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700萬畢業生 2億藍領求職人群更應關注

相比700萬畢業生 2億藍領求職人群更應關注

近年來,我國每年有700萬左右的大學生走出校園,這700萬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牽扯了全社會的關注,各大機構和媒體紛紛呼籲推出各種舉措來解決700萬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但當我們全社會的媒體目光都聚焦700萬大學生的時候,卻忽略了2.6億的龐大的藍領群體,事實上相比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就業問題更加的突出,擇業需求更加的低下,他們才是構成當今中國社會的主力軍,是以我認為國家和社會以及我們的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應該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這幾億人身上,而不是一蜂窩的都聚焦700萬的大學畢業群體。

  這裡所說的藍領主要指:工廠職工、建築勞工、餐廳服務員、家政保姆、商場導購、快遞員等服務行業的人員。這個群體和大學生比,擁有各自各樣的先天劣勢,他們一般出生家庭環境價差,不會用網絡表達他們的境遇,願意接受低廉的工資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可以說我們能在寬敞的寫字樓辦公、能擠上回家最後一趟地鐵、能在周末和三五好友聚餐腐敗、能夠在家裡就收取到淘寶網的包裹….這些都是他們的功勞,我覺得他們才是當今社會最可愛和最可敬的一批人,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前段時間,我和速途研究院的同僚聯合了58同城方面的人員,制作了一份《藍領求職指南》的分析報告,報告出來後我發現相比這個群體,我們這幫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吐槽大氣污染、物價飙漲的人來說,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

  截止2013年底,中國的藍領用工總量為2.7億人,而這批人裡面平均工資僅2668元,遠低于白領群體的收入,而且遠遠低于中國的人均GDP。我們也發現超過90%的藍領崗位沒有對學曆和工作經驗的需求,基本上“是個人都可以上手”,這樣的低門檻造成了低廉的收入和高強度的工作。

  2.6億的藍領階層的找工作難度遠比700萬大學生的找工作難度大,同時要遠比大學生難度小。這個邏輯似乎很沖突,但似乎又很合理。 藍領找工作比大學生難的方面在于他們的資訊管道窄、學曆低,比大學生找工作容易的地方在于他們對工作不挑剔,幾乎能适應任何強度的工作。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進入了IT、傳媒、金融這樣的行業,但仍然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幾個行業是最苦的行業。或許,之是以大家認為這些行業是最苦逼的一個行業,是因為這個行業的人大都會通過網際網路工具把苦逼之情能傳播出去,讓大家知道他們苦逼。而很多傳統行業的人,由于資訊的不對稱,苦逼之後沒有言論傳播的管道,隻能默默苦逼。

  從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傳播屬性來看,媒體傳播的内容一般應該注意兩方面,第一是内容的真實客觀性,第二是内容是否受公衆關注。是以,“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樣的話題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更喜歡去消費,而“2億藍領階層找工作難”這樣難以吸引人的話題則很難入媒體的法眼。

  從社會價值的角度來看,我絕對我們媒體人應該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多關注一些隐藏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群體,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所創造的價值通過媒體的傳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這或許來說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肯定。

  2013年5月25日,我兼職做了一天的婚禮攝影師,這是一份典型的藍領工作。如果不是親曆所為,我無法想象這個行業的艱辛和委屈。做這份工作期間,我連續20幾個小時沒有休息,10幾個小時沒有進食,最終隻獲得了200元人民币的報酬。兼職結束後,我說了一句話“這個行業不但辛苦,而且辛苦之後獲得回報遠低于網際網路行業,更悲劇的是外人無法知道他們的艱辛和無奈。我們作為媒體人,應該把鏡頭聚焦到他們身上”。他們才是相關部門亟需出台舉措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的目标人群,大學生畢業人群真可以緩一緩了。

  我在這這裡建議大家搜尋下當時我兼職後寫的那篇文章《網際網路人,别再叫苦了》,如果仔細把這篇文章看完,那你基本上就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天,珍惜現有的生活,同時關注和幫助那些不如你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