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沒有使用智能手表的需求,原來佩戴的西鐵城五局電波表已經非常好用了:不需要充電、不需要手動校時,搭配定制表帶當作裝飾品也非常好看。

原裝鋼表帶與定制牛皮表帶
是以這是一次「深思熟慮」過的沖動消費,一方面是需要用消費讓自己更快樂一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補完三星全家桶,體驗「Galaxy Ecosystem」到底能不能打。當然,Galaxy Watch4 一定要有讓我眼前一亮的特性或功能,我才會像「隕石打到頭」那般點選付款,其中就包括全新 Wear OS 以及釋出會上看似非常厲害的「身體成分檢測」功能。
現在這塊手表在我手上使用也有兩個月時間了,下面就來說說 Galaxy Watch4(以下簡稱 Watch4)給我帶來了什麼。
▍智能手表終究是一塊表
相比傳統手表,智能手表已然屬于電子數位産品的範疇,但其本質還是一塊表。手表就要守「表德」:顔值姣好、佩戴舒适、檢視友善。Watch4 作為手表算是合格。
我手上這一塊是 Watch4 44mm 幽谷綠版本,視覺上更偏向軍綠色。三星産品雖然沒有 Apple Watch 那般配件豐富,不過好在它采用了快拆表帶,能夠支援不少通用配件。直徑 44mm 對我個人來說還是有點秀氣了,Classic 46mm 版本倒是非常符合我的審美,但它除了配備實體旋轉表圈以外,無論是性能還是續航都沒有什麼優勢。唯一一點讓我不滿意的是,三星自家手機都屬于窄邊框領頭羊,Watch4 又有何理由還在讓邊框停航母呢?
光照好的情況下會呈現軍綠色
第一眼看上去,Watch4 非常薄,不過這隻是在視覺讨巧罷了,三星利用表身最外側一圈窄窄的鋁合金邊框去引導使用者視線,我們無意識間就會忽略了上下兩個黑色部分。聽起來是不是有「ID 無邊框」那味道了?
實際厚度相差無幾,Watch4 通過設計使其視覺上更薄
不過非常值得好評的是,雖然 Watch4 的厚度與我原來那隻西鐵城相差無幾,但其重量輕到在佩戴時近乎無感。然而也因為它沒有重量感,導緻以前那些戴表習慣也讓我「不習慣」了,比如之前我覺得手表佩戴不舒服時,擡起手臂随便搖晃幾下,手表就能「溜」到舒适的位置,但現在不行——健康檢測功能要求手表貼緊皮膚,并且重量變輕,它根本晃不動。
近乎一倍的重量差距(如果是鋼表帶則會更重)
外觀的另一個考察方向就是表盤了。智能手表倒是完全不需要擔心這方面,Galaxy Watch 曆代經典表盤都有延續到 Watch4 上(包括我曾經最喜歡的花瓣表盤)。如果第一方表盤打不過,那還有各種第三方表盤應用。更厲害的是,在與 Google 深度合作後,三星為 Wear OS 3 開發了 Watch Face Studio 表盤制作工具,我們能夠在 Android 開發者網站看到詳細的使用方法。雖然制作過程有點複雜,但 DIY 表盤的過程充滿了樂趣。
目前我選擇的是 Line Friends 聯名表盤。選擇它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表盤之于智能手表來說,就如手機的鎖屏或啟動器,它不僅僅要好看,更要展示資訊——這也是智能手表存在的意義。
這款表盤就能夠在使用者入口處,以兼具美觀和功能性的形式展現狀态和資訊:布朗熊會根據不同狀态展現不同動作(熊控狂喜),比如與手機斷開連接配接時布朗熊會關燈看電影、運動時會跟朋友一起走路、聽歌時會戴上耳機搖頭晃腦、新消息提醒時還會敲敲螢幕告訴你「嘿,快看這裡」。這才是智能手表表盤應該具有的特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華麗炫酷。
說到檢視友善就不得不提到三星标志性的「旋轉表圈」。Watch4 定位相當于 Watch Active 和 Active2 的疊代版本,是以配備了同款虛拟旋轉表圈,再配合線性馬達和揚聲器,翻頁時還真能模拟出一種機械質感。不過在靈敏度方面,不知是功能開倒車、靈敏度标定太保守還是因為抛棄了曲面屏,Watch4 必須要接觸到内屏邊緣才可以識别,我還是更喜歡 Active2 那樣觸摸弧面也能實作互動操作。
▍Powered by Samsung:是救命稻草還是壓垮駱駝
