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針鋒相對了很多年,美國有很多盟友,蘇聯當然也不少。
蘇聯的盟友分布廣泛,包括亞洲,中東,東歐、甚至是遙遠的非洲。蘇聯能和美國耗這麼多年,軍事實力是其一,國際上盟友們的助力是其二。
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盟友卻越來越少了,甚至很多當初和俄羅斯親密無間的蘇聯加盟國都直接倒向了西方。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是這四點。
一、 西方的圍追堵截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實力自然是不比從前的。盡管如此,俄羅斯仍然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廣袤的領土,加上俄國的擴張曆史和蘇聯長時間對西歐的壓力讓西方國家根本就不放心。
對西方國家來說,不僅要和俄羅斯繼續“保持距離”,還得期待俄羅斯的實力衰退,盟友變少。
是以,西方國家不僅不接受俄羅斯,還對俄羅斯圍追堵截,經濟制裁,北約東擴,俄羅斯根本頂不住。
二、 蘇聯時期早已離心離德
由于各種分歧,在蘇聯時期,不少盟友就和蘇聯鬧翻過,即使關系緩和後也存在隔閡,比如南斯拉夫。
還有一些國家和蘇聯(俄國)有曆史恩怨。
也有部分加盟國是被迫加入了蘇聯。
比如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國就一直覺得自己當初是被蘇聯入侵了,最後是迫于壓力而加入了蘇聯。
這三個國家雖然面積很小,但經濟一直發展得不錯。蘇聯時期,波羅的海三國長時間“援助”其他蘇聯加盟國,有苦說不出。
蘇聯解體後兩年,俄羅斯開始從波羅的海三國撤軍,2002年,這三國如願以償加入了北約,對他們來說,這算是擺脫了俄羅斯。
三、 利益少
很多情況下,國家之間的盟友(朋友)關系并不是單純的三觀一緻,而是有利益作為依托的。
冷戰時期,蘇聯的盟友能得到不少援助,也能得到不少現實利益。但解體後的俄羅斯給不了盟友太多利益,特别是經濟利益,俄羅斯自己的經濟都搞得不怎麼樣,更别提幫助盟友了。
相比之下,對大部分國家來說,和美國及整個西方世界交朋友顯然劃算得多。
是以,大多數情況下是很多不被西方國家包容的國家成為了俄羅斯的盟友。
四、 俄羅斯對盟友的控制欲太強
和俄羅斯做盟友,不僅經濟利益少,而且還容易受到俄羅斯的擺布。
俄國有着誇張和強悍的擴張曆史,而且因為有不少曆史恩怨,俄羅斯和不少盟友有着一些不可調和的沖突。
冷戰時期,蘇聯就因為一些分歧和争端與部分盟友發生過摩擦。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過沖突,和格魯吉亞也爆發過戰争。
烏克蘭和俄羅斯同屬東斯拉夫國家,但當局面控制不住時,俄羅斯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兩國的關系曾經很密切,但當雙方在南奧塞梯上産生沖突時,俄羅斯也毫不手軟。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和俄羅斯關系不錯的盟友自然不願受到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