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18.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德語: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或譯海因裡希四世,薩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羅馬人民的國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羅馬帝國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亞公爵(稱亨利八世,1055年起)。亨利四世在他的統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頒布“上帝和平”,禁止諸侯私戰。他與教宗格裡高利七世之間圍繞主教叙任權爆發了激烈的叙任權鬥争。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是羅馬帝國皇帝海因裡希三世的長子,母為普瓦圖的阿格尼絲。他的父親海因裡希三世為了確定他能繼承王位,召集諸侯提前選舉還是個幼兒的亨利四世為自己的繼承人。1054年7月17日,年僅四歲的亨利四世在帝國首都亞琛由科隆大主教赫爾曼二世加冕為國王。1055年,他又在父親的授意下當選為巴伐利亞公爵。當亨利三世于1056年意外地去世時,亨利四世年僅六歲。他的寡母普瓦圖的阿格尼絲為他攝政。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劫持了年幼的亨利四世,脅迫阿格尼絲太後交出政權。安諾成為帝國的攝政後,竊取了王室領地的公爵們勢力強大起來。安諾并在1065年強迫亨利四世與薩伏伊伯爵奧托一世之女伯莎(都靈的)結婚。亨利四世在1069年公開提出要與伯莎離婚,未獲教宗允準。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視安諾。1070年,與亨利四世關系緊密的不來梅大主教阿德爾伯特取代了安諾的位置。

亨利四世緻力于在帝國境内加強皇帝的權力。然而,實際情況是,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且不願服從任何一位君主,教會則在羅馬教廷發起的克呂尼改革中變得越來越有獨立性。1073年,教宗亞曆山大二世去世,年屆五旬的希爾德布蘭德,成為衆望所歸的教皇候選人,并在樞機主教的一緻擁護下成為新任教宗格裡高利七世。剛一登基,便頒布了著名的《教宗訓令》,該訓令的宗旨是教宗永無謬誤,其中“他可以罷免皇帝”一條使得世俗與宗教權力的界限被打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沖突表面化。亨利四世鞏固國王在薩克森權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衛隊駐紮)引起1073年—1075年的薩克森叛亂(英語:Saxon Rebellion),他不能冒險同時與這兩者對抗,在鎮壓叛亂時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并承諾支援教會的改革。

1075年六月,亨利四世在戰場上擊潰了薩克森人的反抗。1075年底,格裡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幹預米蘭總主教職位的确定和授職,否則将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亨利四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權,并拒絕讓得到教宗支援的米蘭總主教就職,為此與教宗格裡高利七世發生激烈沖突。

格裡高利七世,長期以來是教會改革的中心人物,決心使教宗的權力淩駕于世俗統治者之上。這就爆發了一場形式為授職權之争的皇帝和教宗之間的公開沖突。1076年1月24日,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沃爾姆斯舉行宗教會議,宣稱格裡高利七世是一個僞僧侶,宣布廢黜教宗格裡高利七世。但是,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群眾更對國王的行為深感不安。

作為報複式的回應,格裡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22日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被絕罰者不在一年之内獲得教宗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解除效忠宣誓。對亨利四世緻命的打擊來自帝國諸侯,1076年10月,在特雷布爾舉行的帝國議會上,大多數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複教籍,他們就不再承認他的合法性。将在1077年2月2日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議會,邀請教皇親自出席作為裁決者,以見證諸侯們的最終決定。群眾也拒絕幫助國王;因為他已被逐出教門。

亨利四世沒有足夠的兵力制服所有反叛的諸侯。到了1077年,情況已很明顯:除非亨利四世能重獲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剝奪。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格裡高利七世已出發參加在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議會,當格裡高利七世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駐地時,便匆匆逃往支援他的托斯卡納女藩候瑪蒂爾達的領地卡諾莎城堡避難。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政策是請求教宗的寬恕。接着發生的便是著名“卡諾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據傳說,是赤腳)站立了三天;從1月25日到1月27日,懇求教宗原諒他的一切罪過。格裡高利七世,處于兩難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諾,但終究取消了絕罰。卡諾莎事件意味着羅馬教廷權力達到頂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個成功的政策。

帝國議會沒有召開,希望亨利下台的諸侯們還是選舉士瓦本公爵萊茵費爾登的魯道夫(英語:Rudolf of Rheinfelden)為對立國王,這個人是亨利四世的姐夫,帝國分成了兩派,爆發了内戰。雙方纏鬥了近兩年,亨利四世才逐漸掌握主動。既然絕罰已經被取消了,還在戰場上獲得優勢,這時亨利四世派人給遠在羅馬的格裡高利七世送去口信,要求他承認自己為皇帝,并絕罰魯道夫。他以威脅的口吻,如果上述兩個條件不能得到滿足,自己将冊封一位對立教皇。

1080年,格裡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立即就做出了決定:再度絕罰亨利四世并承認魯道夫為國王。1080年10月,魯道夫殒命沙場,敵對諸侯們群龍無首。已屆而立之年的亨利終于可以有機會去報卡諾莎屈辱的一箭之仇了,他揮師南下,德意志的軍隊三度圍攻羅馬,格裡高利七世組織教皇國的士兵們殊死抵抗,直到1083年,亨利才占領了梵蒂岡城堡,并逐漸吞噬其它羅馬城區。1084年,進占羅馬,一部分樞機主教臨陣倒戈,投靠了德意志人,亨利四世亦再度宣布廢黜教宗,并任命克雷芒三世為教宗,在那裡接受克雷芒三世加冕。