提醒:Galaxy Watch4 搭配自家三星手機會挑地區,國行隻能配國行(有網友爆出海外版手表成功連接配接國行手機,但有待驗證)。
在智能穿戴市場上,三星和谷歌可謂是難兄難弟,都難以複現各自在智能手機方面的成功:Tizen 命途多舛、發育遲緩,僅靠着三星自家的手表和電視相依為命;Wear OS 一度處于「半截入土」狀态,以至于外界傳言谷歌「關閉部」又有新工作,國内大廠也幹脆忽略 Wear OS,直接魔改 Android 塞進小手表中。
是以這麼看來,如果不想在這場戰争中當逃兵,那麼兩位「智能手機的巨人、智能穿戴的矮子」聯手也非常明智。對于 Wear OS 本身來說,以前是「by Google」,現在冠以「Powered by Samsung」名号,怎麼看怎麼都像谷歌無力回天,直接把 Wear OS 外包給了三星。不過從 市場調查 來看,Watch4 發售後 Wear OS 市場佔有率有着明顯增長,兩強合作确實效果顯著,這兩隻大駱駝也找到了救命稻草。
無論是按品牌劃分還是按系統劃分,兩家出貨量都有明顯上漲
整合了 Tizen 特性、兩家共同打造的統一平台 Wear OS 3 目前隻有 Watch4 系列搭載,套上自家 One UI 之後,星粉使用起來還是熟悉的味道,首頁操作與大部分智能手表相差不大:左右滑動切換卡片,長按更換表盤樣式和卡片内容。
不過相比之前基于 Tizen 的 One UI,這一代也是有不少變化,例如在過去,應用圖示是圍繞螢幕一周,通過旋轉表圈選擇應用更加符合操作邏輯,而現在是再尋常不過的縱向清單,沒辦法與标志性的旋轉表圈相呼應了。
與蘋果 watchOS 相比,Wear OS 生态可以說是「極度貧瘠」,不過和 Tizen 相比倒是要好上不少,畢竟這麼些年也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靠譜應用。國行手表内置服務架構不完整,并且由于 Knox 的存在也難以無損 root(不過因為是獵戶座是以還有可能折騰一下?)是以目前沒有辦法使用 Google Play,而國行 Galaxy Store 基本就是個擺設,是以想要玩轉 Wear OS 隻能依靠 sideload。
橫闆應用清單看起來友善一些
簡單說一下我在手表上安裝的應用。除了三星自家的 PPT 控制器、Buds 控制器等小工具外,還有國行商店上架的微信、支付寶、百度地圖、航旅縱橫這幾個第三方 App,它們都是閹割版,比如微信無法脫離手機使用、支付寶最新版移除了乘車碼、百度地圖隻能呈現路程提示而沒有地圖等等。另外我自己側載了 Spotify for Wear OS 3 和 Google Maps,後者沒什麼實際用途,但因為它的體驗太好了舍不得删除。
左:支付寶删除了乘車碼 | 右:Spotify 手表用戶端很好用
關于應用,智能手表的一個主要用途就是檢視所需要的通知概覽,Watch4 在通知方面有着許多細分選項,包括哪些應用需要在手表通知讀出通知、通知亮屏、手機被使用時的通知規則、不同通知的鈴聲和振動模式等等,稍微設定一下就能獲得不錯的通知體驗——除了小而美。
在此需要占用篇幅唾罵小而美:不知是應用原本就有問題還是沒有對 Wear OS 3 進行适配,收到消息時手表會分别收到「來自手機的通知」和「手表用戶端」兩個通知——即使系統已經識别了「手表輔助應用」這種關聯;而且現在都 2022 年了,手機用戶端都不支援通知欄快速回複,導緻手表收到手機中繼通知也沒法調用快速回複清單。那麼是不是小而美手表用戶端非常棒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功能寒酸至極,即使連接配接 Wifi 也無法脫離手機藍牙使用,還會莫名其妙彈出一些靜音群的正常消息,簡體中文模式下更是不給鍵盤輸入功能(簡中 Android 使用者活該不配良好體驗?)總而言之,小而美 Wear OS 版是低血壓患者的救命神丹。
▍健康與運動追蹤
智能穿戴裝置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對健康與健身活動的記錄和偵測。心率、血氧、壓力檢測基本都是正常操作了,使用起來也很友善,畢竟三星在很早之前就在手機中内置了相關傳感器,從三星健康 App 的變化中可能夠看到三星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在此不在贅述。下面說說幾個其他功能。
