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李瑁”經曆了一段最悲催的日子,親媽死了,和自己相愛5年的老婆被自己親爹拐走,就連即将到手的太子位也泡湯了。那麼“李瑁”最終的結局怎樣了呢?

“李瑁”起初叫李清,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母親是武惠妃,武則天的侄孫女,恒安王武攸止之女。實際上李瑁叫李琩,“瑁”和“琩”結構相似,應是後人誤記。
關于“李瑁”這名字,宋朝就有人懷疑這不是他的真實名字。歐陽修時就給予訂正,他在作品《集古錄跋尾》中,引開元二十五年《唐群臣請立道德經台奏答》所附諸王列名,還有武惠妃碑中壽王的名字皆為 “琩”
近年又出土了壽王的女兒陽城縣主李應玄的墓志(拓本刊《長安新出墓志》)更加證明了這一觀點。志文為朝散大夫守國子司業上柱國張籍撰:“玄宗妃武氏,生壽王琩”,可判斷壽王的正确名字為李琩。
李琩亂糟糟的人
子以母貴,713年初李清(李琩)的老媽武惠妃開始在後宮獨得唐玄宗恩寵,風光無限。從開元元年到大約開元四年一連生了一女二子,上仙公主、夏悼王李一、懷哀王李敏三個孩子,遺憾的是這些孩子一個也沒有活成。
後來李清出生,玄宗和武惠妃生怕他們的這個兒子再夭折,就把襁褓中的李清寄養在唐睿宗李旦嫡長子李憲的家裡。唐玄宗的哥哥甯王李憲的王妃元氏,對李清精心照料,親自喂乳耐心教育,視如己出。李清越來越聰明,成為娃娃中的精品。七歲時,第一次出場,拜見比自己大3歲左右的十六哥永王李璘,禮節和談吐不凡,赢得唐玄宗稱贊。李清一直到十歲,都被寄養在甯王府,沒有封王,人稱十八郎。
史書載,李清從出生到虛歲十歲都生活在甯邸。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三月,封為壽王,始入宮中。”(推算開元十三年三月李清虛歲十歲,周歲八歲到九歲之間。)
這一年武惠妃雙喜臨門,她又為唐玄宗生了兒子李琦。在李清被寄養期間她還生下一個女兒鹹宜公主,後來又生下一女太華公主,全部長大成人。
兒女衆多的武惠妃在宮中的地位穩如磐石,地位基本等同于皇後。她沒少在玄宗那裡吹枕頭風,她的兒女們都受到恩寵,開元十五年(727年),玄宗讓李清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
二十三年(735年),李清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名為李琩。
這年十二月,李琩和他愛的女孩成婚了。在母親武惠妃的一再請求下,玄宗應允李琩娶了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還下诏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當時唐玄宗并沒有見過楊玉環。
楊玉環出身官門世家,她的老老爺爺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被李世民所殺;她父親楊玄琰,曾當過蜀州司戶;她的三叔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10歲左右就死了父親,被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撫養。
楊玉環擅長歌舞和彈琵琶,比李琩小2歲左右。婚後,李琩和楊玉環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二人都被他人撫養過,因而有着更多的話題和默契。
可是随着宮内一系列的變故,相伴5年的二人形同陌路。
武惠妃的最大願望,就是想把自己的兒子李琩推向太子位。可是當時已有太子,他是趙麗妃的兒子李瑛。趙麗妃在唐玄宗當太子時就受寵,不料被半路殺出的武惠妃奪了寵,失寵的她年僅34歲就死了。
武惠妃與李林甫、驸馬楊洄設計構陷誘騙失去母親的太子李瑛,使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因謀反罪,在同一天被廢為庶人,坐罪賜自盡,三人含冤而死,武惠妃為兒子掃清了障礙。
誰也沒想到,這事以後武惠妃夜夜驚夢,不久病亡,終年38歲。
武惠妃過世後,唐玄宗雖然傷心了一段時間并追封她為皇後,但她的喪葬儀式并沒有按照皇後的标準讓所有皇子皇女都為她服喪,唐玄宗隻是沿用妃嫔的喪葬規格,讓其親生的子女為她披麻戴孝。
武惠妃死後,後宮佳麗三千,唐玄宗“無當帝意者”終日悶悶不樂,有人就向他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唐玄宗見到楊貴妃立馬就沉迷了,他一眼就相中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經過一系列操作把她納入宮中。
“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新唐書》卷七十六
李琩的結局怎樣了?
當自己老婆被親爹奪了後,李琩悲傷難過。待在壽王府内的他,時不時會聽到皇宮中傳來的消息,玄宗和楊貴妃的你侬我侬,把酒言歡,歌舞升平,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 “三千寵愛在一身”。“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而此時的李琩再難過又有什麼辦法呢?誰讓自己的情敵不但是皇帝還是自己老爹呢!李琩有苦難言,但又毫無反抗之力,隻是偷偷恨自己生在帝王家。
在武惠妃死後,李林甫等人積極擁立李琩為太子,但都被唐玄宗拒絕,個中原因李琩自然心知肚明。玄宗最終應允了高力士推薦的皇三子李玙(李亨,元獻皇後楊氏所生,楊氏與武則天之母為同族)為太子。
開元廿九年(741年),養育李琩的甯王李憲去世,養父的死,使李琩的各種傷心再也抑制不住,他服喪痛哭。
745年,唐玄宗為了撫慰他就又給他找了個媳婦,把韋昭訓的三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同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廢了王皇後之後就再未立後,得寵的楊貴妃就相當于皇後。
李琩是個睿智之人,他顧大局識大體,并未在此事上糾結,沒有觸犯過唐玄宗,他和韋氏相敬相愛,兒女成群,有 5個兒子,其中3人封王,李琩的人生也算不錯。
“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陽郡,伓濟陽郡,偡廣陽郡,伉薛國公,傑國子祭酒。”《新唐書·卷八十二·》
5個兒子分别是:
李僾,德陽王;李伓,濟陽王;李偡,廣陽王;李伉,薛國公;李傑,國子祭酒。
女兒:
第二十二女陽城縣主李應玄,下嫁翼王府長史丘運時;六女清源縣主(韋妃所生還是楊玉環所生?存疑)
到了至德元年(756年),唐玄宗天寶年間,統治階級内部争權奪利,爆發了以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安史之亂,大唐天下遭遇一場浩劫。唐玄宗棄城逃跑,他不忘帶着心愛的楊貴妃,一路奔赴蜀地,還讓李琩與他們同行。皇宮被毀,“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
途上,随從的将士們因饑餓疲勞,難忍心中的怒火,在馬嵬坡引起兵變,憤怒的士兵射殺了宰相楊國忠,還殺了禦史大夫魏方進,又嚷嚷着請求玄宗處死楊貴妃。他們認為楊貴妃引誘皇上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是楊貴妃讓唐玄宗親小人遠賢臣,這才導緻了安史之亂,衆怒難平唐玄宗隻好賜死了楊貴妃。為穩定進一步騷亂的士兵,玄宗命李琩撫慰兵士的情緒。
另外,玄宗命皇太子李亨留下抗敵,李亨自行稱帝,成為唐肅宗,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李琩去世,追贈太傅,大約活了59歲,壽終正寝。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