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人物出海記:搶食亞馬遜,月銷百萬

作者:燃财經
小人物出海記:搶食亞馬遜,月銷百萬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财經出品

作者 | 侯燕婷

編輯 | 饒霞飛

多年來,中國出海熱潮方興未艾,而全球疫情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更是進入全新階段。2021年,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出海,掀起新的高潮。

近兩年,跨境電商呈現逆勢增長趨勢。根據海關統計資料,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1.69萬億元,增長31.1%。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增長40.1%。

這兩年,SHEIN、安客等新一代D2C獨立品牌和完整供應鍊跨境電商公司銷售額屢創新高。而一大批中小賣家也争先恐後,占據全球市場。根據Marketplace Pulse資料,至2021年1月8日,亞馬遜市場上,45%的賣家位于中國,這一資料在2017年是16%。

小林就職于湖南省長沙一家十億規模的跨境電商公司,也是亞馬遜鞋類産品銷量最大的賣家。她發現,入職這兩年,公司一直在擴張,之前是160人左右,現在已經到300人,而公司2021年的業績更是翻了一番。“這兩年,我管理的品牌,年銷售額從3億元增長到5億元。”她對燃财經說道。

全球化智庫2021年6月釋出的《B2C跨境電商平台“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B2C跨境電商貿易總額受到生活方式改變不降反升,預測将從2019年7800億美元上升到2026年的4.8萬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高達27%。

報告指出,全球約有26%的企業到消費者(B2C)跨境電商交易發生在中國大陸,中國超過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排名居世界第一。

跨境電商行業的火熱,也帶動了行業上下遊的創新型出海服務類企業的發展。大兵就是跨境電商伺服器“紫鳥浏覽器”的創始人之一,他對燃财經表示,公司這款産品于2018年投入市場,如今已入駐超過14萬商家、170萬個店鋪,涉及亞馬遜、eBay等不同平台。

但疫情等因素也為跨境電商帶來阻力。大兵指出,由于民航客機熔斷,專業貨機有限,如今貨物運輸單靠海運,“單一的管道已經發生系統性的風險,各大港口積累貨物太多,船靠不了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原來1個月到的貨如今4個月無法到達。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得到緩解,除了時間加長,運費也比以前翻了10倍。”

此外,2021年5月,亞馬遜封店事件也引發行業大波動。對此,中國商家也在積極轉戰新平台。2021年3月,沃爾瑪電商平台美國站正式面向中國跨境賣家開通官方招商通道。根據Marketplace Pulse資料,至2021年10月,沃爾瑪已經增加了5000名中國賣家。

專攻歐美市場的百曉生,2021年也有兩個亞馬遜店鋪被封,他也入駐了沃爾瑪平台,“相對于亞馬遜來說,沃爾瑪不太需要營運,更簡單一些。”

全球淘金的熱潮還在翻滾,中國出海人見證了行業的起起伏伏。這兩年有機遇,也有挑戰,但2022年,新的征程也正在開啟。

出海淘金

2018年元旦,小相發現東南亞的電子商務發展得不錯,便決定從公司辭職,與另一位合夥人一起,開始跨境電商的創業。

一開始,因為幾乎沒有經驗,他們不知道該選擇什麼平台,也不知道該賣什麼産品。于是,他們在亞馬遜上注冊了很多店鋪,售賣各種類目的産品。小相告訴燃财經,“那時候是接到一個單,就在淘寶下一個單,收到貨後,再聯系跨境物流發到國外。慢慢地,發現個别類目單量增長很快,我們便将出單不好的一些店鋪關掉,留下兩三個銷量好的賬号。”

小相發現,所有産品中,家居類賣得比較好,增長速度快,決定專賣這一類目的産品,“可能剛好是我們的産品符合東南亞的氣候環境,比如特别炎熱、經常下雨,一些防曬、耐熱類産品,就很受歡迎。”而随着對東南亞市場日漸熟悉,他們也發現,東南亞排名前二的平台是shopee和lazada,于是他們放棄亞馬遜,轉做這兩個平台。

如今,小相的開發和營運團隊有近20個人,而在山西老家還有一個10人左右的小工廠,“我們跟廠家直接進貨,然後會根據店鋪需求,在工廠進行産品的二次加工,開發出符合市場的産品。”他介紹道,現在公司針對6個國家營運6個店鋪,涉及4種語言,月銷量達到200多萬元人民币,而跟随阿裡巴巴平台擴張的步伐,團隊2021年也打開了南亞的市場。

在歐美市場,一大波中國賣家也在不斷淘金,年銷量千萬美元的百曉生,還屬于腰部賣家,頭部賣家能達到十億美元年銷售額。

小人物出海記:搶食亞馬遜,月銷百萬

百曉生早在2015年底就開始進入跨境電商行業,彼時他入職深圳一家外企,負責亞馬遜店鋪的産品開發和營運。

2016年,他通過調研歐美市場,開發了一款針對市場需求的手機資料線,公司找到台灣的供應商生産了1.2萬件,投入9萬美元成本,産品上架後,他在國外折扣網站釋出促銷資訊、找國外網紅合作發帖,感恩節當天,1個小時即賣出1萬件産品,也帶動了店鋪其他産品的銷售。

