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國一個強盛時期,他們的疆域廣闊,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為了維護邊疆安穩,唐朝在碛西(唐朝對于西域的稱為)設立“安西都護府”來統轄安西四鎮。

在唐朝時期,吐蕃反複與唐朝争奪安西四鎮,為了鎮守邊疆,唐朝多次派兵增援。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出逃。唐朝為了平叛,不得已将大量安西都護府的駐軍調往内地,隻留下少量将士鎮守此處,吐蕃趁此時機大舉進攻,将河西軍鎮等多處攻陷。
760年,唐肅宗欲出兵支援安西,但是考慮到内地尚且不安穩,無力支援更多兵力,于是就派遣郭昕帶上少量部隊,巡撫河西、安西等地,并坐鎮安西四鎮。郭昕是唐朝著名軍事家郭子儀的侄子,才能非凡。抵達安西四鎮後他立刻整頓軍務,加強防守力量,即便是守軍不多,但依然和吐蕃軍隊打得有來有回,讓吐蕃久攻不下。
雖然沒有攻下,但是吐蕃将安西四鎮與朝廷的通道切斷,等若讓安西四鎮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沒有朝廷的增援,他們早晚都會被“磨死”。
郭昕也是知道其中利害,幾度試圖恢複通訊卻被重新破壞,直到15年之後,他們才算是重新與内地聯系上。郭昕借此機會,立刻遣使給朝廷奏事,此時已經是公元781年的唐德宗時期,唐朝已經換代他們都不知道,同樣唐德宗對于安西四鎮的事也是知之甚少,甚至認為他們已經被吐蕃攻陷了。
當見到郭昕使者後,唐德宗非常高興,于是對其進行嘉獎,诏令四鎮将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得到皇帝的賞賜後,邊疆戰士們非常欣慰,原本他們因為被朝廷遺忘的陰霾一掃而空,更加堅定了守衛國家疆土的決心。
然而,之後邊關再無朝廷的任何音訊,戰士們得不到支援,隻能依靠原班人馬苦苦支撐,時光飛逝,他們已經老邁不堪。事實上唐朝确實已經放棄了對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變得孤立無援!
北庭都護府遺址
人數漸漸少去,老兵逝去幼孫上!可新生人員遠遠比不上死去的數量,這場戰争任誰都能看出來已經毫無勝算,即便如此依然提槍上陣,直到拼到最後一人。
直到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最後一個守城士兵死去後,這場戰争才算結束。吐蕃士兵掀開他們的铠甲之後,才知道這些往日裡與他們厮殺的敵人竟然都是一些老年兵以及童子兵!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這一句話我們自小就學習過,作為男兒,我們自小就要有一個守家衛國的豪情。而這些被朝廷遺忘的部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然獨守邊關40多年!
為了補充兵力,兒子長大了要上戰場,孫子長大了也要上戰場!祖孫三代人為邊疆付出生命,這是何等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