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耳畔書香|梁啟超:體諒他人是一種修養

鳳凰讀書計劃·耳畔書香

經典文學,你不能隻是路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正在經曆不同的故事。修養要求我們用智慧處理自己的事,用體諒對待他人。梁啟超24歲即名滿天下,他之是以受人尊敬,也正是因為他懂得體諒他人。

耳畔書香|梁啟超:體諒他人是一種修養

梁啟超24歲即名滿天下,主編《時務報》,主張維新變法,“天下無有不識新會梁氏者”。他之是以受人尊敬,主要原因是,懂得體諒他人。

體諒他人,就是尊重别人與自己不同。

梁啟超與嚴複是一對忘年交,二人雖在學術及政見上存在不同,但關系良好。梁啟超在給嚴複的信中稱:“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師之外,無如嚴先生。”但随着學術觀點上的不同,二人漸漸産生隔閡。嚴複一再對梁啟超進行指責,不僅在私人信件中頻頻指責梁啟超,更在譯著的字裡行間對梁啟超的做法表示不予認同。

但梁啟超對嚴複的尊重并未因這些批評而變淡,不論是創辦雜志還是在萬牲園舉行修禊題詠,梁啟超都曾請嚴複參加。在嚴複60歲時,梁啟超還曾發文《壽幾道(嚴複的字)先生》。

體諒他人,就是了解别人的不容易。

梁啟超與康有為的關系可謂一波三折。最初,梁啟超中舉後師從康有為;後來梁啟超亡命海外,二人議論漸漸不和;民國後帝制複辟,二人因政見不同最終決裂。張勳複辟後,梁啟超公開發文稱“此次首造謀逆之人,非貪黩無厭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矛頭直指康有為。康有為也寫詩罵他是“梁賊啟超”。

但随着時代的發展,新思潮的湧現,焦急地想追上時代腳步的梁啟超突然明白了康有為之前的頑固、開始體諒康有為的不容易。民國十六年,康有為生日,梁啟超特意前往為其祝壽。同年,康有為病逝于青島,梁啟超還發表祭文;見康有為身後蕭條,梁啟超又彙去幾百塊錢。二人的關系曾那麼惡劣,梁啟超卻能冰釋前嫌,可見其度量。

耳畔書香|梁啟超:體諒他人是一種修養

體諒他人,就是學會換位思考。

1926年,梁啟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住進協和醫院,希望通過手術割治。當時西醫在國内尚未普及,國人對西醫尚持懷疑态度。而且手術後梁啟超的病并未見好轉,“尿中依然帶血”。于是人們懷疑協和醫院的手術出了差錯。

徐志摩等人先後撰文讨伐協和醫院,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梁啟超發現事态嚴重,趕緊在報上發表文章,極力為協和醫院辯解:“出院之後,直到今日,我還是繼續吃協和的藥,病雖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術之前,的确好了許多。”其用意很明顯,勸大家不要追究此事。

在梁啟超的努力下,事态漸漸平息。對此有人不解,梁啟超遭此變故,自己不追究就算了,為何還勸别人不要議論,難道他與醫院達成了秘密協定?此事在當時成了一個謎。

梁啟超心裡或許确實藏着一個秘密。當時的舊中國民智未開,很多百姓不懂科學為何物,盲目排斥西醫。梁啟超身為公衆人物,此時如果站出來揭露事故真相,對初入中國的西醫很有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受害的終歸還是百姓。在大義面前,他毅然放棄了個人利益,可謂用心良苦。

1929年1月,梁啟超因病情惡化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的意願,墓碑上沒有留下關于他生平的任何文字。他的高風亮節和氣度,卻永遠光照後人。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