格裡高利七世棄城南逃退守到聖安傑羅城堡,他向盤踞在西西裡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教皇的新盟友,這些彪悍的諾曼人從意大利南部馳援羅馬,并将德意志軍隊趕出了城市。這些歐洲地區最後的蠻族軍紀敗壞,取得勝利後在羅馬城中大肆搶劫,激起市民的不滿,包括引狼入室的教皇也失去了羅馬人的擁護。格裡高利七世無奈隻能離開羅馬,在諾曼士兵的保護下逃到了意大利南方,1085年在流亡中去世。

亨利四世很快面對着新的叛亂。繼任教宗維克托三世與帝國諸侯聯合;亨利四世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勝。在與韋爾夫家族的韋爾夫一世和解後,他才得以從意大利傳回德國。1093年,他的長子康拉德曾經發動叛亂。在諸侯的慫恿下,他的幼子海因裡希蠢蠢欲動,企圖取代他的地位。1105年,這個陰謀取得了成功,王儲推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新國王海因裡希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兒子的監禁,但後來成功逃脫,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軍隊。但正在他準備奪回王位時,亨利四世突然去世了。

新任教宗帕斯卡爾二世下令不得為亨利四世舉行葬禮。但列日的百姓們蔑視教宗的指令,把他們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雖然他生前被革除了教籍,那些貧寒的教士們仍為他的靈魂祈禱,而停放其靈柩的列日教堂也被普通士兵和武裝平民們層層衛護起來。離開人世之前,他寬恕了自己所有的敵人,包括他那背叛自己的兒子。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19.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德語:Heinrich V,1081年—1125年5月23日)是薩利安王朝的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羅馬人民的國王(1105年—1125年在位)和羅馬帝國皇帝(1111年加冕)。亨利五世統治時期正值主教叙任權之争的末期,皇帝在與教宗長期的對峙中逐漸落于下風,随着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的簽署,教會勢力完全壓倒了世俗王權。

(1)通向權力之路

亨利五世是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與都靈的伯莎(英語:Bertha of Savoy)所生的次子。1099年1月6日,亨利五世在亞琛被其父加冕為共治國王,以替代先前因叛亂而遭廢黜的兄長康拉德二世(意大利)(英語:Conrad II of Italy)。亨利五世雖然發誓在父親生前不幹涉帝國事務,但在亨利四世的政敵誘惑和慫恿下,亨利五世在1104年參與反對其父的叛亂。時任教宗帕斯卡二世解除了亨利五世對其父的效忠誓言,1105年1月,亨利五世在美因茨被亨利四世的反對者擁立為對立國王。盡管亨利五世一派在最初處于下風,不久,亨利四世被擊敗,随即遭到監禁,随後去世。亨利五世成為無可争議的君主,秩序随即在德意志得到重建,科隆遭到巨額罰款,先前的反對者弗蘭德伯爵羅布雷希特二世向亨利五世請求寬恕。

1107年,亨利五世發動了一場對波希米亞公國的戰争,并取得成功,成功解救公爵博日沃伊二世,同時傳喚推翻博日沃伊二世的斯瓦托普魯克,通過談判讓博日沃伊二世成為斯瓦托普魯克之子的教父,斯瓦托普魯克擔任波西米亞公爵。1108年,亨利五世發動對匈牙利國王卡羅曼的戰争。由于受到波蘭和波西米亞的夾擊,亨利五世不得不放棄與匈牙利的戰争。亨利五世不久入侵波蘭,宣稱皇帝對波蘭具有征稅權。但接連在格沃古夫和樂斯拉夫等地敗于波蘭公爵波列斯瓦夫三世。1110年,亨利五世降服了波西米亞公爵弗拉迪斯拉夫一世。

(2)主教叙任權之争

雖然教宗是亨利五世篡位的最主要支援者之一,但亨利五世在叙任權鬥争上并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軟化。當教宗帕斯卡爾二世拒絕為他加冕時,他進軍羅馬(1110年),監禁了教宗和大部分樞機主教。教宗暫時屈服,但不久即收回其對亨利五世作出的全部讓步。1116年,亨利五世第二次侵入意大利,将帕斯卡爾二世趕出羅馬(1117年)。當帕斯卡爾二世去世後,他扶植了一名對立教宗額我略八世。1122年,亨利五世終于與新教宗嘉禮二世達成妥協,在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中基本解決了叙任權之争,并将額我略八世廢黜。

亨利五世1114年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馬蒂爾達結婚。他們沒能生下任何孩子,薩利安王朝遂終。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八):亨利四世

20.洛泰爾二世

洛泰爾二世 (Lothar II,1075年—1137年12月3日)羅馬人民的國王(1125年—1137年在位)和羅馬帝國皇帝(1133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蘇普林堡伯爵和薩克森公爵(1106年起)。他的王朝有時被稱做蘇普林堡王朝。

他參與了帝國諸侯反對皇帝亨利四世的叛亂(1088年),後又上司諸侯反對皇帝亨利五世(1112年—1115年)。

洛泰爾二世在亨利五世死後為諸侯所擁立。後在教皇霍諾留斯二世支援下當選。他于1132年出兵意大利,支援教皇英諾森二世反對敵對教皇克雷二世。後者随即為之加冕。1136年再入意大利,以抵制諾曼人。

一些前蘇聯曆史學家把這位皇帝列為洛泰爾三世。他們把洛林的洛泰爾二世也作為他的前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