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深”、“火熱”,兒童機器人市場的冷思考

“水深”、“火熱”,兒童機器人市場的冷思考

2015年,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共計有36個城市把機器人産業作為當地重點發展方向。以2020年為限,其中深圳預計機器人産業增加值将達到2000億,廣州、重慶、南京、湖北将産業規模目标定在1000億元以上,上海、東莞等地則是超過500億元。2015年全年,A股市場機器人投資并購火爆,機器人相關上市企業達到81家。在政府的熱情和補貼之下,不斷有外部資本和其他行業擠入這場競賽當中,機器人從2015年以來成為了最火爆的領域。

兒童機器人作為機器人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持續爆發,奧叮、愛蹦、樂橙、優必選、360等一大批兒童機器人品牌開始出現在公衆視野之中,既有長期根植于兒童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也有安保領域的領頭企業大華股份及網際網路公司360公司也加入了兒童機器人産品的開發中,一時兒童機器人行業呈現出空前“火熱”之象。

兒童機器人市場為何如此“火熱”

根據2010年中國第6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0~14歲兒童超過2.2億,這批人中的絕大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零零後。二孩政策放開後,每年新生嬰兒可達到2000萬以上,許多父母也越來越願意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花錢。人口紅利加上機器人概念的火爆,鑄就了兒童機器人市場的“火熱”。另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56%的空巢家庭,将近7000萬的留守兒童,即便是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機會也偏少。而智能機器人可以借助網絡打破空間的界限,營造一種更有科技感的陪伴體驗。我們知道兒童成長最大的痛點是缺少父母陪伴,陪護機器人能彌補孩子孤獨成長的遺憾,具有情感替代作用,與此同時也解決了父母工作和家庭難以兩全的沖突,這也是陪伴機器人市場近年來逐漸興旺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親子市場蘊含的巨大商機,也是促使兒童機器人火熱的原因之一。據業内估測親子整體市場規模在2013年達到了320億,預計2020年将達到1000億,盡管如此,親子市場還是處于一個非常初級的市場,市場開發率不足1%。而随着STEAM教育(S是科學、T是技術、E是工程、A是藝術、M是數學)概念的興起,讓衆多企業看到了發掘親子市場這一巨大金礦的可能,紛紛踏足布局兒童機器人市場,如索尼就推出了KOOV可程式設計教育機器人,這款教育機器人通過7種子產品和多種電子元件的自由組合,可以讓6~15歲的中國小生在遊戲的過程中激發對機器人和程式設計的好奇心。除此之外,Lego樂高、Ubitech優必選、Makeblock等知名科技教育産品,也在2016年的CES(國際電子消費産品展)展台上亮相,這些教育機器人企業如今已開始在國内教育領域“攻城略地”。

“火熱”的表面之下,“水深”幾何

盡管有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援,消費更新大環境下的市場需求爆發等多種利好,兒童機器人在創業、投資行業的表現持續“火熱”,但這種“火熱”之下,卻隐藏着深深地冰冷,甚至可謂是“水深”莫測。就目前而言,兒童陪伴機器人的銷售狀況并不理想,據業内人士估算,2016年國内兒童陪伴機器人總銷售量大約隻有10萬台,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這一銷售資料可謂慘淡。而之是以出現這種行業火熱,銷售慘淡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魚龍混雜,僞“智能”層出不窮。AI技術走到風口,借着兒童機器人市場的“火熱”,一些商家在還沒有開發出出衆産品的情況下,匆匆借鑒平闆電腦的技術特色配合機器人形的外殼就打着兒童機器人的旗号蒙混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這類産品大多打折陪伴、教育功能,但就其本身的教育意義而言卻是捉肘見卓,不過是一個變了形的平闆電腦,教育價值大大折扣,肯定不會得到市場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這些僞“智能”兒童機器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剛剛起步的兒童機器人市場,阻礙了兒童機器人的普及與發展。

