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炒米糖記憶

炒 米 糖

剛才吃了炒米糖,吃着吃着吃出了感想。說來我們50、60後人是幸運的,剛走出農耕文明末班車就搭上工業文明頭班車,是以獨具兩個文明時代的生活經驗。随着農耕社會漸行漸遠,過去的許多生活方式都成為絕版。但是也有例外,就像炒米糖。

在50、60時代,炒米糖是春節期間孩子們不可缺少的點心,香而甜,甜兒香,吃的感覺很棒。但其制作過程比較繁雜,從原料上講,最重要的就是炒米和糖稀。糖稀可以是山芋糖,也可以是米糖。米糖是怎麼做的我不知道,但是山芋糖的制作過程我的記憶深刻。

先講炒米。米從稻來,稻有早中晚不同品種,後來還有雜交稻。做炒米糖不要粘性很大的好米,而要選擇糙性大的中熟米,先做成飯,然後盛出來,放到大太陽下暴曬幾日,曬成顆粒狀的“冬子”收藏起來,等到制作炒米糖時再放到鐵鍋裡爆炒成炒米。

有了炒米還要糖。中秋過後山芋成熟,起收後的山芋需要暴曬“收漿”。到了臘月,為熬制山芋糖稀首先要制作麥芽。制作麥芽的選料必須是大麥,用水浸泡透徹後放進一個草包,再把草包放在竈壁上,借助做飯柴火的溫度生芽。隻有出麥芽長到一定長度就可以用于制造山芋糖。

麥芽出來了,再選好山芋洗淨,剁碎,放到大鐵鍋裡,煮熟後再把麥芽放進去,放置一會兒,等待某種化學反應吧。同時備好紗布做成的過濾網,吊在房梁居高臨下,下面放上大盆,在煮熟的山芋倒入過濾網之後,糖水和山芋開始分離,糖水流進盆裡。

糖水瀝幹後,傳回大鐵鍋裡加水熬制,等到水分蒸發之後剩下的就是山芋糖稀。這時根據需要留下合适的份量,再把炒米放入鍋裡,講究的還可以放點炒好的花生米一起攪拌均勻,起鍋後放到案闆上,既可以做成攥成一個一個的炒米糖團,也可以切成一片一片炒米糖片,反正都叫炒米糖。

(2022年1月12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