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唐朝在古中國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無比崇高的國際地位讓其有着極為傳奇的色彩,加之穩定的政治環境,繁榮的經濟,開放的文化,讓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穩定的日子,但最讓老百姓興奮不已的是唐朝一年最多有二十九個休息日。

在這期間,老百姓和官員可以盡情享受作樂。如果你是官員,你甚至會一年休假三分之一左右。唐朝官員詩的興起不僅有着制度的因素,還可能有休假制度的因素加持。這讓他們有很多時間提高自己的文采,磨煉自己的作品。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唐朝的宗教文化開放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那時,隻要你不造反,不違法,沒有人會在乎你腦子裡在想什麼。一旦有文化的官員在假期中有了靈感,便被記錄下來,有的成為了傳世作品。

唐朝百姓和官員在老君聖誕節、佛誕日和中元節到來是放假休息一天,可休假休閑的方式不僅是吃喝玩樂,還要進行宗教禮儀的各項活動,和今天的大多數習慣有着不同點。

在三個節日中,普遍認為老君聖誕節是道教節日,佛誕日被了解為佛教節日。但是中元節和我們現在的了解有些不同。它不僅是鬼節,也是道教裡志官的生日,相對于佛教的“佛誕日”。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中國在曆史上一直是農業大國,毫不例外,唐朝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非常重視農業生産的保障,讓人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農業生産或農事休息。每到重要的節氣或年末,唐朝都會放假,讓官員、士兵和工商業人員支援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這些節日,不支援以農事為第一要義,再加之官方也沒有強制準備或規定,便被人鑽了空子。即使有人趁這個機會度假,遊山玩水,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且在這樣的節日裡可以随心所欲地玩的人當中,有權勢的官員會很多。相反,貧窮的農民在節日期間也要繼續為生計奔波。這樣的情形和當代有着類似的案例,似乎是曆史的重演,當代與古代照鏡子。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既然有老君聖誕節和佛誕日,為什麼不能把皇帝的生日當作休息日呢?對此,浪漫的唐顯宗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将自己的生日定為全國節日,開啟了唐朝皇帝的誕辰為節日的潮流(皇帝誕辰為全國節日)。

在這個節日裡,官員們集體度假,皇帝舉行大型宴會,與許多大臣進行娛樂,并因官員們的政治業績而頒發成就獎以及各類獎項,毫不遜色于其他節日。這個節日很容易給皇帝帶來快樂和舒适感,是以唐顯宗的後代中有十幾個皇帝也重複了先皇的操作,将自己的生日定為全國節日。

是以,聖誕節成為唐朝的重要節日。但是由于後來一些王朝的君主似乎不太重視自己的誕辰,是以認為這個節日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是以皇帝誕辰過節的習俗沒能繼續。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唐朝的節日很多都是用來紀念偉人、祖先或重要的曆史事件的紀念性的節日,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家耳順能詳的屈原由端午來紀念,也成了每年不可或缺的節日,粽子,龍舟的加持更具有意義。安史之難在曆史上十分有名,而中華節就是為了紀念安史之難。

唐朝非常尊重傳統文化,重視文化習俗的傳承,是以儲存了它們,也為後世造福。此後,唐朝的節日因有這特殊的意義和文化價值,大部分的節日都流傳下來,成為曆史和現今一道亮麗的中國文化習俗風景線。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由于中國是農業大國,生産活動受節氣的影響,是以古代中國人對每年的變化非常地敏感。努力工作了一年,人們需要放松。年初也要狂歡,為新年的勞動振奮精神。

唐朝以前已經形成了許多年初節日,唐朝百姓也不拒絕,都儲存下來了。唐朝的年初簡直是節日的聚會場所,有元日、仁日、朝日節等,當時的正月其實是狂歡月,各項活動撲面而來,讓人好不歡喜。

另類的唐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休假,他們假期都做什麼

小結:但是在狂歡節中,很多人很容易忘記節日的本來意義。例如,人類日是在古人的天人感應思想下,上天造人的日子,其意義在後世的慶祝活動中逐漸消失,這年初的一些節日因而失去内涵消失了,讓人惋惜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