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科技!打造獨特“合肥味兒”

聚焦2022合肥市兩會

塑造城市文化新符号

可再加點“科技味”

市政協委員熱議打造“文化之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展現着城市的溫度和氣質。合肥市兩會期間,“如何打造文化之城”成為兩會熱門話題。不少政協委員提出,合肥作為一座“科裡科氣”的城市,打造文化之城要更加突出“科技味”,塑造獨特的城市文化新符号,讓城市獨有的文化氣息更濃烈。

市政協委員洪放:

塑造“科技創新”城市文化新符号

文化+科技!打造獨特“合肥味兒”

合肥天鵝湖夜景。新華網發(李斌 攝)

提起一座城市的形象,往往是獨有的文化符号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上海有海派文化,南京有秦淮文化,杭州有江南文化……那麼,合肥的文化符号是什麼呢?

這一問題,引起了市政協委員洪放的思考。在今年合肥市兩會上,他帶來了一份《關于實施三大工程 推進文化興市的提案》。

每座城市的文化文藝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是文化發展的發力點,洪放認為,合肥文化文藝的發力點是科技創新。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洪放認為,打造屬于合肥的新文化,是合肥文化文藝發力的着力點。

“科技創新是合肥一個鮮明的符号和标志,也是鮮明的城市名片。文化文藝圍繞科技創新,打造合肥科技文化。”洪放建議,編制合肥科技文化發展規劃,整合文化資源,強化品牌建設,集中力量主抓重大精品,切實推進合肥文化強市建設。

對于如何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文化強市,洪放也有了一些思路。他建議可以實施“三大工程”:科技主題文化提升工程、品牌工程(打造合肥科技文化藝術節)和精品工程(創作科技文藝精品)。

比如,整合各方的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組織編寫合肥科技文化系列叢書,創作一批科技文藝精品,包括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主題詩歌等。在現有或将來創作的長篇小說基礎上,創作拍攝以合肥科技創新為藍本的電視劇等,以豐富的形式和載體,加深人們對合肥“科技文化符号”的印象和記憶。

市政協委員蔣曉娟:

以“文化+”賦能讓老工業基地“煥新生”

文化+科技!打造獨特“合肥味兒”

老工業城區合肥瑤海的面貌正發生着日新月異的魅力嬗變

老工業基地留下的舊廠房、老園區,既承載着人們的奮鬥記憶,也是一座城市的獨特風貌。今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利用閑置辦公用房、廠房,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這一内容,引起了市政協委員蔣曉娟的關注,她帶來的一份《關于實施“文化+”戰略,促進瑤海區商貿服務業的提案》,就重點關注了瑤海老工業區的調整改造。

蔣曉娟說,瑤海區是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示範城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要“将老合鋼打造成工業記憶中心”。如何提升瑤海區的文化影響力和消費吸引力,促進傳統商貿服務業優化更新?蔣曉娟認為,還是要圍繞“文化”一詞做文章。

“要通過‘文化融入、文化引領、文化賦能’,提升商貿服務業的品質、品位、規模、影響力,增強城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力。”她帶來了一些具體建議,比如:老合肥電機廠廠房已列入“合肥曆史建築”,建議保護性利用,裝修改造成“合肥家電文化博覽館”等。

蔣曉娟表示,“文化+”還可以賦能商貿服務業發展。比如,結合香店城中村改造、實施香店路優化更新工程,建設“花沖·香街”,以“撤攤入店”方式,複興原花沖跳蚤市場,打造集文化、購物、美食、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特色文化休閑商業步行街。

市政協委員吳昊:

“傳統文化”需要“現代表達”讓“流量”與“留量”兼得

文化+科技!打造獨特“合肥味兒”

網絡資料圖

李鴻章故居、三河古鎮、包公園、逍遙津……合肥有着一批富含曆史文化底蘊的文旅資源。如何講好傳統文化故事,成為市政協委員吳昊關注的内容。

“目前,随着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對文旅和商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吳昊表示,傳統文化需提升“現代表達”,建議依托合肥市強大的科技資源,注重謀劃“文旅+科技”融合發展,以科技賦能文旅,打造有主題特色、有藝術品位的“光影合肥”系列作品。

比如,在文旅地标景點以及群衆夜晚公共休閑聚集地、城市廣場、社群小公園等地,運用AR技術、3D投影秀等互動科技應用,打造沉浸式科技文化旅遊場景和品牌項目,通過場景營造來撬動市場。

吳昊還建議要通過創意賦能,留住“精耕細作”文化底蘊記憶。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但不少外地人來合肥不知道帶走什麼禮品,也不知道合肥的文旅口号是什麼。”吳昊建議,合肥可以統一設計文旅口号、辨別及文創系列禮品,如包公系列文創産品,讓消費者從目的性購買轉向體驗型購買,并用好當下“合肥名人”以及網絡大V的流量價值,包裝、挖掘一批安徽及合肥本地“文旅推介官”,實作合肥文旅“既有裡子也有面子”的優質營銷,讓“流量”與“留量”兼得。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蔣瑜香 劉梅梅 樂天茵子 衛曉敏 莊文倩來源:合肥晚報 編輯:周楠

點亮小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