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作者:李大奎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過了臘八就是年"是古時流傳北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謠,不僅導出喝臘八粥、祭竈等重要習俗,還彰顯了臘八節的重要意義,由此拉開民間熱熱鬧鬧過大年的序幕。

那,何以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不妨解讀解讀。

一、與"臘"有關

根據四時輪回,"臘"特指十二月,屬辭舊迎新的月份,有新舊交替的意思。

《隋書》就明确記載:"臘者,接也。"意思是說,到了臘月,辭舊迎新,年味兒就來了,家家戶戶就開始置辦年貨,過年的氛圍便漸漸濃厚起來。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二、與祭祀有關

不過,古時的臘月,最先稱"蠟",與祭祀神靈、祭祀祖先祈求豐收、祈求美好的生活息息相關。

始因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而謂"蠟祭"。故《禮法》遂雲:"臘者,獵也。"意為獵取禽獸以祭神祭祖。

發展到夏商周時期,便将臘月的祭祀活動稱為"嘉平""清祀""大蠟"。

到了漢代,又因臘月初八稱"臘日"而起,故改"蠟"為"臘"。因"臘日"這一天,是"佛成道日"。相傳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于是,相沿成節,隆重紀念。

由此,臘月初八兼具宗教色彩,便成了臘月最為重大的節日。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三、與美好的寓意有關

同時,"臘日,逐疫迎春",民間祈禱新年新氣象的願景在歲末年初的季節交替中更為期盼與向往。

據說始于南宋時期,因抗金名将嶽飛與金兀術在朱仙鎮交戰正酣時,饑餓難當,恰得到群眾煮"千家粥"支援,進而取得抗金大捷。這一天正好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于是,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又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寓意,勞苦大衆是多麼不願戰亂,渴望和平,過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後來,有的地方如古時的北平等地,人們随着生活品質的提高,在臘八節喝臘八粥開始講究起來,在大米中加入花生、紅棗等物熬成臘八粥後,先祭祖祭神,且在中午之前務必贈送部分給親友,餘下才自食。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久而久之,"過了臘八就是年"便成了民間的生活習慣,臘八節一過就意味着正式邁進了年的門檻。人們開始殺年豬、制臘肉、打豆腐,采購年貨;到了"小年"臘月二十三祭竈、臘月二十四打掃衛生,随後炸年糕、蒸饅頭、殺年雞……等等,直到大年三十合家團聚"過除夕",将濃烈的年味酣暢淋漓地展示出來。

可見,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既渲染了年味,又拓展了節俗,很形象很有象征意蘊呢。

何不為之樂一樂?遂為記。

聊聊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它表達了什麼意思?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