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曆史上确實隻有朱元璋做到了自南而北地統一中國,進而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也就是明王朝。

一百多年前的洪、楊若是能夠一鼓作氣揮師北上,若是他們的格局再大一點,不被區區金陵盛景所迷的話,洪、楊也有機會從南到北地打下江山。

隻可惜洪楊之流終究格局太小,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進而讓對手反應了過來,反過來将他們拖垮了。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為什麼朱元璋能夠做到,朱元璋之前的人卻做不到呢?這不得不說除了朱元璋的雄才偉略之外,還在于元末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

元朝的統治者是草原上的民族,他們并不擅長下馬治天下,這也算是朱元璋之是以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懂得利用兩個族群之間的沖突和沖突。

他雖然起家于紅巾軍,可後來不僅逐漸擺脫了紅巾軍對自己的影響和掣肘,還提出了自己的口号。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紅巾軍用的是“彌勒降生,明王出世”這一宗教色彩濃烈的口号,可是局限性也很明顯,一則難以保證軍隊人人信仰,到底是聽宗教的指令還是聽統帥的指令?二則将來一旦取元朝而代之的話,宗教還會皇權行成一定的掣肘。

是以,朱元璋提出了更具進步性,也更能團結一切力量的口号,也就是他在《谕中原檄》中所說:“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口号這麼簡單,對當時的百姓來說更是宛如醍醐灌頂,是以朱元璋的勢力集團擁有了更強的凝聚力。

除了加強本族群的凝聚力之外,他還不忘拉攏和團結北方族群,是以在《谕中原檄》的最後又加上了一句:“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這就是朱元璋的厲害之處,利用了一切能夠利用的力量。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當然元朝統治者的昏庸和統治的腐朽,也是朱元璋能夠一舉北上定鼎中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脫脫算是元末時期一個少有的人才了,在他的帶領之下,元軍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可就是這樣一個功臣,卻死在了争權奪利之下。

有句話叫“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内部開始崩潰”,元末之是以垮得這麼快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内鬥得太厲害,甚至于有人在養寇自重。

這就給了張士誠、陳友諒和朱元璋這些人一個喘息并且存活下去的機會,也才有了朱元璋的逐鹿中原。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朱元璋之是以能夠完成自南而北統一江山,而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成這個壯舉的原因,還在于此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在慢慢向南方轉移。

雖然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一直在北方,可是經濟中心不斷南移這一點卻毋庸置疑,因為自漢唐以降,曆朝曆代就一直在開發南方。

宋朝之前,經濟中心幾乎一直在關中平原,因為關中平原農業高度發達,是以都城也一直在關中。

可是到了宋朝之後,經濟中心卻已經在向東南沿海轉移了,後來就漸漸有了所謂的“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不僅因為江南一帶成了魚米之鄉,還因為江南經濟高度發達。

進入明朝之後,又有了所謂的“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這也就是說兩江地區和湖廣地區已經成為了當時的糧食主産區和經濟發達區。

朱元璋自南而北統一江山,曆史上卻無人能夠做到,原因究竟為何

朱元璋打垮了陳友諒、張士誠和陳友定等人之後,一手控制住了糧食主産區和經濟發達去,是以有錢又有糧。

既然有錢有糧了,那當然就能養得起更多的軍隊,也才能打得起仗,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道理。

正是因為了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朱元璋才能夠舉兵北上,不僅取元朝而代之,還遠遠地打到了塞北。

朱元璋的這個經濟條件,在宋朝以前是不存在的,因為那時候對南方的開發還沒有達到元末的程度。

拿漢唐時期的南方來說,漢唐時期的南方相比于北方,那就是一個窮不拉幾的山旮旯,不僅經濟不行,人口也少。

是以,朱元璋之前的人就沒辦法像朱元璋一樣從南到北地打過去,也有之前雄據南方的諸侯能力不如朱元璋之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