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打漢字14|貧與富」:國人之富,從古至今,總歸逃脫不了土地

作者:非哥筆記

“貧”——“分貝”則“貧”,分割家産則家“貧”,分割國産則國“貧”,錢财予于他人,錢财為人所奪,則“貧”。

“君子安貧樂道”,為什麼君子就要“安貧”呢?君子“分貝”,不應了解為甘心居于“貧困缺錢”境地,而是指不受錢财束縛,不受身外之物困系,如此方為“安貧樂道”之真義吧。

将家産散去,将錢财與人,進入“貧”的境界,這種“貧”,為高士之“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回歸自我世界,這其實是“富”呀。唯有心靈滿足,才是真正之“富”。

“富”——“家裡有一口田”,謂之“富”。農耕時代,以農為本,依田為生,所謂故土,其實就是有田方為有土,故土,其實就是“故田”。而現代社會,有房方為富,有房則有地,有地則有富,是以自古至今,國人有錢了,變富了,就必須置田置地,置房置業。國人之富,從古至今,總歸逃脫不了土地。

“一口田”,則為“富”。然則,過于追求田的數量,陷溺于逐富過程,在逐田道路上走得太遠,反而忘卻了富之本義。逐田越多,越是感覺心靈匮乏。“一口田”,足矣,知止方為智者。田太多了,何“富”之有?過度擁有,豈不“富”成“負”了?此時,趕緊“分貝”吧!

擁有則為“富”,舍棄則為“貧”;過度擁有則為“貧”,敢于舍棄,則為“富”。“貧”與“富”,就如此辯證地進行轉換,讓你分不清哪個是真正的“貧”,哪個是真正的“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