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來,今年是我第六年連續參加百度聯盟峰會,從黃山到騰沖到大理到海口到重慶再到成都,一路見證百度聯盟的進化。百度聯盟背後是百度生态,百度生态又是中國網際網路生态的标杆,就是說,百度聯盟的進化,也反映出整個網際網路生态的變化。
從今年百度聯盟峰會透露的資訊來看,已經走過17年的百度聯盟将迎來轉折點,核心變化是,從流量營運思維的百度聯盟,将變成使用者營運思維主導的“新聯盟”。
百度聯盟走過三個階段
第一屆百度聯盟峰會在2006年于北京香山舉辦,百度聯盟當時的操盤手,現任獵豹移動董事兼進階副總裁的周品在2019百度聯盟合作夥伴大會上回憶,當時的百度聯盟峰會很簡單,就是百度網盟站長的小聚會,百度聯盟早在2002年就已成立,最初目的就是聚集網站流量,給站長們分錢。
基于百度搜尋在PC端的入口能力和廣告客戶資源,百度聯盟對沒有能力或意願搭建自有廣告銷售體系的網站形成很強的吸引力,盡管阿裡和騰訊後來都推出了類似聯盟,但百度聯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廣告聯盟,沒有之一,且遙遙領先。
百度聯盟在2012年實作飛躍,當年累計給聯盟合作夥伴分成30億元,合作網站數量超過60萬家,而從2002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百度聯盟分成一共才30億。
現在百度聯盟分成金額已是最初的180倍,2018年百度聯盟向生态合作夥伴分成180億元,億元俱樂部成員新增18家,其中小米、觸寶、趣頭條、玩咖、團車網、個推等聯盟合作夥伴上市。更重要的是,百度聯盟不再隻是一個“分錢”的平台,百度聯盟與合作夥伴展開全方位合作,提供的不再隻是流量變現能力,而是包括了技術、教育訓練、孵化、金融等在内的全面服務。
經過17年發展,百度聯盟已成長為中國最繁榮的網際網路生态,不論是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趣頭條這樣的獨角獸公司還是手握流量的開發者,都在其中作出貢獻和擷取獲益。
2012年到2015年,百度聯盟成功從PC站長生态轉型到移動開發者生态。正是在2012年張家界聯盟峰會上,李彥宏提出,移動網際網路和雲是未來的兩大趨勢。百度從2012年開始大力推進移動轉型,成功拿到移動船票,百度聯盟也成功移動化,這幾年裡,百度聯盟分成金額高速增長,2012年到2015年分别達到40億、70億、12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75%。
2016年到2018年百度聯盟分成金額分别為142億、160億和180億,依然在穩定增長,突破200億元指日可待,但不難發現,增長率已不如前些年。百度聯盟作為中國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廣告生态,很大程度反映出中國網際網路生态的變化,百度聯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是移動網際網路轉型周期的結束,中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的消失,整個網際網路都在尋求新的增長點。
百度聯盟怎麼轉型?百度給出的答案,也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答案。在以“新生态、共進化”為主題的2019百度聯盟生态合作夥伴大會上,百度聯盟全新更新,新的百度聯盟,與此前的百度聯盟的核心差別是,從流量營運向使用者營運思維的轉變,換句話說,百度聯盟不再是流量聯盟,而是使用者聯盟。
百度聯盟進入戶聯網時代
中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消失已不再有争議,下沉和出海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和創業者尋求增量的兩大出路。在尋找“活水”的同時,另一個大方向是提高存量使用者價值,而這需要摒棄兩個思維。
首先是流量思維。App孤島限制了不同App間的跳轉,基于URL的超連結模式越來越難奏效,這是流量模式的基礎。與此同時,移動網際網路不是簡單地将PC的生意搬到移動,而是産生了諸如外賣、共享單車、直播、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商業模式,其基礎不再是流量,而是使用者。
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争奪的是使用者注意力,表征使用者注意力的關鍵名額就是時長,是以我們會看到,很少有網際網路公司财報會公布PV,這是網際網路時代表征流量的第一名額,取而代之,DAU/MAU/使用者時長成為關鍵名額。
其次是時長思維。雖然現在使用者時長被各種第三方報告津津樂道,也是網際網路公司财報的重點名額,但我們會發現時長思維的缺陷:
- 首先,不同時長價值截然不同,比如淘寶和時長和愛奇藝的時長,再比如睡眠追蹤裝置擷取的使用者睡眠時間和客廳娛樂裝置擷取的使用者娛樂時間;
