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注:已獲得原作者“學會活得簡單”分發授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人類社會,一直以來,仿佛對身高都很看重,尤其針對男士,甚至很多時候成為一個擇偶的社會普遍标準。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曾偶然一次出門,看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冷不丁很久沒看到,竟然已經高出朋友一大半個身子,起碼1.75米,而身高不到1.7米的朋友介紹的時候臉上頗有得色,不住強調孩子隻有13歲。也難怪朋友得意,很少出門的自己确實也不禁驚訝不已,13歲的孩子竟有如此身高。

先還以為這隻是個例,但是随着出門次數的增多,發現現在的孩子真的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身高這樣比例的比比皆是,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其中固然跟現在物質水準的提高有很大關系,相信也和父母從小就對孩子身高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君不見,現在充斥社會的的增高保健品簡直是琳琅滿目,廣告也是無處不在,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中國社會對身高的要求一直有着悠久的傳承,遠了不說,就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熟悉的朋友知道,選擇對象的一個重要标準之一就是身高。男人低于1米7,基本就屬于半殘廢。而女人也别以為無所謂,也有要求,當時流行的一句老話就是這麼說的:“爹矬矬一個,媽矬矬一窩”,意思就是女性身高也很重要,更是直接影響整體後代的品質。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曾有一個親戚,人性格很好,長得也五官端正,工作也不錯。就是個子實在拿不出手,才1米5幾,于是乎可想而知,戀愛成了個老大難,屢談屢吹,他老媽拉着我老媽哭訴過幾回,弄得我老媽也跟着瞎着急,最後簡直大有恨不得把我的個子砍一截接到他身上的架勢。

而随着社會的進步,在物質發達的今天,“半殘廢”的标準再次被調整,1.7米的标準估計都已經被歸于這個行列了。這個好像應該沒人會懷疑。今天對于身高!人們看重的是運動場上的搶眼,社交場合上的體面,不光有介紹給别人時“拿得出手”等因素,還有着前面的這個“宜子孫、宜後代”的考慮。

其實從世界範圍來看,今天大多數人群基本還是在1.6到1.7米的高度之間,北歐一帶的人平均高度要高一些,但也基本是在1.8到1.9米之間。但是,今天的我們社會很多人仿佛走入了一個身高意識上的誤區,身高真的值得這麼推崇嗎?讓我們從曆史上來看看。

羅伯特.沃德洛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其實客觀地說,從曆史的發展程序上來看,老天爺似乎并不待見高個的種族,已經早早把他們從人類進化的激烈競争中淘汰出局出去了。迄今為止,人類有照片記錄的最高的人就是羅伯特.沃德洛(2.72米),年僅22歲就去世。是以,我們現在隻能在各個古代文明流傳下來的典籍和遺物,還有古墓殘存的那些遺骨中想象巨人的那些絕世風采了。

先抛掉目前已被證明的那些造假的消息,還有南美石雕上人與恐龍大小比例相差無幾的藝術誇張性描述,綜合各個民族的大多數史料記載,世界各地幾乎确實都存在過一些身材高大的巨人種族,推斷一般高度大約在2—5米左右。

還有一個例證就是,那些遺留下來的史前遺迹,如英國的巨石圈、埃及金字塔的那些無數巨石、秘魯那斯卡平原的巨畫以及複活節島的高大人像,有人就做出這樣的推斷,在當時生産力極度落後的情況下,非巨人不能勝任。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而作為文明更久遠的中國,古代很多典籍也有過記載,如周人的女始祖姜嫄就有過踩踏過巨人足迹的故事。高大的巨人中國古代也有過,而且記載的是整整一個部族。他們就是4千多年前,生活于江南一帶的汪芒氏。

說到這裡,還得要說下,關于史料的記載,中華文明可要比西方文明先進、嚴謹得多,作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歐洲人長期以來用的是《荷馬史詩》這樣的藝術作品來溯源其曆史,而對另外兩個人類重要文明埃及和近東,歐洲人也常常喜歡用《聖經》舊約中的一些記載來解釋其曆史。

