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産業入佳境 挑戰與突破并存

機器人産業入佳境 挑戰與突破并存

日前,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多部門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內建應用新高地。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勢頭良好,營運商等多方協作發力,但仍有瓶頸,需進一步推陳出新。

我國成機器人消費大國

據工信部介紹,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46台/萬人,是全球平均水準的近2倍。“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産業規模、技術和産品實作突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5%,其中工業機器人産量從7.2萬套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從技術和産品上看,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系統、智能控制器、智能一體化關節等關鍵技術和部件加快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整機性能大幅提升、功能愈加豐富,産品品質日益優化。

作為新基建标杆,電信營運商也在賦能機器人産業。日前,湖北電信提供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服務的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精準作業派工”、“人機協同作業”拟入選工信部釋出的《關于2021年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工廠揭榜機關和優秀場景名單》。其中“人機協同作業”就是結合5G 技術,利用5G 信号的高穩定性和AGV機器人使用感測裝置,使用雷射導航,同步使用二維碼導航實作密集存儲的精準定位。

“十四五”推動機器人新發展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産業迎來更新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将機器人作為搶占科技産業競争的前沿和焦點,加緊謀劃布局。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築美好生活新圖景,迫切需要新興産業和技術的強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我國将推動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産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名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産品水準;機器人産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3到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叢集;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作翻番,以推動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內建應用新高地。

機器人産業收獲多,

未來将迎大挑戰

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覆寫汽車、電子、冶金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且已基本形成從零部件到整機再到內建應用的全産業鍊體系,産業鍊應變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但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我國機器人産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或将面臨更多挑戰。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我國機器人産業技術積累不足,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産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品質穩定性、可靠性等還不能滿足高性能整機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整機産品供給缺乏。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未來要做到供給和需求兩側“雙向發力”。

01

一是着力夯實産業基礎,加強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檢測認證能力;

02

二是着力增強産品供給,提升性能、品質和安全性;

03

三是着力拓展市場應用,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組織産需精準對接,推進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開發;

04

四是着力優化産業生态,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叢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