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謙益和柳如是
史可法
史可法和錢謙益,這是一對完美的對比,
史可法,抗清名将
錢謙益,降清貳臣
史可法甯死不投降,被稱為文天祥第二
錢謙益一句水太涼,遭世人贻笑數百年
以我們現在的價值觀看去,毫無疑問,史可法是英雄,錢謙益是狗熊,
但是把視角轉換一下,你了解這兩個人背後的故事嗎?
先說錢謙益,錢謙益最出名的就是他那個留名千古的老婆——
柳如是
其次則是他那句史書上出了名的典故“水太涼”,
錢謙益是明末清初人士,和吳偉業、龔鼎孳兩人并稱江左三大家,身為讀書人,國家存亡之際,更應明理,當柳如是拉着他要跳井殉國的時候,錢謙益竟然說出了一句,“井水太涼”,柳如是氣憤萬分,當即要跳井求死,被錢謙益死死拉住,
此後,錢謙益投降清朝,并出任禮部侍郎,
錢謙益的人品向來為人不齒,在當時,士大夫出入青樓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一個60歲的老頭子把一個青樓女子明媒正娶回家,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被容忍的,即使錢謙益是有聲望的官員、讀書人,這事他的私德問題;
國亡之際,一句“井水太涼”就成了苟活的理由,降清之後更是出任官職,這是不忠,
百年來,錢謙益無疑是我們的唾棄對象。
再說史可法,提到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了解一下他的事迹,你會發現他真的擔的上這些榮譽,
明朝末年,各地紛紛起義,史可法就像一個縫補将,四處平亂,試圖為大明朝續命,然而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史可法并不灰心,他擁立福王為帝,官至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1645年,清軍圍攻揚州,史可法選擇堅守城池,無奈勢單力薄,最終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死後,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群眾随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南明朝廷谥之為
“忠靖”
,清朝的皇帝乾隆追谥他為
“忠正”
,自己人和敵人都非常的敬重這位名将,
但是史可法死後,他所守護的百姓是怎麼樣的呢?
清軍占領揚州以後,多铎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殺揚州百姓。清軍的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
“揚州十日”
,此後在揚州附近地區還有
嘉定三屠
、
昆山之屠
嘉興之屠
江陰八十一日
等等,史可法的抵抗,恰恰給他要保護的人最大的傷害,
民族氣節和生命,這是一個沖突的問題,史可法選擇氣節,得到的是死亡和身後百姓的死亡,
錢謙益選擇了生命,結果如何?
城破之日,一直被錢謙益罵作是“狗”的“奸臣”
馬士英
壯烈殉國,一直誇誇其談
愛國守節
的錢謙益舉着小白旗,領着一群南明的官員來到清将多铎的馬前投降了,
南京安然無恙
此後清軍釋出“剃發令”,老百姓反抗情緒很大,錢謙益早上出門說“頭皮癢癢”,中午回來就頂着個辮子頭回來了,當時還有人作詩送給他,
錢公出處好胸襟,山鬥才名天下聞。
國破從新朝北阙,官高依舊老東林。
放棄了氣節的人反而過得很安逸,隻要臉皮夠厚,
那麼如果你是這兩種人,你會怎麼選擇呢?
是願意誓死抵抗,即使身後百姓要被屠殺,
還是選擇投降敵人,苟且偷生?
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此時此刻,“二者不可得兼”,你會怎麼選?
亦或者,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大明朝亡了,大清朝來了, 你會怎麼選?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