但說實話,這些天馬行空,幾乎屬于幻想類的作品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人類巨人與怪獸和天神角力的故事,而這些人類巨人動不動就身高十幾米,其可信度着實不高。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巨人在人類神話或童話中是常見的生物,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蹤迹或傳說,而在中國神話中,也有許多巨人的痕迹:如開天辟地的盤古、追日的誇父,還有上古神話中協助大禹治理洪水的防風氏。

但神話聽聽就好、傳說也是供下參考即可。但史料卻是應該重視的。中國留下來的史料中确實有不少有關巨人的記載。當年《漢書》記載的秦始皇鑄就十二金人一事,就是因為當時秦朝出現十二個“身長五丈的巨人”,秦始皇聽說後以為是祥瑞,便搜集天下兵器模仿其形象,鑄成十二金人。

在《漢書王莽傳》中也記載一位巨人的事迹,說的是公元14年,天下大亂,匈奴危害邊境,國内義軍四起,太守韓博向王莽推薦一名大将,稱:“有奇士,長丈,大十圍,來至臣府,曰欲奮擊胡虜。自謂巨毋霸,出于蓬萊東南。”

《漢書王莽傳》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據說一般的車子都裝不下他,衆人必須用數匹馬拉着的特制巨車,才能将人運到京城。據傳這位“巨毋霸”睡覺用大鼓當枕頭,吃飯必須用鐵筷,服裝則來自虎豹之皮。

古代的“一丈”相當于現在的2~3公尺,可約略窺知,“巨毋霸”應是身高接近3公尺的巨人。後面還叙述到,當時王莽攻打綠林軍時,組織了一支40萬人的軍隊,當時軍隊壘尉就是巨毋霸本人,當時他還帶着虎、豹、犀牛、大象等猛獸來助陣。

在《太平廣記》中也有過類似記載:“晉永嘉二年,有鹙集于始安縣,木矢貫之,鐵镞,其長六寸有半,以箭計之,其射者當身長丈五六尺。”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我們可以看看一丈五六尺大約4公尺長,由此可見這位射手絕對是個超級巨人。不過,《太平廣記》多為志怪性質,可信度實在不高,當作一個小說消遣消遣就好。

不過,在今天的很多古時候的大墓門口,都立着一個身形高大的石人,這個石人的名字叫“翁仲”。這倒是一個關于巨人真實的故事。在有關秦朝的史料中,秦始皇手下有一員猛将叫“阮翁仲”,其人身高一丈零三尺,約等于現在2.5米,骁勇異常,威震匈奴,他死後,始皇帝照他的樣子鑄了一尊銅像,置于鹹陽宮門外震懾匈奴人。後來,阮翁仲的形象就慢慢演化成為守墓巨人。

這些古史記載的所謂巨人,應該不是像《哈利波特》或《魔戒》裡被無限誇張過的那種巨人,而應該是類似今天身高兩米以上的人。而近代中國的巨人,最有名的應當是清朝的詹世钗(1841-1893),生于道光年間、卒于光緒年間的他,身高達到244公分(姚明才身高229公分)。

詹世钗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是以,随着曆史上史籍的文字記述越來越多,再加上很多的考古發掘的出現,我們可以知道在人類曆史上确實曾出現過巨人。

尤其是出土的東西,對巨人的存在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在美國堪薩斯州就曾發現過長近90公分的人類腳印。在土耳其等地還出土過巨大的人骨,有的股骨就長達120公分,現代身高1米8米的人完全可以從他們的胯下昂首挺胸毫無障礙地通過。

