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遼沈戰役|國共搶占東北,共産黨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前幾天在百度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遼沈戰役國民黨失敗不是敗在蔣介石而是敗在衛立煌,因為他沒有堅決執行老蔣撤守錦州的指令。文章所述确實符合史實,自然也就有很多人跟着評論,指責衛指揮失當,但是他們恐怕是不知其二了。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場戰役的勝敗都不是某一個人能單獨決定的,在此我以有限的曆史知識解讀一下遼沈戰役。

解讀遼沈戰役|國共搶占東北,共産黨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解讀遼沈戰役(1):國共搶占東北,共産黨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談遼沈戰役,要從内戰爆發前一年的1945年說起。

歐洲的戰争結束之後,百萬蘇聯紅軍開進中國打擊日軍。日本投降後,東北出現了政權真空,國共雙方同時注意到了東北的重要性。

毛澤東的理由是:我們現在這一點點根據地,被敵人分割得相當分散,各個山頭、根據地都是不鞏固的,也沒有工業,有滅亡的危險。是以我們要争那麼一個整塊的地方,隻要東北在我們的上司之下,中國革命就有了勝利的基礎。抗戰期間共産黨就在東北組織了東北抗聯,湧現了趙一曼、趙尚志、楊靖宇等一批抗日英雄。抗聯失敗後很多官兵撤到了蘇聯,大部跟着蘇軍參加了衛國戰争,還跟着蘇軍打回了東北。而老蔣則是把東北看做“革命的歸宿地”,他從廣州“革命”,隻要占領了東北他就算徹底“勝利”了。

但是雙方兵力部署的差異立即顯現:蔣軍主力位于大西南,這與東北是中國版圖的兩極。而共軍冀熱遼邊區李運昌部距東北僅百餘公裡,共軍得以搶先進入東北。此時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重慶談判正在進行,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立即指令蘇北、山東我軍主力陸行、海運遼甯,共抽調了十萬部隊和兩萬地方幹部奔赴東北。同時作出決定:第一步,放棄華南的根據地;第二步,放棄江南的根據地;第三步,放棄江北的根據地。這一方面是重慶談判的某種姿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填補主力開走後山東的兵力空虛。

而老蔣認為,東北不存在國共停戰問題,隻有國民政府從蘇軍手中接收主權問題,是以拒絕與共産黨就東北進行談判。由于共軍占據着鐵路線的中間部分,蔣軍想通過車運進入東北沒有可能。也由于東北是遏制蘇聯的前哨堡壘,是以美蔣聯姻,美國花費六億美元幫助老蔣空、海運兵械強攻東北,緻使解放戰争初期東北我軍處境艱難,林彪主力一直被趕到了松花江以北。

必須實事求是地說,當時共産黨并沒有做與蔣軍全面内戰的準備。因為當時共産黨的軍力還很弱小,滿打滿算隻有一百二十萬兵力,而國民黨的軍力已達到了四百三十萬人。是以唯一的理想就是先挫敗國民黨幾輪進攻,然後兩黨妥協下來,争取和平民主建國的新前途,這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看來都是非常務實的态度。共産黨甚至一直擔心,一旦共同對日這個大前提消失,内戰之火将會重燃。為此毛澤東曾詢問到訪延安的美軍觀察組:美國是否有可能在延安設立一個領事館?因為蔣介石“消滅我們的主意老早定了”,要想避免内戰,共産黨必須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同時也要看其他方面力量對國民黨的制約。毛澤東很看重美國人的态度。

解讀遼沈戰役|國共搶占東北,共産黨讓開大路,占領兩廂

重慶談判的最終成果——《雙十協定》的簽訂給共産黨人帶來了某種希望,但是接下來美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和旨在為國軍充分提供軍火的《處置租借物資協定》的簽署還是徹底激怒了毛澤東。《條約》規定,兩國資本可以互相自由投資,兩國艦機可以互相自由航行和駐泊。中國除了四大家族搜刮來存在美國銀行的錢,有什麼資本可以到美國去投資?中國有什麼艦機可以去美國航行駐泊?這是字面上平等實則是空前絕後的最大的不平等的賣國條約,無疑便利美國資本控制中國的國民經濟。《協定》則是美國出錢出槍,老蔣出人的一場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前哨戰。同時國民黨與蘇聯簽署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隻有蔣軍可以接收東北,這三大條約足以讓“政府有信心在八個月到十個月的時間内消滅共産黨的軍隊”。共産黨同時面對與國民黨和美國“兩個破裂”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毛澤東也曾陷入兩難。但最終還是認為,要想争取民族解放必須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能指望美國的調停。也正是毛澤東作出的勇敢決定,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勝利道路!

由于蔣軍占領的地盤越來越大,戰線拉得越來越長,兵力部署上開始捉襟見肘。我黨則在東北改革了土地,發動了群衆,剿滅了土匪,經濟和軍力迅速增加。除一直據有哈爾濱等黑龍江各城市外,還占領了吉、遼的部分城市和廣大鄉村。

經過兩年多的拉鋸,國軍僅能龜縮于長春、沈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大據點和鐵路線附近的部分區域,僅控制着東北百分之三的土地和百分之十四的人口。彼此間的陸路聯系都已被切斷,兵員糧彈補給是以都發生了困難。尤其被圍困之後的長春,已經到了無米為炊的地步。除新三十八、一八二兩個主力師每天有四兩大豆維持外,其餘四個師隻能靠熬菜湯。衛立煌盡了最大努力為長春實施空運,但從運力與消耗相比絕不能讓長春守軍維持到明年開春,而且還沒有把冬天所需要的取暖燃料計算在内。大房身機場被攻占以後再無空運可能,隻能靠空投。由于共軍對空火力猛烈,迫使運輸機不敢低飛。有限的空投由于準确度極差,近三分之一落到了城外成了共軍的給養。守軍除了到市民家中搜刮糧食,還要拆民房、砍樹木,甚至把馬路上的柏油都挖起來當燃料燒了。整個兵團在饑寒交迫中度日如年。

作者:焦豐,感謝作者授權文章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