進行呼吸訓練時,線性馬達也會通過強弱變化給出回報
▍基于 BIA 的身體成分檢測
三星在 Watch4 上新增加了一個「基于 BIA 的身體成分檢測」功能,有點類似大家在健身房裡進行的那類測試,它通過手表背部兩塊電極和手表側面兩個按鈕形成回路來實作身體成分的掃描計算。三星在釋出會上表示,該功能與 DEXA(骨密度掃描)相比準确率能夠達到 98%。
動畫效果很炫酷
雖然我無從探究它是否準确,但偶爾檢測一下也可以當作參考。使用時将手表戴緊,在手表端三星健康中啟動這項功能,根據指導将中指和無名指緊貼側邊兩個按鈕,同時確定手表背面靠緊皮膚,幾十秒後就可以檢測出骨骼肌、體脂率、水分含量等資料。這不測不知道,一測吓一跳,自以為瘦如竹竿的我,體脂含量竟然進入了紅色範圍,看來需要多多運動了。
沒想到,原來我屬于瘦弱的胖子
▍運動追蹤
三星手表曆來都有着不錯的運動和健身功能,這一代産品支援 80+ 運動追蹤,但自動檢測隻支援四項運動:健走、跑步、遊泳以及活力健身。活力健身囊括的範圍似乎很大,基本上隻要是劇烈運動都會被納入這裡。比如前段時間公司團建,一行人在操場上扔飛盤,Watch4 就會将這段時間的運動标注為活力健身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自動檢測功能需要在持續活動 10 分後才會被打上标簽并記錄下來,但實際上從開始活動 2 分鐘左右,Watch4 就會觸發運動追蹤并持續監測心率,并且也會向前檢索運動開始時的狀态,隻是在 10 分鐘時才會提醒并單獨記錄為運動。
左:自動檢測到健走運動 | 右:與手機關聯的健身計劃指導
三星健康 App 與許多健身内容提供商開展了合作,在同一個 App 裡就能使用 Keep、BlessLife 等内容提供商的健身計劃和教學視訊。開展某項健身活動時,手表也會與手機關聯,持續對心率、血氧等名額進行檢測,并在手表端給出動作指導。
▍睡眠監測
Watch4 能夠自動檢測使用者是否進入睡眠,并開始記錄睡眠狀态。每次記錄結束後,三星健康中會給出一個比較程式化的分析結論,包括睡眠周期占比、睡眠建議等等内容。不過睡眠過程的血氧記錄隻會給出一個數值範圍,并不會像心率那樣以圖表樣式呈現,想要知道哪段時間呼吸存在問題就比較困難了。
親測:酒後睡覺會打鼾
在釋出會上,三星還展示了與 Galaxy 手機配合實作的打鼾檢測。這項功能是由 Sleep Cycle 提供技術支援,使用時需要手機有電源輸入,充電線或無線充電都可以,然後将手機放在離枕頭不遠處。手表檢測到使用者進入睡眠後,手機就會開始監聽呼吸聲。親身經曆:不要打開,不要打開、不要打開,否則醒來之後會特别尴尬。還好它目前并不支援說夢話檢測,不然還不知道會聽到什麼胡言亂語呢。
Watch4 其實是支援小睡狀态下的睡眠監測,但需要睡眠時間超過 1 小時才會被觸發,午休半小時這種情況則不會被記錄,實用性大大降低。
▍ECG 與血壓檢測
現在智能手表不宣傳一下 ECG 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智能手表——即便這些功能上線存在重重阻礙。不過好消息是,Apple Watch 已經上線了 ECG 功能,說明這類技術還是具有參考意義的。并且據看看就好的小道消息稱,Watch4 ECG 功能在國内也已經過審。
在目前情況下,Watch4 使用 ECG 與血壓監測功能其實非常簡單,XDA 有開發者制作了解除地區限制的 Samsung Health Monitor 應用,隻需要分别在手表和手機端安裝對應 apk 檔案,然後在三星健康裡通過開發者模式打開這資料的同步功能即可。三星健康中可以看到血壓測量結果,但 ECG 圖表隻能通過 Samsung Health Monitor 檢視或導出為 PDF。
ECG 功能即開即用,能夠檢測使用者是否為窦性心律或是否存在室顫風險,不過因為是單導聯是以隻能作為日常參考。血壓監測則相對繁瑣一些,需要每 28 天通過血壓計進行校準,每次校準需要量取 3 次數值。校準後的血壓檢測結果非常準确,即便在十幾天後,檢測數值與血壓計的誤差也非常小。
第一次進行血壓測量,結果令我感到驚喜
▍那些該有的便利功能
息屏提醒:不同表盤有着不同的 AOD 效果,效果确實好看,但比較費電;
擡手亮屏:靈敏且好用,配合某些表盤效果驚豔(例如花瓣表盤);
