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相信網際網路的“魔咒”逐漸打破,年輕使用者青睐有加的兩個社群正在崛起:小紅書和B站。
2018年3月,Bilibili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路演時董事長陳睿為這個社群群體創造了一個新名字——Z世代。70後是X世代,80後是Y世代,B站的群體大都90後,他們是Z世代。

B站在她的招股書中将她的主流使用者稱之為中國的Z世代(Generation Z):生于1990-2009之間,這是獨特的一代,他們的共同點是:受益于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條件和受教育程度良好,屬于“網絡原住民”,有着強烈的線上娛樂消費需求和付費意識。
Z世代概念、B站的年輕人,除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還有淘寶的認可,當然也有騰訊。
B站與淘寶的合作,是由淘寶總裁蔣凡推動的,2018年國慶後,蔣凡帶隊去了上海,陳睿與CarlyLee做的接待,幾天前,騰訊與B站達成合作,騰訊通過認購發新股方式對B站進行注資。
與小紅書和B站的合作,吸引淘寶的,絕非騰訊也投資了這麼簡單。
簡單的說,淘寶看重的是小紅書和B站兩個社群裡年輕人的創造力。
80後的淘寶總裁蔣凡的挑戰是如何繼續保持淘寶的活力,進一步抓住年輕且活力的新生代。
2018年是淘寶的收獲之季:2018年1月1日-3月31日,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消費者達5.52億,較上個季度增長了3700萬使用者;4月1日-6月30日,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至5.76億,單季增長超2000萬;今年第三季度,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了2500萬,至6.01億。
淘寶是阿裡中國零售平台的基本盤,連續6個季度每季度增長超2000萬使用者,增長更多的是90後代表的年輕一代。
淘寶的增長背後是系統連貫的營運,農村淘寶、年貨節、親情号以及2018年的央視《春晚》冠名。面向年輕人的宣講,阿裡也打造了“淘寶造物節”這一IP,還有剛剛落幕的“雙12”。從2016年開始,阿裡投入大量資源打造“淘寶造物節”,不賣貨,隻是純粹展示、遊玩的線下嘉年華。
連續三屆的造物節,是對淘寶的重新解構,賦予TAO以新的内涵。造物節是為“萬能的淘寶”,疊加“淘TAO”的新意:T,technology,技術、極客、創新;A,arts,潮流、藝術、娛樂;O,originality,設計、創造、創意——這些指向,均是面向年輕消費者。
事實上,B站的Z世代,與“淘寶造物節”所渴望觸及的群體高度重合,淘寶造物節上,“二次元”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展示版塊——畢竟是“萬能的淘寶”,每一個志趣總能在淘寶上找到它的歸屬。今年“雙12”,二次元再次大放異彩,同比增長了近90%,據不完全統計淘寶上泛二次元人群過億,超一半使用者是95後和00後。
PC時代淘寶的核心應用是“搜尋”,成就淘寶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超連結跳轉機制下的“全網營銷,淘寶成交”。移動時代,APP孤島效應強化了馬太效應,也讓手機淘寶成為一款國民級應用。這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是,移動網際網路沒有了“流量”概念,至少對手機淘寶來說,是這樣的。淘寶不缺流量,每天都有近2億人登入手機淘寶,6.01億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并且兩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淘寶需要的是更科學的流量配置設定機制,以及面向每一細分人群的活躍營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PC時代是“人找貨”,移動時代是“貨找人”,要實作“以人為中心”的場景重構,内容化與社群化是最好的切入口——2016年開始,手機淘寶加速了它的全局優化戰略,移動化、内容化、社群化,以及幕後運算的AI智能化:智能化的核心指向是“效率”,通過資料讓推薦更精準,内容化、社群化指向是“溫度”,讓商品與服務的銷售變得更有溫度。
内容對淘寶來說,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商品即内容,服務即内容,淘寶的基因,兩個字,一個叫“逛”,一個叫“親”,“逛”是海量商品,萬能的淘寶,“親”是服務,更是溫馨社群。
無數的細分人群與社群社群的活躍共同構成了淘寶生态的萬物生長。小紅書所面向的時尚年輕使用者,寶寶樹所倚賴的媽媽群體,或是B站的Z世代二次元,都是淘寶看重的,也都能在淘寶找到他們的歸屬。河海不擇細流,泰山不讓土壤,每一個垂直人群的社群生态,都能嫁接在淘寶土壤上,生根,發芽,成長。
淘寶需要小紅書、B站的社群營運生态,強化淘寶社群,與此同時,對小紅書、B站來說,它們也需要淘寶的商業化資源。淘寶可能是中國最具闊力的商業舞台,不僅僅在于她幾乎囊括了所有形态的商家,從個人創業者、小C店到國際大品牌,更孕育着五光十色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物種,達人、主播、模特、設計師、新農人、買手等等。
阿裡CEO張勇提出“阿裡商業作業系統”,淘寶生态之外,還有菜鳥、阿裡雲、支付寶等阿裡生态的服務子產品,而這些,也是小紅書、B站所看重的——更有效率且無縫連結的社群商業化。
2018年淘寶造物節提出“全民C位”的理念。
淘寶是萬能的淘寶,别樣的志趣與審美,總能在淘寶找到合适你品味的商品和服務,并且,是以“親”的形式。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淘寶将網際網路的“長尾效應”發揮到了極緻:從大碼女裝、二次元、兒童家具、國潮、男士彩妝、孕婦彩妝,再到手辦服飾、程式設計玩具、潛水周邊等,淘寶已經擁有了2000多個特色市場。圍繞每個特色市場,淘寶又聚攏拉起一個又一個社群——消費者、達人以及社群營運者。
淘寶與B站的合作,最快受益的将是B站的UP主:B站作為視訊為核心的社群,在商業化領域卻堅持不做貼片廣告,更多依靠遊戲營運,而UP主們的變現更多依靠粉絲們“愛的供養”——打賞。B站是個内容極其優質且使用者粘性高的活躍社群,UP主引入淘寶達人體系,試水内容電商,也能讓優質内容的創作與生産可持續。
從小紅書到B站,“KOL的歸宿是淘寶”。更準确的描述應該是:百川歸海,萬物生長,全民C位——如有所求,或内容,或商品,或服務,或朋友,或創業,總能在淘寶找到。
凡是你尋找的,必将找到 。
值得注意的是,小紅書、寶寶樹、B站,三家垂直社群其實備受資本市場認可,其實是不缺錢的——三家公司既有騰訊投資,也與阿裡合作。它們和騰訊與淘寶的合作差別,如果有的話,那應該是騰訊資本是“輸血者”,淘寶生态是“造血者”,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