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1940年,俄羅斯的一位建築勞工偶然間發現了一座宮殿遺址,奇怪的是,這座地宮的整體建築風格充滿了東方色彩,周銅漢瓦,雕梁畫棟,還有行雲流水的漢字碑文。

根據學者的研究,證明了地宮主人的身份是漢朝名将李陵。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陵北首争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将不過也。”

司馬遷對李陵的贊揚,溢于言表。後世學者對李陵的生平過往做了詳細考證,他是漢朝抗擊匈奴的大英雄,戰功顯赫。

那李陵為何稱得上英雄二字呢?又為何葬于國外,未能馬革裹屍,落葉歸根呢?

李陵的介紹

李陵,字少卿,出生于今甘肅秦安,李陵是将門之後,爺爺是大名鼎鼎的飛将軍李廣。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曾在讨伐匈奴的戰争中,立下赫赫戰功,名聲遠揚,李陵自幼就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繼承爺爺的衣缽。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李陵也算不負衆望,童年時就展現了過人的學習天賦,他熟讀經文,才思靈活,同時又酷愛舞槍,精通騎馬射箭,可謂文武雙全。

成年後,李陵擔任過侍中、建章監等職位,因為李陵能力突出,很快得以升遷,深受漢武帝的喜愛。

李陵禮賢下士,仁愛寬厚,漢武帝在考察他很久後,決定将他調入兵部工作。

這時正趕上漢匈關系持續惡化,李陵主動請纓,願率5000兵馬出擊匈奴,為國效力。

漢武帝看他一片赤誠,也本着試水的想法,賜予他兵符,命他率軍出征,自此,李陵的傳奇拉開大幕。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二縱橫沙場孤軍深入

李陵帶着軍隊深入匈奴兩千餘裡,一路偵察地形,标記匈奴位置,因為戰功,他被升為騎都尉。

漢武帝命他帶領人馬駐紮酒泉、張掖等地,平時多操練邊防軍士,教他們箭術來防備匈奴。

李陵治軍嚴謹,身先士卒,在軍中威望很高,很受将士們的愛戴。

漢軍的情報人員向漢武帝透露,匈奴的右賢王駐紮在天山一帶,漢武帝火速命李廣利率三萬精兵出擊右賢王。

漢武帝又命李陵率軍運送糧草,李陵向漢武帝請求:“我軍中皆為猛士,應奮勇當先,充目前鋒!”漢武帝被李陵的勇氣打動,準許了他的請求。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因為大軍人多,軍馬不足,李陵隻率5000步兵出發,向北行進一個多月,到了浚稽山安營紮寨。

他命部下将部隊一個多月來,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制成圖,快馬加鞭回朝禀報,漢武帝得知情報,又聽說李陵治軍有方,手下軍士都忠心耿耿,龍顔大悅。

漢武帝賞賜李陵的部下為郎官,許諾李陵回朝便加官進爵,此時的李陵還不清楚危機已悄然而至,孤軍深入的代價是高昂的,高到需要他用一生來償還。

血戰匈奴力竭被俘

李陵率領的步兵在浚稽山安營,因為步兵的機動性太差,他們根本沒發現悄然而至的匈奴軍。

單于的三萬騎兵主力,包圍了李陵,李陵臨危不懼,命将士在兩山間駐紮,擺開隊伍,嚴陣以待,匈奴軍看李陵軍人少,下令沖殺,戰鬥打響了。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李陵帶頭沖鋒,箭術奇準,一個又一個匈奴士兵,成了他箭下亡魂,漢軍深受鼓舞,萬箭齊發,匈奴騎兵接連倒下。

李陵率五千步兵,給了匈奴士兵當頭一擊,匈奴軍落荒而逃,漢軍乘勝追擊,大敗匈奴,單于大駭,召集部下一起圍攻漢軍。

李陵率領軍隊且戰且走,幾天後被逼到了一個山谷間,連日的苦戰,很多将士受傷,士氣低落。

李陵下令士兵中受傷嚴重的乘車,受傷輕的駕車,沒受傷的堅持作戰,李陵鼓舞全軍士氣,第二天再戰,又斬首匈奴不計其數,李陵趁機率軍突圍。

此時的漢軍,兵困馬乏,完全是靠着頑強的意志力在戰鬥,即便如此,他們依舊勢不可擋,殺得匈奴四散而逃。

但造化弄人,李陵軍中一個軍候,因為受了侮辱,賭氣出逃了匈奴,他告知了單于漢軍的真實情況,并為單于建言獻策,如何打敗李陵。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李陵與剩下的将士們,竭力厮殺,最後隻剩下十幾名将士,被逼上了絕境。

部下勸李陵投降,李陵義正嚴詞地說:“大丈夫當戰死沙場,不然不為壯士。”

入夜,李陵率軍殺出重圍,匈奴軍緊追不舍,李陵見大勢已去,奮力拼殺,力竭被俘。

詐降成真英雄落幕

李陵兵敗受降的消息,被邊塞官兵上報給漢武帝,漢武帝勃然大怒,責問了李陵原來的部下,李陵的部下難受其辱,羞憤自盡。

漢武帝詢問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給李陵說情,說他投降是想忍辱負重,戴罪立功,漢武帝不信,甚至下令處司馬遷入獄腐刑。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李陵受降,秉着為國盡忠的操守,一直堅守原則,未透露任何漢軍機密,漢武帝在事後也想到,李陵失敗是因為援軍未到,自己也有責任。

于是他下令讓文官前往匈奴,接回李陵,但文官在尋找李陵的過程中,聽信了匈奴俘虜的謊言,釀成了悲劇。

文官回朝後對漢武帝說:“聽匈奴俘虜說,李陵已經幫助匈奴練兵,來對付漢軍。”

漢武帝将滿腔怒火都發洩到李陵家人身上,下令誅李陵九族,一時間,李陵的惡名傳遍朝野。

李陵聽說後,悲痛欲絕,他本無意卻慘遭污蔑,心灰意冷的他真的投降了匈奴,英雄就此落幕。

1940年,俄羅斯出土古墓,主人卻是中國名将,為何他會葬身異鄉?

結語:

李陵投降後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終病死他鄉,縱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他年少成名,将門之後,率軍大破匈奴,立下汗馬功勞,但他的結局是可悲的,陰差陽錯,害得全家被滿門抄斬,自己也客死異鄉。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李陵也曾和衛青、霍去病一樣,醉裡挑燈看劍,在茫茫大漠中,建功立業。

他也曾渴望封狼居胥,無奈造化弄人,令人歎惋,他雖長眠于俄羅斯的地宮中,但他英魂不滅,無愧于英雄的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