此次爆款開發的經驗,讓百曉生在行業内有了名氣,他開始作為講師,給其他團隊做經驗分享,2016年底他辭職創業。一開始,百曉生以講課、教育訓練為主業,但2018年,公司經營出問題,陷入困境。“我決定重操就業,做回跨境電商,就跟女朋友兩個人開始做亞馬遜店鋪,我負責開發産品,她負責營運。”

那個時候,他們每天8點起床,工作到晚上11、12點才回家,“2019年1月我生日那一天,我和女朋友都忘記了每天都在加班,還是家裡人打電話給我才想起。”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9月份,有一批貨源,工廠備多了,他們不想浪費,就全部發往海外倉庫,按照本來的節奏,這批貨将賣到2020年春季,沒想到産品火了,“僅僅一個月,我們賣了100萬美元,以往就算會員日等促銷季,我們最多也就是賣20萬美元。當時,加上工廠請的3個人,我們也就5個人的團隊。”

2020年,百曉生的團隊擴充到10個人,店鋪針對歐美市場,銷售包括家居、戶外運動、服飾等類目産品,年銷售量超過千萬美元。

長沙的小林畢業就進入跨境電商行業,2016年以管培生身份進入長沙最大、中國TOP10的跨境電商公司安克創新,在職三年半,她參與了公司亞馬遜店鋪的營運工作,從産品上市到推廣的全流程管理、全球貨物的統籌調撥以及完成季度銷售目标、利潤目标。

小林告訴燃财經,“那個時候,公司隻有一個亞馬遜店鋪,普通産品的銷量年增長率大概是20-40%。”而随着2020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安克如今年銷售額已經達百億規模。

2019年年底,小林離開安克,本有出國深造計劃,但疫情爆發,她才入職如今的鞋類品牌跨境電商公司。

作為鞋類店鋪,公司開發了三個品牌,男鞋、女鞋、童鞋、登山鞋等等各類産品都有涉及,“2021年,我開始建shopify獨立站,不再管理亞馬遜店鋪,但我管理過的品牌,如今年銷售額已經超過5億元了。”

高潮與低谷

疫情之下,中國跨境電商業務迎來一次高潮,但不确定性造成的風險,也在2021年繼續顯現。

“我們是屬于受益的那一撥人。原本東南亞電商滲透率比較低,疫情狀況催熟市場,加快了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2020年和2021年,我們的業績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年能翻兩三倍。”小相告訴燃财經,近兩年,公司處于逆勢增長的狀态。

他指出,疫情對于他們的業務大部分是利好影響,因為線上購物的人變多了,人們的需求也多樣化了,但也有不良影響在發生,這兩年東南亞人手上的錢少了,消費能力下降了,“整體是在增長,但也能看到需求疲軟的現象,比如有些人購買的頻率降低了,或者每次購買的量減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小相還迎來一個重大突破,那就是他們在馬拉西亞開了一個公司,租了倉庫,招聘當地人,做本地化團隊,“2022年,我們希望能在泰國、越南也能做一些本地化的嘗試。”

但是,對于做美國亞馬遜店鋪的中國跨境商家來說,2021年的封店事件影響巨大。

小人物出海記:搶食亞馬遜,月銷百萬

2021年9月17日,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戴竫斐(Cindy Ta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亞馬遜共封禁總計600個中國品牌的銷售,約3000個賣家賬号,這些賬号均有多次反複濫用評論行為。

這次事件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頭部跨境電商公司,如傲基、有棵樹等,而因為店鋪被封,很多公司也出現部門裁撤現象,行業出現大波動。

百曉生的亞馬遜店鋪,在2020年也獲得很大的業績增長。但2021年的封店潮中,他們也有兩家店鋪“挂掉”。此外,2021年有兩三個店鋪的業績,相對2020年也出現下滑。“2021年,亞馬遜的中國賣家,整體銷量是下滑的,除了很多大賣店鋪被封之外,就是大家不能刷單了,原來的套路不能用了,這段時間市場就做不起來。”他說,“這是一個适應過程。”

他指出,亞馬遜跨境電商銷量下降,除了封店事件,以及像小相所說,人們購買力、需求有所下降等原因,還有2021年,亞馬遜更加激烈的競争,甚至出現打“價格戰”的惡性競争。

“大家都知道亞馬遜好做,連賣菜大媽、掃地阿姨都知道亞馬遜。2021年競争非常激烈,很多新賣家進去直接打低價、虧本賣,導緻很多老賣家出現虧損……”百曉生舉例說,正常一張桌子在美國那邊賣50美元,就算在國内,普通折疊桌子也是賣100元人民币左右,也即是10-20美元,加上運費起碼得20-30美元,“有些賣家進入美國站之後,(一張桌子)10美元甚至5美元地賣,在國内都不可能這麼便宜,導緻出現市場混亂,大家都掙不到錢。”

