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2004年5月,長春的般若寺正在修繕維護,施工過程中,幾個民工無意從後院北牆下

挖出了一顆無名頭顱

寺院裡挖出了頭骨,這條新聞很快傳得沸沸揚揚,長春街頭的人們議論紛紛。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般若寺

與此同時,沈陽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準備以東北抗日聯軍為主題,拍攝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東北抗聯》。

攝制組的編導姜寶才,無意間聽到了這個消息,心裡陡然一緊,

下意識覺得這個頭顱或許和一位名叫趙尚志的人有關

姜寶才是一位軍旅作家,長期緻力于東北抗聯題材,對東北抗聯曆史非常熟悉。

經過多方輾轉聯系,姜茂才請來了黑龍江的多位專家和學者,對這顆無名頭骨進行科學鑒定,最後種種證據顯示,

這名頭骨的主人确系趙尚志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趙尚志(1908—1942)東北抗日聯軍建立人和上司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産黨員之一。

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驚雷,在東北各地炸開了。很多人看着這顆頭骨,忍不住眼淚直流:

“62年了!趙将軍!62年了,我終于找到你了!”

趙尚志到底是誰?他的遺骸為何隻有一顆頭骨?這顆頭骨又為何會埋在般若寺?

這一切謎題的答案,還要從“九一八事變”說起。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趙尚志頭顱安葬儀式

南楊北趙,共同抗日

提到趙尚志,可能還有一些人比較陌生,但提到另一個人楊靖宇,您或許就非常熟悉了。

趙尚志與楊靖宇将軍齊名,在東北抗聯史上,

兩人素有“南楊北趙”之稱

,都是滿腔熱血為中華民族奮戰的民族英雄!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楊靖宇 - 抗日民族英雄

趙尚志出生于1908年的熱河省朝陽縣(現遼甯省朝陽市)。趙尚志的父親是位秀才,靠着在家鄉教私塾謀生,雖然經濟條件不太好,但小時候的趙尚志還是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

後來趙尚志遭遇家庭變故,不得不舉家外出逃難,11歲時被迫走上社會謀生。

少年吃苦的經曆,讓趙尚志的心中對窮苦百姓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愫。而自幼學習的詩書文章,讓他骨子裡就有一種“兼濟天下 ,獨善其身”的文人情懷。

讀書人有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蒼生的責任心。趙尚志似乎比同齡人更早熟一些,身上的責任心也重一些。

趙尚志是一位老黨員,1925年,17歲的趙尚志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政治覺悟非常之高。

同年冬天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次年爆發了中山艦事件,趙尚志再次回到東北參與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記恨,兩次被捕入獄。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中山艦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趙尚志被解救出獄,開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次年年初,趙尚志受到中共滿洲省委的任命,擔任省委軍委書記。

同年夏天,東北淪陷進一步加劇,趙尚志決心成立反滿抗日武裝,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頑強鬥争。趙尚志也是以成為了東北抗日聯軍早期創始人和上司人之一。

熟悉這段曆史的朋友都知道,東北抗聯是一支英雄隊伍,隸屬于中國共産黨上司。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東北抗日聯軍的概述圖

東北抗聯裡的戰士,大多是東北軍舊部、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等,其進階将領均由共産黨的黨員擔任。

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戰中,東北抗聯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有效牽制了76萬日軍的行動,為我方主力軍隊的作戰赢得了更加有利的機會。

在長達14年的艱苦抗争中,東北抗聯共計消滅了18萬日僞軍,給了日寇一記狠狠地拳頭,大大挫敗了敵人的銳氣。

東北抗聯戰士們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為我國取得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而趙尚志所率領的部隊,是東北抗聯中表現十分優異的一支隊伍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抗聯第一路軍警衛旅一部(攝于1939年)

1932年,經過趙尚志整編的

巴彥遊擊隊,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

,趙尚志擔任政治部主任,張甲洲任師長。

在張、趙兩人的帶領下,獨立師深入敵後戰場,以遊擊戰的方式,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這支獨立師曾經打下過巴彥縣城和康金井火車站,有過西征,更橫掃過北大荒。獨立師當時聲名遠噪,給日本關東軍一記重擊。中國人打得解氣,日本人氣得直呼“八格牙路”。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著名抗日英烈-張甲洲

