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都是在蒙古大汗統籌下進行,各大宗王按慣例都派出自家軍隊支援戰争。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三大西征進行順利,取得顯著成效。蒙古三大西征之後,全蒙古性的征服戰争再也沒有發生過,但局部的征服戰争還在進行。其中規模較大,且為中國人熟悉的,就是忽必烈征服南宋之戰。
第三次西征因為蒙哥汗的逝世,和艾因·賈魯戰役中兩萬蒙古聯軍的全軍覆沒,提前收場,這也是蒙古帝國所能夠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之後依靠戰争上位的忽必烈,根本沒有得到忽裡台大會的認可,再也不能召集如此龐大的蒙古鐵騎,更談不上再次西征。
等到伊利汗國(蒙古的一個政權國家)在與蒙古名國的内戰間隙中進軍叙利亞時,叙利亞的馬穆魯克人已經在蒙古人自相殘殺的時候完成了政權的整合,這不再是以前那個小國家,而是一個通過戰勝地中海東岸的一系列十字軍國家而變得強大的馬穆魯克王朝。
親汗與獨蒙兩種政治立場造成了蒙古帝國爆發了内戰,最終忽必烈仗着漢人智囊團戰勝了阿裡不哥的獨蒙勢力奪得了汗位,但是另外那三個汗國對忽必烈的政治立場并不支援,選擇脫離蒙古帝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