一位海外營銷推廣人士對燃财經表示,湧入跨境電商的國内賣家一年比一年多,競争越來越激烈,而2021年是“大爆發”,很多賣家賺得“盆滿缽滿”,而2022年會有更多商家想分一杯羹。

作為頭部品牌賣家,小林指出,公司不會受“價格戰”影響。她分析稱,新賣家會搞“低價螺旋法”,用低價去搶占市場,“因為産品沒有競争力,店鋪沒有積累,營運方法也沒有創新,就隻能這樣去做,以積累評論,提高店鋪權重。但我們品牌店鋪不一樣,早就有幾千條review,我們隻要注意不侵權大品牌,一般不會影響到我們。”

對于小林來說,2021年,她還達成一個成就,那就是将一款産品推到亞馬遜品類銷量前五名,“鞋服的競争很激烈,一般都是美國本土賣家、亞馬遜自營賣得更好,這一款做到了第三方賣家的第一名,公司之前這個品類都沒能做到(這個排名)。”

“公司現在招了很多安克的前員工,在對标安克,内部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好,店鋪銷量就上去了,市場占有率提升,倒不是市場變化的影響。”她說,疫情對店鋪的影響在正常範圍,比如聚會、戶外或職場性質的鞋賣得不好,但居家性質的鞋銷量上漲,極寒天氣也讓雪地靴大賣。

跨境電商行業競争的日漸白熱化,帶動了上下遊網際網路科創公司斬獲融資。大兵對燃财經透露,紫鳥浏覽器如今估值數億美元。天眼查資訊顯示,紫鳥浏覽器所屬福建紫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6月份獲得戰略投資,投資方為高榕資本、高成資本,具體數額未披露。

紅利漸短

上述海外營銷推廣人士認為,跨境電商行業仍然值得投入,但紅利期已經越來越短,“亞馬遜自2012年開始招募中國賣家入駐,2013-2016年是亞馬遜大爆發時期,2018年開始下滑,這兩年是新的爆發期,但預計不會持續很久。”

小林也發現,這兩年做跨境電商的難度系數,肯定比2015年、2016年初期高了,很多出去創業的同僚都失敗而歸。“市場比以前更飽和,對産品、營運等各個環節的要求就更高了,現在新賣家遇到的阻力比以前更大,現在必須合規化、精細化營運,産品也要有競争力,否則無法占據市場。”

2021年開始,小林負責幫公司從零開始建獨立站,“封店潮之後,大家都意識到,不能過于依賴亞馬遜,将所有東西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要讓多個管道、多個國家、多個站點都有銷量。”目前,公司還是有90%的銷售額在亞馬遜上,但獨立站建立起來後,2022年将有所改變。

“跨境之都”深圳對此也做出反應。2021年8月5日,深圳市商務局發出通知,對通過獨立站銷售管道開拓海外市場的跨境電商企業進行資金支援:單項目給予200萬元資助,最多單項目申報獎勵可高達300萬元。

小人物出海記:搶食亞馬遜,月銷百萬

有棵樹亦公開表示,深耕亞馬遜、ebay、速賣通、Wish等主流第三方平台的同時,還會積極發力Shopee、Lazada這類新興平台。

小林認為,對于中國跨境電商業務來說,2022年肯定是增長的趨勢,隻是行業要求必然更多、競争必然加劇,“因為中國供應鍊的實力是擺在這裡的,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走出去的,但确實會看一個賣家的綜合實力了,像我這家公司肯定依舊是增長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燃财經此前關于TikTok的系列報道也指出,2021年,位元組跳動發力TikTok的電商業務。随即,一大批中國賣家也開始擯棄亞馬遜,開掘TikTok這塊流量池。

2021年年初,TikTok上線小店功能,首批已開通了印尼、英國、美國站點,而同年11月,還在印尼上線了新的賣家應用程式“TikTok Seller”。燃财經獲悉,2021年11月,TikTok shopping在廣東招商政策力度很大,比如入駐的新英國跨境電商商家,享受90天的全部訂單免傭獎勵,僅收取1.8%的支付手續費,并提供訂單包郵、運費補貼等政策。

小相判斷,東南亞市場還有5-10年的增長期,最短也會有5年的發展,但競争同樣也在日漸激烈,很多品牌商出海也會更多考慮這塊還有潛力的市場。

他說,中國商家在東南亞的競争力也較強,“中國龐大的供應鍊和産品需求,為我們打開東南亞市場創造優勢。舉例來說,淘寶女裝可能有1億個款式,算上尺碼和顔色等,好幾億的女裝産品,給馬來西亞3000萬的人口,一人穿一件,一年都可以換好幾件。這也是當地一些女裝公司,競争不過我們的東南亞從業者的原因。”

當然,他同樣認為,未來想要獲得更好增長,可能需要做品牌效應,豐富營運手段,優化供應鍊,甚至資本的入場加持,“當紅利漸短,市場成熟,再一味靠低成本混戰,也會很難生存。”

*題圖及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小林、大兵、百曉生、小相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