1934年5月,趙尚志率領反日遊擊隊,又順利攻下了五常和巴彥,狠狠挫敗了日寇的嚣張氣焰。

1934年6月,珠河反日遊擊隊擴編為

“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

,趙尚志被任命為總司令。

趙尚志于1936年任東北抗聯第三軍的軍長,後任抗日聯軍總司令,在東北戰場上帶領戰士們沖鋒陷陣,同敵人厮殺,用鮮血和青春守護一方國土。

趙尚志的英勇事迹,也大大鼓舞了東北人民的抗日熱情。

是以,東北地區的人們對趙尚志這位英雄人物,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更有着代代相傳的尊重與敬仰。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東北抗日聯軍炸毀日軍的列車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有人說,這些浴血沙場的人死在了戰場上,那将是一生榮光,他會是快樂的,更是幸福的。因為他為了民族大義而犧牲,為了光明而奉獻了生命。

但如果死在了叛徒的黑槍下,死在了小人之手,那将是一輩子的遺憾。

趙尚志就是這樣,一生緻力于抗日,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未能奪去他的性命,卻死在了叛徒的黑槍之下,令人唏噓不已。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趙尚志将軍畫像

趙尚志的個子并不高,與我們想象中那些威風凜凜,甚至有些“兇神惡煞”的大将軍有所不同,趙尚志更像是一個“文弱書生”。

可就是這個文弱的“小個子”,最開始組建抗日武裝時,隻找到了七個志同道合的熱血青年,靠着一挺機關槍,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内,發展成了一支有着6千餘人的抗聯第三軍。

其骁勇善戰和足智多謀,由此可見一斑。

由于東北聯軍作戰勇猛,同敵人厮殺時果敢,曾經一度令敵人十分忌憚。尤其是趙尚志三個字,成為了東北人民的“守護神”,卻也成了敵人恨得咬牙切齒的名字。

趙尚志的快速成長和卓越的作戰能力,讓東北人民吃了一劑定心丸,卻也讓日寇感覺到了不安。很長一段時間内,日寇費盡心思,多方打聽趙尚志的行蹤,想要殺害他。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連環畫《抗聯英雄趙尚志》

據姜寶才回憶,當時日僞軍的報紙上,最常出現的話題就是“趙尚志”,關注度十分高。也常常用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來進行描述。

因為趙尚志的部隊對日寇的騷擾最為厲害,搞得日寇十分頭大,是以遭到了敵人的記恨,甚至不惜用

“一兩骨頭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

的高價,懸賞趙尚志的頭顱。

有着豐富反偵察能力的趙尚志,怎麼可能會輕易落入敵手?

然而趙尚志沒想到,被自己打得焦頭爛額的敵人,秘密籌謀了一個驚天大暗殺。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趙尚志-趙尚志将軍戎裝複原像

虎落迷局,叛徒黑槍

1942年,一個名叫劉德山的皮貨商人,突然來到了趙尚志所在的隊伍。

此時趙尚志因為活動經費一事,正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劉德山的出現,如同雪中送炭、救星下凡。劉德山自己掏腰包,幫助趙尚志解決了燃眉之急。

經此一事,趙尚志對劉德山好感倍增,心中對這位“俠義之士”多了幾分信任。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趙尚志将軍的故居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趙尚志将軍生前用過的粗瓷碗,是李敏多方尋找才找到的

2月的東北在日寇的瘋狂侵略下,似乎比往年更冷。

趙尚志眼下十分發愁,部隊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時候,如何維持軍用,讓這支隊伍繼續活動在抗日戰場,早日取得抗戰勝利,成了當務之急。

“趙将軍,要我說,您就直接帶着人偷襲鶴立縣的梧桐河警察分駐所,到時候物資的事一下就解決了,還能幹掉幾個敵人!”

