选了这么一个高大上年号。这时,向来与赵普不和的卢多逊幽幽地补了一刀:“此伪蜀时号也。”他告诉赵匡胤,当年前蜀的王衍就用过乾德年号(919—924)。赵匡胤一听就火了,抄起一支毛笔就往赵普脸上乱抹,边画边说:“你怎么比得上人家学识渊博!”

向赵匡胤君臣学“甩锅” |借“钱”说事01

图:宋元通宝,赵匡胤在位期间,唯一发行过的钱币(启风藏)

赵普一夜没敢洗脸,第二天就这么满脸黑墨地上朝去了。赵匡胤消了气,才命令他把脸洗干净。

有关乾德年号,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在使用乾德年号的第三年,北宋出兵灭亡后蜀,皇帝孟昶被俘。平定四川后的某天,赵匡胤在皇宫里闲逛,看见宫女的一面铜镜,上面写着“乾德四年铸”,大惊失色,心想这才乾德三年,怎么竟有四年的东西——他当时估计是以为自己穿越了。

故事说到这里,又有了两个版本。欧阳修在《归田录》里留下的版本是,赵匡胤问学士陶谷,这是怎么回事,陶谷回答:“此伪蜀时年号也”。赵匡胤随即找来铜镜的主人,一问果然来自四川,“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叹宰相寡闻也”。显然,欧阳修记下这件事,也是为了讽刺赵普没文化。

刘攽《中山诗话》里的版本是,赵匡胤看到镜子后,同时询问学士陶谷和窦仪,二人回答:“蜀少主尝有此号,鉴必蜀中所铸。”赵匡胤听后感叹:“作宰相须用读书人”,言下之意还是埋汰赵普。

向赵匡胤君臣学“甩锅” |借“钱”说事01

图:赵匡胤

以上三个记录了乾德故事的人中,欧阳修和刘攽基本同时代,所记内容大同小异,看上去也比较可信,而叶梦得比前面两人晚生半个多世纪,讲起故事就天马行空了。三个版本都不乏纰漏,比如叶梦得说卢多逊当时是翰林学士,其实他任此职是在赵光义时期;也有不少差异,比如究竟是谁让赵匡胤知道了乾德年号的最早使用者;一致的是主旨——太祖皇帝对赵普失望,故而重用读书人!

欧阳修、刘攽、叶梦得希望后人看到,开国元勋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被太祖皇帝斥责,而他们读书人才是朝廷真正的栋梁。结果一千多年后,我看到的只是赵匡胤君臣是多么精于“甩锅”。

选年号是大事,必须皇帝亲自拍板。赵匡胤想要一个前无古人的年号,结果选了乾德,不也该检讨下自己连基本的时政常识都没有吗?甚至于出兵后蜀之前,也不去了解一下前蜀为什么灭亡?

卢多逊、陶谷、窦仪这几个人更有意思,皇帝早说不想用别人用过的年号,可启用乾德之前,没一个人出言提醒,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故意想看笑话。等皇帝问起,只说乾德曾被前蜀用过,不说历史上年号重复使用其实很常见。比如,至少有七个皇帝用过“建武”,唐高宗和唐肃宗在一朝之内都用过“上元”,就是五代时期,也能找出前蜀王建和南汉刘玢先后用“光天”的案例。对于这些事,卢多逊等文人能不了解?他们不说,无非是要在显示才学的同时,再踩一下同僚罢了。

向赵匡胤君臣学“甩锅” |借“钱”说事01

图:前蜀的光天元宝(启风藏)

如果不清楚这些,顺着欧阳修等人的思路,我们看到的就只能是贤君礼贤士人、良臣博学多闻,以及赵普不学无术。甩锅甩到最后,完全是赵普背锅了,谁让他自己都说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呢。

最后说一句,《杨文公谈苑》中说,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曾发现一块石头,上面留有“大宋乾德四年”字样,那么乾德很可能又是624年辅公祏称帝建宋时的年号。只是辅公祏称帝不足一年即败亡,怎么会有“四年”出现,也是不得而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