二,行業缺乏自律與标準,安全設計不合格,材料屢屢超标。作為兒童機器人,針對的使用者群體肯定是兒童,而恰恰是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對産品的工藝設計,材料的選擇有着極高的要求。比如在安全設計方面,歐洲多年來一直對于兒童有相對成熟的标準,但在國内确實近乎空白的存在。至于産品的材料選擇,一些企業為了降低産品成本,在機器人的材料選擇上不用說達到食品級的安全,就連最基本的安全恐怕都不達标。針對這一現象,兒童機器人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還缺乏最基本的自律,有待進一步規範化管理。

三是,硬體和人工智能技術不成熟,導緻兒童機器人頻頻“撞臉”,外觀相似,内容同質,創新性産品還是鳳毛麟角。針對兒童機器人行業這一“亂象”,業内專家表示,現在不少兒童機器人大部分是在講故事,打着陪伴的口号,實際上沒有實際的功能,這是頻頻出現“撞臉”,嚴重同質化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一旦企業做好了兒童機器人的互動功能和自我學習功能,兒童機器人的差異化趨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四是,老生常談的資訊和隐私安全問題。現在兒童機器人大多具備聯網功能,且具有攝像頭和語音互動的能力,在這樣的情形下,以家庭為機關的資訊和隐私安全問題就成為了兒童機器人行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水深”、“火熱”,兒童機器人市場的冷思考

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機器人”

首先,作為兒童機器人必須能夠勝任且滿足家長對于兒童的陪伴需求。它和兒童之間的互動應該真正符合兒童那個年齡段的特征習慣,尤其是在語言互動方面要做到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難度不可謂不高,但最為一款智能機器人,這難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嗎?對此,有業内人士指出,語音是未來機器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方式。這一點或可以從微軟小娜、蘋果Siri等語音助理上得到印證。而語音交流的關鍵技術不是語音識别而是語義了解。這項技術的實作需要巨大的語料庫支援,而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給這項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像國外的Nao機器人以及日本的ASIMO等都在學習能力上有了不小的突破。

其次,要安全可靠,兒童機器人從設計到工藝再到軟體層面的安全防護一定要做到安全可靠,這樣家長才有可能放心地将産品交給孩子。相比工業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室内導購機器人、足球機器人等“炫技型”機器人,有些懂技術的使用者可能會覺得而兒童機器人弱爆了。事實上并非如此,兒童機器人不僅是功能上相較于以上幾款機器人有着的巨大的差異化需求,對于安全層面的要求也是相當之高,這是家長為孩子選購機器人的首要考慮因素。

最後,具有啟蒙教育功能。像優必選推出的Jimu積木機器人就是主打STEAM教育市場的。不同于傳統積木,伺服舵機的核心技術使得Jimu機器人無論是形态還是動作,都有着千變萬化的可能。孩子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參考Jimu APP 動态搭建圖紙搭建一款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在組裝過程中,隻要玩家腦洞夠大、思維夠開闊,完全可以跳開Jimu機器人APP内置的模型,通過簡易子產品化程式設計,讓機器人完成各種有趣動作。這樣兒童機器人就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不僅會獲得兒童使用者的喜歡也會獲得家長的認可。

未來兒童機器人會如何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盡管目前兒童機器人市場呈現“水深”“火熱”之象,但伴随着AI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兒童機器人的未來必然會迎來爆發期,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空間。目前兒童機器人并不是剛需産品,家長消費習慣也尚未養成。從市場的回報來看,真正的行業高峰還沒有出現,行業整體也還處于早期階段。在短期内仍将是一個小衆市場。

目前市場上兒童陪伴機器人的硬體水準普遍處于比較簡單的階段,想要有所提升,還需要深厚的技術能力和高昂的成本費用。是以,大部分現有産品都隻是在軟體層面進行挖掘,并不是真正意義上機、電、人工智能一體化的機器人産品,即使有突破性産品,在零售價格上的高昂也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但随着兒童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成本會進一步下降,未來,兒童機器人一定會成為萬千家庭兒童的标配。

另外一個可預測的趨勢是,兒童機器人市場将會出現更細分市場,比如現在已經有一些推出專門針對教育、遊戲與陪伴等細分市場的産品,進一步挖掘家庭機關中,家長對兒童的更加細緻的需求,通過技術的疊代更新和産品特性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痛點,慢慢實作兒童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