這位曾經“仗義疏财”的劉德山,又一次極力建議趙尚志,襲擊梧桐河警察分駐所。

經過很多次的思想鬥争,趙尚志一直非常猶豫,畢竟這樣的做法有些太冒險,也有些太激進。但趙尚志經過再三思忖,眼下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行,我去通知大家,今晚就行動。”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12日淩晨,黑龍江省蘿北縣的夜裡,寒風低聲吼叫着,聽起來十分駭人。似乎像是在傳達着什麼訊号,令人後脊背直發涼。

趙尚志帶着數名士兵,悄悄朝着梧桐河的方向前進,伺機偷襲警察分駐所。

正在緊張之時,劉德山突然提議:

“咱們到菜園子的屋裡暖和一下吧!你們先走,我去解個手,随後就到。”

趙尚志沒有太在意,繼續朝前行進,卻不想自己的後方,有人悄悄舉起了步槍。

“砰!”

子彈打中了趙尚志的腹部,頓時鮮血直流,趙尚志體力不支摔倒在地,看見了舉着步槍瞄準自己的劉德山。

那瞬間,趙尚志什麼都明白了。

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将,即使在危急關頭,也能迅速行動。趙尚志舉起手槍,對準了劉德山的頭部和腹部射擊,劉德山當場喪命。

趙尚志也是以死在了叛徒的黑槍之下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從日僞的檔案史料中可以得知,日本關東軍警官田井久二郎和東城政雄秘密籌劃了這次的暗殺。

趙尚志的遺體被日方控制後進行了分屍,遺體被投入了松花江,頭顱則被一個特制的木匣子裝着,從佳木斯一路帶到了長春。

再往後,趙尚志的頭顱似乎就不知所蹤了。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田井久二郎

苦尋烈士遺骸

趙尚志犧牲後,東北一片嘩然,悲恸之聲不絕于耳。但更讓人揪心的,無法找到趙尚志的遺體。

畢竟中國人骨子裡認為,入土為安,隻有把遺骸埋進土裡,才能讓烈士的英魂回到家鄉。

1945年10月,抗日戰争勝利後,時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的周保中來到長春,專程找到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希望能夠協助自己,盡快找到趙尚志和楊靖宇的遺骸。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周保中

根據相關曆史資料記載,蘇軍駐長春參謀長安德烈耶夫上将,聽聞此事後高度重視,派出5個蘇軍支隊,在曾經日僞盤踞的長春僞帝宮和“八大處”等地點進行了數次搜尋,但卻始終沒有得到大家想要的消息。

後來因為長春被國民黨軍隊接管,東北局尋找遺骸的工作,也不得不被擱置。

1946年4月,長春迎來了解放,尋找趙尚志遺骸一事再度被提上了日程。

但經過對重點區域的查詢和搜尋,尤其是對日本關東軍的軍用醫院與敵僞監獄的醫療室,進行了數次的地毯式搜查,結果顯示:

趙尚志的遺骸就像被人藏起來了一起,始終不見蹤迹

一直到建國後,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黨史研究部門和文物管理機關,仍然還未放棄尋找趙尚志的遺骸。

但是沒有人知道趙尚志的頭顱從佳木斯到長春後,日僞關東軍到底進行了怎樣的處理,又藏在了何處。

趙尚志烈士的遺骸,成了人們心中的一個謎團!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殺害趙尚志的兇手之一東城政雄,在印有趙尚志頭顱的獎狀前的留影

般若寺的緣分

1987年,趙尚志烈士的遺骸尋找工作,突然迎來了轉機。

山崎枝子專程從日本東京來到了佳木斯,這位對中國十分友好的日本女學者,也為尋找趙尚志烈士一事,帶來了新的線索。

據山崎枝子講述,當時趙尚志的頭顱被送到長春後,由于關東軍沒有進行及時的防腐處理,是以出現了腐爛。

關東軍本來打算就地焚燒,但般若寺的住持倓虛法師,卻來到了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的面前。