中國在十多年前考古學家也曾在新疆發現數口神秘巨棺,據科學鑒定源自5000多年前,并且全部是人類遺骨。這次出土的屍骨都異于常人,每一根的寬度和長度幾乎都是現代人類的兩倍以上。當考古學家們将所有的屍骨拼湊成屍骸後,一具高達3米的巨型人型骸骨赫然出現。這也充分證明了中國曆史上确實有高達數公尺巨人存在過。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而在中國的曆史史料記載上,關于巨人的确實很多,但讓人感覺最真實,最有意思的還是這一件。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攻越,勾踐戰敗,國都會稽淪陷。吳軍在清點戰利品時,發現了收藏在越宮中的一具巨大骨頭。人的好奇心是最難以控制的,吳王夫差也不例外,好奇心頓時爆棚,但俘虜的越國人也說不清這具巨骨的來源,最後吳國人想到了當時公認的天下第一學者兼首席文物鑒定專家:孔子。

于是去向老人家請教。老爺子果然門清,清晰完整地回答了這個疑問。當年大禹在會稽之山大會各部族首領,防風氏姗姗來遲。大禹早看這家夥不順眼,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借機殺一儆百,殺掉了防風氏。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而古人一直有拿敵人的遺骨作為展覽品對外炫耀的習俗,越國國君正是大禹的後代,是以防風氏的遺骨就這樣留在了越國的庫房中,但是随着年代的久遠,人們漸漸遺忘。

老爺子還給吳國人科普道:防風氏的遺骨是人骨中最大的,需要專車運載。他是汪芒氏部族的首領,以“漆”為姓。而汪芒氏經過虞、夏、商曆朝,到了周代被稱為“長狄”,春秋時又被叫做“大人”。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長”和“大”,顯然都是與身高和體型有關的。

老先生當時還說,最矮的僬僥氏隻有三尺高,最高的人則是其十倍,沒有更高的了。據此推斷,防風氏大概有三丈高。其族人就算基因沒這麼優秀,矮一點的估計也得達到兩丈。也許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仲尼先生是信口胡謅,肯定不靠譜。這個本人無力反駁,但孔聖人周遊列國,看到過當時的各國檔案,是以知曉一些上古秘辛,這點還是應當比較可信的。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如有一次孔夫子在陳國,剛好遇到一隻鷹墜落陳侯宮殿的院子裡死了。身上帶着一支射穿身體的長箭。這支長箭很有特點,與中原不同,箭簇是石質,有一尺多長。陳侯很好奇,便叫人拿着死鷹去問孔老先生。

老爺子不假思索便揭開了石簇來源,是東北肅慎氏的獨門兵器。還告訴陳侯早在西周建立初年,陳侯的祖先曾給武王進貢,武王賜給陳家祖先一個夫人,叫大姬。這麼久遠的事都知道?陳侯有點不信,回去就趕緊翻檢典冊,結果真有此事。從此陳侯對夫子的淵博知識佩服得五體投地。由此可知,關于防風氏的故事,孔老爺子一定也是有所根據的。

不過老爺子也說,汪芒氏一族雖然有着近千年的曆史,但始終人丁不旺,局限于一隅,最終消失,是以鮮為人知。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而在國外,美國的印第安人也證明了存在巨人這一點。在内華達州就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很多年前,當地生活着一支紅發巨人族,非常兇殘,喜歡吃人。沒人知道他們從何而來,也沒人知道他們和印第安人誰更早來到這片土地。

但這幫巨人雖然力量強大,但智力卻不高,在和印第安人争鬥了多年後,最後被印第安人中的派尤特族用火攻其老巢取得了徹底勝利。但至今仍不知道是否完全剿滅,還是這些巨人遠遁了他方。在上世紀,人們就在一個洞穴中挖出過這些紅發巨人的遺骸,人均身高都在兩米以上。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探讨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話題,我們不能否認,作為生産力低下的古時候,擁有強悍的力量絕對相對于其他族群有着無可比拟的優勢,按理說,巨人在當時的惡劣環境下更具有生存的能力。但我們看到,今天的社會身高達到兩米的,都已經是鶴立雞群,巨人族為何會從曆史長河中消失?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其一,身體對能量的巨大需求