- 其次,時長本身不能直接展現出商業價值,沒有與ARPU、CPC等名額對應的衡量機關價值的名額;
- 最後,時長同樣有很明顯的天花闆,因為使用者一天隻有24小時。
是以可以看到,流量思維已過時,時長思維不可持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真正和唯一需要的是使用者營運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圍繞使用者去疊加更多、更好的服務,探索包括廣告、電商、增值和付費在内的多重商業模式,實作對存量使用者價值的深挖,DAU是第一名額,增長越來越難,但ARPU即單使用者價值,卻可以不斷深挖。
要實作使用者營運提高ARPU值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使用者,再針對性推出服務,而網際網路了解使用者的關鍵途徑就是資料,這一點百度進階副總裁向海龍本次提出的“戶聯網”概念說得很清楚。

移動網際網路跟PC網際網路的一個不同是使用者變得可以追蹤,每一部手機都是随身和個人的,每一個使用者都有ID,用向海龍的話說是“閱聽人對應的唯一性”;另一個不同則是“海量資訊能夠無阻礙地串聯”,特别是在AI技術成熟後,對資料進行整合、挖掘、學習變成可能,這讓網際網路公司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使用者,這兩個不同,給網際網路公司圍繞使用者進行深度營運創造了條件。
然而,移動網際網路要實作“使用者營運”,還存在一道鴻溝:不同App是割裂的,各自都希望搶占更多使用者時長,給使用者提供更多服務。而App的機制存在資訊孤島問題,不同App不能跳轉,資料、體驗和互動都是割裂的,使用者一旦離開,就很難再對其服務,很難知道他的行為,很難真正了解他。
基于此,百度聯盟要做的就不再隻是簡單地整合流量,而是打通App的使用者,打破資訊壁壘,通過在聯盟中推行統一ID和資料互通,來了解使用者的行為,與聯盟成員一起實作對使用者全生命周期的營運,進而讓聯盟所有成員以及成員的使用者受益。
向海龍表示,在後移動時代,百度聯盟不再是隻關注流量,而是更關注使用者的使用者聯盟。夥伴們的使用者,會通過百度使用者聯盟得到更好的滿足,“網際網路,不再是一個一個毫不相關的,互動行為的疊加,而是關聯、聯系、關心所有使用者的戶聯網。”
百度聯盟如何營運戶聯網?
打通資訊壁壘,讓夥伴們一起來更好地營運使用者這件事情,沒有誰比百度更适合,就拿有能力建構聯盟的巨頭來說,阿裡和騰訊各自建立了封閉的生态,且互相隔絕,理論上來說,它們很難去建構真正可以互聯互通的全網生态,百度是唯一可以進行全網流量和資料營運的平台。
百度聯盟早已成功轉型,具備了使用者營運的基礎。百度聯盟已不再是站長或者App聯盟,而是覆寫整個網際網路内容和服務生态的超級聯盟。
在傳統搜尋生态外,百度聯盟整合了百家号和小程式兩大生态。其中百家号承載百度内容生态,基于市場熱點進行内容營運,提供資訊流、短視訊、VLOG、短内容等内容形式,幫助站長和内容創作者接觸、擷取和了解使用者。百家号内容将在百度App、好看視訊、百度新聞等百度系App,以及聯盟成員的管道實作多點分發。
百度智能小程式則負責提供服務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在百度生态所見即所得地擷取服務,讓開發者可以實作服務需求閉環,使用者沉澱和喚醒,進而對使用者進行價值深耕。百度智能小程式正式上線300多天後,以開源模式形成了跟微信平分秋色的小程式生态。百度智能小程式不隻是運作于百度自有App,也可讓百度聯盟成員擁有自己的小程式,同時,百度智能小程式不隻是可以在百度自有管道分發,同樣會在聯盟成員管道多點分發。
不論是搜尋、小程式還是百家号,在百度聯盟中的定位都如出一轍:不隻是依托于百度,不論是分發、變現還是供給,都與聯盟成員協作。這意味着百度聯盟形成了從内容分發到資料洞察再到服務滿足的完整閉環,是以可以實作使用者營運,而不隻是流量營運。
百度聯盟大方向是從流量營運轉向使用者營運,建構使用者聯盟,在具體落地上百度聯盟總經理李忠軍公布了更新方案,重點有兩個:
- 2019年百度聯盟将通過場景共建、智能小程式等多重舉措和平台,以及面向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幫助合作夥伴更好地營運使用者。
- 在流量紅利消失後,抓住時長、地域、人群、行業、生态、跨屏六大新紅利點,通過視訊、下沉、多媒體等政策,拉動百度“一超多強”自有App矩陣使用者增長的同時,帶領聯盟合作夥伴突破使用者增長天花闆。
總的來說,2019百度聯盟生态合作夥伴大會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新:從流量營運思維到使用者營運思維的轉變非常值得關注,這展現出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百度在以搜尋為入口的WEB生态上,成功建構基于百家号和小程式的二級内容生态,形成“1+2”的生态且全部開放給聯盟成員,一邊可以率領整個行業一起進行使用者營運,另一邊則在各種網際網路巨頭生态中獨樹一幟,展現出持久競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