倓虛法師聽聞關東軍要焚燒趙尚志的頭顱,是以便找到了梅津美治郎,提議想把這顆頭顱埋在般若寺。

這位倓虛法師當年在僞滿新京名聲很高,而梅津美治郎也是一位笃信佛教的教徒,對倓虛法師十分尊敬。倓虛法師的提議,竟然讓梅津美治郎破例準許了。

所有的證據指向,現在都朝着般若寺,但頭顱究竟在哪兒呢?這又成了一個謎題。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倓虛法師(1875-1963)法号隆銜,俗姓王,名福庭,是佛教天台宗近世傳人,當代中國佛教界著名法師之一。

一直到2004年6月初,沈陽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攝制組的姜寶才,在拍攝《東北抗聯》時,不經意間聽到了一個消息:

般若寺在進行内部施工修繕時,發現了一顆無名頭顱

這個消息讓姜寶才非常震驚,也非常欣喜,他隐隐約約覺得,這顆無名頭顱極有可能就是大家苦尋了62年的,趙尚志的遺骸!

但猜測終究不能是事實,一切還要靠證據說話。

6月18日,黑龍江的多位學者和專家,對這顆無名頭顱進行鑒定,并且留下了這樣的鑒定結論:

“從頭顱的特征看,此頭顱為男性,死亡年齡在28歲至40歲之間。從顱骨的顔色、石化程度、風化程度等綜合特征觀察,其死亡和埋藏時間估計有幾十年曆史。在左眼眶下部和左顴骨内側有硬傷,為死者生前受傷并經幾年自我修複所緻。在左眼下部、鼻骨左側也有一處數毫米直徑的近圓形痕迹,可能亦為生前受傷所緻。”(内容摘自《中國國防報》)

鑒定結論和趙尚志犧牲前遭遇的事情,一模一樣,與相關史料也完全吻合。為了確定認定無誤,專家又再次根據顱骨造型分析,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其進行了影像複原。

“這,這就是我哥!”

看到複原像後,趙尚志的胞妹大喊了出來,頓時眼淚流了下來。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姜寶才将趙尚志頭骨遞交到趙尚志烈士的妹妹趙尚文手中

當年9月,沈陽軍區政治部正式緻函黑龍江省民政廳,商請由黑龍江省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再一次對頭顱進行了科學權威的鑒定。

這一次,結果仍然顯示,

該頭顱有極大可能,就是趙尚志烈士的遺骸!

這下,大家都哭了。苦苦尋找了62年的烈士遺骸,如今終于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但接下來,大家又犯起了愁。趙尚志将軍在東北名望很高,如今遺骸被找到,東北各界都在積極争取安葬頭顱的資格。

有人認為,趙尚志的遺體被沉入了松花江,那麼應該把頭顱安葬在哈爾濱的太陽島上,也算讓烈士有個“全屍”。

也有人說,這62年來,烈士都安葬在長春的般若寺,如今被重新挖掘出來,應該繼續安葬在長春。

而且通化市有楊靖宇的陵園,“南楊北趙”生前就是戎馬一生的好戰友,死後也應該在一起,實作再次“會師”。

也有的人說,遼甯朝陽是趙尚志的家鄉,葬在家鄉才是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落葉歸根”。

總之,各地都互不相讓,都渴望讓這位心中的大英雄安葬在本省。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烈士陵園

趙尚志将軍生于遼甯,戰鬥、發迹于黑龍江,死後頭顱被埋藏在了吉林。這東北的白山黑水的春秋裡,滿滿都是趙将軍榮光的一生。無論葬在哪兒,都是英雄的歸處。

一直到2008年10月25日,在趙尚志将軍誕辰100周年時,他的顱骨終于被安葬于家鄉趙尚志烈士陵園。

2004年,長春民工挖出一顆無名頭顱,專家鑒定:烈士遺骸

圖- 姜寶才在趙尚志将軍遇難地拜谒

這位犧牲時年僅34歲,一生為了革命甘心付出,舍棄兒女情長的英雄終于魂歸故裡,人們也算放下了心中的一個牽挂。

英雄忠骨得以安息,願這世間的和平和繁榮,如您當年所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