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文繡,末代皇帝溥儀之妃,雖是妃子名氣卻與“皇後”婉容不相上下,這主要還是文繡做出了更驚天的一件事,那就是與溥儀離婚。這種驚世駭俗之作,很難想象會出自這個弱女子之手。

文繡,1909年12月20日出生于東城區朝陽門地區大方家胡同内。為鄂爾德特氏端恭二女,雖家道中落,但文繡仍自幼學習琴棋書畫。

端恭去世後,文繡也與自己的母親及姐妹四人,從祖宅大方家胡同搬出至花市上頭條租房而住。

讀書時期的文繡白天上學,晚上挑花活掙學費,即便生活艱辛,但文繡聰穎好學,成績一直很優異,還給自己改名為傅玉芳。

直到文繡13歲那年,也就是1922年,因文繡被選為宮妃,母女四人才搬離了花市上頭條,搬入了大翔鳳胡同。才結束了寒酸的“平民生活”。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1922年,文繡的照片入選皇妃,本因封為皇後,但因端康太妃反對,而被封為了“淑妃”。帶着對愛情和婚姻的憧憬,年僅13歲的文繡乘坐着内務府派來的一頂黃色帷幔轎子,入了紫禁城,隻是她不知道的是,這是她不幸的婚姻生活的開始。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文繡為妃,早于皇後婉容一天入宮。初入宮的文繡雖容貌不是頂好,但知書達理、才學斐然,這對溥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而在與溥儀成親的頭一年,小夫妻兩人相處甚是和諧甜蜜。溥儀無事便要去長春宮,也就是文繡的寝宮,與她吟詩作對,還大費周章買了留聲機供她聽戲,見她愛刺繡做女紅,更是為她買來上等的絲綢針線。

溥儀這些行為也是感動了文繡,兩人彼此關愛。文繡骨子裡就是傳統女性,她端莊文靜,但過于沉靜内斂,相較于活潑好動的婉容,溥儀逐漸将心思放到了婉容身上。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婉容自幼家境富足,對于西式的一些玩意兒都有研究,還将它們搬入紫禁城。自從婉容住進儲秀宮後,儲秀宮俨然變成了西式玩意兒的天下。溥儀但凡不開心,都會去儲秀宮與婉容在一起把玩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溥儀甚至修建了一個網球場,供婉容打網球,也買來自行車供兩人同遊紫禁城。兩人越來越親近。

溥儀也很少再去長春宮,文繡隻能靠讀書打發時間。但即便如此,善妒的婉容,每次見到文繡總會對她冷嘲熱諷一番。内心更是看不起這個長相、家境都不如她的“淑妃”。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文繡被如此對待,有過失落,但很快就釋然了。她喜歡讀書,每日用書籍充實自己,也是在這個階段,她學到了很多新思想。

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溥儀被驅逐出宮。文繡得到消息後,竟然想以死殉情,還好被太監所攔,才留了命,這由此可見文繡性情剛烈。

另一方溥儀在醇親王府幽禁了20多天後,才恢複自由,但還不能回到紫禁城,不甘心就此下去的溥儀,準備和日本人合作。

婉容安于享樂,對于溥儀所做所為,隻要不影響她的生活水準,她不會提出任何異議。但文繡不同,她骨子裡傳統,而且念過書,深知民族大義,當溥儀提出此想法時,她堅決反對。

她明白一旦求助于日本人,無異于引狼入室,遲早會成為他們的傀儡。溥儀和文繡自此刻開始,産生了嚴重的分歧。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1925年,溥儀帶着婉容與文繡到達了天津日租界,在這個摩登的城市,婉容如魚得水,與溥儀混迹于各大交際圈,文繡卻早就看清了紙醉金迷背後的真相,她勸谏無效,反被溥儀打入“冷宮”。一次次的謾罵與屈辱之後,文繡逐漸冷靜清醒,她叫不醒這個“皇帝”了,她要做的是與這個認不清現實的“丈夫”離婚。在妹妹文珊的幫助下,終于成功逃離了溥儀的掌控。

1931年,文繡終于和溥儀正式離婚。拿着溥儀給的5.5萬元贍養費,文繡回到了北京,給自己改名為傅玉芳,在一家私立國小謀到了一份職位,可因為她曾經是皇妃的身份,周圍的人對她一直都是指指點點。

1953年,北京一婦女病重,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

礙于騷擾,她不得不辭職。因不擅理财,文繡的贍養費逐漸花光,為了維持生計,從事過不少活計。

1947年的時候,經人介紹,文繡與劉振剛結為夫妻,兩人結婚後,開始了隐姓埋名的新生活,這也是文繡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解放後,兩人因身份問題被隔離審查,直到1951年,劉振東被解除管制,安排到西城區清潔隊工作。1953年,文繡突發重病,臨終前告訴丈夫:我曾是大清皇妃文繡。

文繡的一生是凄苦的,從幼年父親離世,再到進宮為妃,最後與溥儀離婚。但她一生又是精彩的,勇敢又果斷,堅韌又自強。沒有誰的人生是完滿的,文繡是,我們也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