息屏手勢:放下手腕或向遠離視線的方向翻轉手腕就會息屏,也可以用手掌蓋住螢幕來息屏;
洗手檢測:應該叫洗手自動倒計時,需要單獨下載下傳 App,檢測靈敏度随緣,且停止洗手後也會繼續倒計時,不會像 Apple Watch 那樣自動中斷,實用意義不大,已經解除安裝該 App;
久坐提醒:有用且很好用,在彈出提醒時還可以直接選擇進行簡單的拉伸運動;
腕動互動:比較雞肋,可以實作來電控制或快速啟動應用,但實用意義不大;
語音助手:當然是三星自家的 Bixby,可以開啟亮屏 5 秒内語音喚醒,也支援多裝置就近喚醒,不過支援的功能非常不完善,便利性相比 Apple Watch 上的 Siri 确實有着天壤之别;
特殊模式:提供就寝模式、免打擾、影院模式、跌倒檢測與報警,官方介紹前兩種模式可以與手機狀态實作雙向同步,但目前隻實作了免打擾的雙向同步功能。
▍續航和充電
我為什麼要把續航和充電放在最後說呢?因為我買之前就做好了覺悟:現階段的智能手表就不要糾結續航了(此處不包括 RTOS 手表),一天一充還是兩天一充對我個人而言沒有任何差別。
一般情況下,我會保持以下使用狀态:
運動與健康:運動自動偵測全部開啟、心率檢測隔 10 分鐘一次、開啟睡眠期間血氧持續監測;
手表設定:自動亮度、擡手亮屏、Bixby 語音喚醒、腕動互動,通知提醒隻打開微信、TG、工作通訊工具等常用通知;
功能與應用:通勤途中會用手機聽歌,有時候會通過手表用戶端喚醒手機端 Spotify,播放音樂後手表也需要監聽手機播放器的狀态;不友善時會在手表上偶爾啟動一下微信、電腦、月曆之類的常用 App。
在這種使用強度下,Watch4 可以做到兩天一充:第一天晚上充滿電佩戴入睡,第三天下班回家後會彈出低電量提醒(小于 15%),保持到晚上洗澡前再次充滿後佩戴睡覺是沒有問題的。
禮盒中的洗衣機充電底座真是很可愛,它甚至還能更換控制台的配色
在充電方面,Watch4 的充電速度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基本能保持半小時左右将電量從 30% 提升至 80%。另外有一些使用者在懷疑 Watch4 無線充電是不是用了私有協定,其實 Watch4 是支援 Qi 無線充電協定,我将手表放到小米充電闆上進行測試,手表可以彈出充電提示,無線充電闆訓示燈也亮起表示開始充電,但眨眼功夫就會中斷,可能是由于手表充電線圈尺寸太小,在普通無線充電闆上線圈感應不夠穩定,是以還是需要手表專用的無線充電器。
▍放低期待,有需求的三星使用者不會後悔
從産品本身來說,Galaxy Watch4 是一款非常很出色的智能手表,在硬體上它代表着三星自家的晶片研發、螢幕制造、系統內建和設計能力,在軟體上三星放棄自家 Tizen 擁抱 Wear OS 也意味着三星已經破釜沉舟,決意與谷歌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不過在大陸範圍内,Watch4 略顯尴尬:一方面是「other」原因,智能手表有着拓展手機适用場景的特性,然而三星手機在大陸地區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低,在各家都在打造自有生态時,Galaxy Watch4 很難依賴「生态」二字去拓展智能穿戴的占有率;另一方面則是在可玩性和本地化便利方面,無論是三星還是 Wear OS,都不及同為全球第一梯隊的 Apple Watch 甚至是國内大廠的穿戴産品,是以也難以用産品力去競争。
是以這款産品,即使它并不限制 Android 裝置品牌,但現階段仍然隻屬于星粉。如果是三星生态中的使用者,有運動健身習慣或是「特别需要」使用手表來補充檢視手機不便的需求,那麼購買 Watch4 不會後悔;而如果是其他品牌使用者,或者單純好奇這款産品如何,那麼還是建議持币觀望、貨比三家。
P.S.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據相關 KOL 消息,随着三星手表銷量上升,星粉一直期待的國行 Samsung Pay 手表端上線計劃似乎被重新開機了,公交卡和門禁卡功能想必也會上線。Galaxy Watch 系列中一直吃灰的 NFC 硬體終于有出頭之日了。
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