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鹹豐帝奕詝.愛新覺羅氏,公元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生病,宣召大臣,立奕詝為皇太子,宣宗逝世後,鹹豐帝即位,以第二年為鹹豐元年。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鹹豐生于公元1831年(道光十一年),死于公元1861年(鹹豐十一年),可謂短命天子。鹹豐的死因,

一是鹹豐自己體質過弱,二是縱欲過度所緻。

關于鹹豐的體弱多病,有種傳聞,說是鹹豐的生母當時是皇後,在懷孕期間使用了催産的藥物,以便搶在其他嫔妃的前面生下龍種,使自己的孩子出生後作為長子而得到皇位繼承權。因為在中國古代,皇位一般要由大皇子繼承。至清朝,繼承制度雖有變化,但因道光的二子和三子都先後夭折,長子也在24歲那年死去,道光當時是膝下無子,是以誰先産下皇子,誰的兒子就有可能作為皇長子繼位。當時和皇後同時懷孕的還有其他的皇妃,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大阿哥的名分,皇後就讓太醫使用保胎催産的藥物,但太醫提醒她說胎兒早産怕對孩子的壽命有影響,可這位皇後當時為了一己之私并沒有在意太醫的話,堅持使用催産藥物。皇後最後如願以償,在皇五子出生前十天生下鹹豐,鹹豐自然也就有了皇長子的名分。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鹹豐帝本來體質過于虛弱,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卻偏偏貪女色、貪美酒。

一貪女色。

有書記載:奕置兵敗于不顧,攜妃嫔遊行園中,寄情于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有野史說鹹豐養着一位民間寡婦。《野史叟聞》記載:“鹹豐鐘情于一位寡婦曹氏,山西人,長得秀美妖豔,妩媚動人。入宮以後,帝最眷之”。野史類似的記還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鹹豐帝召入宮中,最為眷愛。”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二貪美酒

。鹹豐貪杯,一飲即醉,一醉便鬧,大耍酒風。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完愛有加,多所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态複萌矣。”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有位太醫想了一個辦法,建議鹹豐飲用鹿血來增強體質,繼續其荒淫生活。殊不知,鹿血屬于猛藥,對于體弱縱欲之人不适合,這樣的結果隻能加速生命的消逝。鹹豐十一年七月,病情惡化,駕崩,結束了其荒淫的一生,年僅31歲。

鹿血為

鹿科動物梅花鹿和馬鹿的血液,系名貴中藥。

自古以來就是宮廷皇族、達官顯貴治病健身的珍品,

以其為主的複方制品被稱為仙家服食丹方。鹿血在民間也廣為流傳,視為中藥之上品。早在宋代就有刺血生飲鹿血後膚革充盈,健飲啖的記載。明代李時珍則對鹿血的醫療作用做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為大補虛損,益精血,解痘毒、藥毒等。

“短命天子”鹹豐帝死因之謎:沉迷酒色,死于猛藥鹿血

從中醫辯證角度來說

,鹿血味甘、鹹,性熱。能益精血,補陽氣,止血。用于精血虛虧,陽氣不足,頭昏耳鳴,心悸氣短;體倦乏力,肢體欠溫或崩漏失血,吐血,鼻衄等。對于體弱的鹹豐,适當地進補鹿血可益精血,補陽氣。可鹹豐帝不加節制性生活,不懂休養,大量進補,結果适得其反。因鹿血性熱,陰虛火旺或者有實火的人要忌服。從西醫角度講,

高血壓、腎炎以及肝功能異常者不能使用。糖尿病患者大多陰虛,正是喝鹿血的禁忌人群。

不光是純鹿血,包括鹿血藥酒、鹿茸等鹿制品,都要慎重服用。

在服用鹿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嚴格按照适應症服用,不可大量進補。

4.合理安排性生活次數,避免縱欲過度。

5.和其他藥物一同服用時,請咨詢醫生或藥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