我們知道,任何動物都是需要食物來作為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的能量的。而巨人因為其巨大的體形,所消耗的能量則更巨大。在古時候落後的生産力下,食物來源有限,同時巨人也相對智力較為低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如上述的紅毛巨人在與身體遠弱于自己的印第安人的争鬥中被剿滅就是一個例證。

是以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巨人需要大量的食物,但卻隻能靠身體的優勢和一些簡陋的工具來擷取,同時這樣的身體結構必須要有肉類等高蛋白食物來支撐,僅憑植物果實是維持不下去的。是以,一旦環境發生變化,随着動物的大量減少,而他們相對較低的智力又使得他們無法開發出更多的工具例如弓箭等來獲得食物。最終的滅絕是以也成為必然。

在古時候,氣候環境的變化對大型生物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如曆史上的恐龍,科學的一個考證就是由于當年地球的冰川氣候,導緻大量動植物死亡,最終導緻這個生物鍊中的頂級生物因為食物的匮乏而滅絕。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其二,身體結構的不合理性

現在科學家認為,人類最高最好是2.5米以下,這已經是人體結構的極限。再高的話下肢骨骼就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作為和人類的近親,曆史上确實曾經存在過“身高”3米的巨猿,有化石作為證據,但猿類行走時四肢着地,四肢分攤了體重的壓力,而人類作為直立人,身高帶來的體重壓力都在兩腿,如果長得過高過于巨大則雙腿骨骼的壓力則會倍增,很容易出現問題,而在古時候,巨人狩獵基本都是靠奔跑能力,時間一長一旦腿部出現問題則是毀滅性的打擊。

而巨猿都因為環境的變遷,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也早已滅絕。作為在大自然中相對生存力更遜一籌的巨人因其生理結構缺陷的生存能力則更可想而知。

其三,巨人的繁殖能力

這就要說到本文的重點了,在生物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體型較小的生物繁殖能力都很強,而大型生物繁殖能力卻相對較弱。如我們看到老鼠、昆蟲等生物繁殖能力的可怕,而老虎、大象往往幾年才能生産一次。

種過菜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菜地裡凡是瘋狂長杆或藤的個類,都不怎麼結果實,這也證明了高個兒沒有什麼遺傳優勢。而生物界的一條鐵律就是一個物種的壯大必須要依靠繁殖能力。小強為什麼被成為小強,數十億年而存在至今,就是因為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古時候的人類也是如此,部落之間的争鬥主要目的就是搶對方的女人。

是以,這是巨人的一個緻命生理缺陷,甚至遠高于前面所說的兩點,在這樣的生理和智力上缺陷影響下,使得他們根本不具備與其他族群在殘酷的自然界長期競争的實力,即使稱雄一時,也終難長久。

是以,從古至今,高個子一直屬于“稀有”或“瀕危”,大體是符合自然生存競争法則的。個人一直覺得,與其說現在的高個子是營養良好,發育充分,倒不如說是古代巨人族殘存的基因,或者是某種基因的突變。而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他們應該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弱勢分支,始終不能構成普遍的發展趨勢。

是以今天,科學界有一種理論認為未來人類的身高會逐漸偏矮化,個人以為曆史未來的走向很可能會驗證這種看法。

如今天女孩子的擇偶标準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不再特别強調身高,而是更看重其吸金能力,這帶來的是未來的生活品質和應對突發事變的生存能力,或許這就是冥冥中正在與自然規律悄悄走向“接軌”。

身高真的那麼重要?被曆史淘汰的巨人或許能告訴我們點什麼

或許,若幹年後,女孩子們的白馬王子沒準真要偏向短小精幹型,高頭大馬徒有其表的則未必會受青睐。是以,矮個子大可不必煩惱,隻要你肯努力,隻要你自信,生活絕對會給你一片天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