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希特勒利用閃電戰,把很多國家打的措手不及。就在德軍在歐洲大陸肆虐的時候,号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躲在英吉利海峽後面不敢出來。法國更是令人大跌眼鏡,僅僅撐了四十天便舉手投降了。面對德國的強勢,東邊的蘇聯也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但希特勒在進攻英國時,卻遇到了麻煩,而希特勒也沒有拖泥帶水,在進攻英國受到較大阻力後,卻調頭向東,撕毀了和蘇聯簽訂的條約,開始進攻蘇聯,結果卻宣告失敗。
這一幕似曾相識,和曾經的拿破侖非常像,拿破侖當時在歐洲大陸幾乎沒有對手,結果就是失敗在英國和沙俄身上。
而希特勒卻又犯同樣的錯誤,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希特勒不吸取拿破侖的教訓,是自信還是無奈?
就算希特勒自認為比拿破侖厲害,那麼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啊,如果單純的跟蘇聯作戰,結果或許未知,但發動世界戰争的話,這樣兩線作戰的話,是不是太看不起人了。
在希特勒的打算中,如果要統一歐洲,進攻蘇聯是必不可少一步,曾經的沙俄在西歐人眼裡都是一個異類,并别提社會主義蘇聯了,更何況德國和盟友還有反共産國際協定,在希特勒看來是必須要鏟除的。
希特勒是個是一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更是有個征服的欲望, 在他的眼裡,除了盟友,幾乎都是他的對手,隻不過如何選擇對手,選擇什麼樣的時間進攻對手,會有不同而已。
在德國軍隊樂觀的估計裡,進攻蘇聯也是一場閃擊戰,而且需要的是德國最自豪的陸軍,是以他們覺得會讓蘇聯喪失抵抗能力。
而擊敗蘇聯好處很多。雖然希特勒比較自信,但是也不糊塗,他也知道德國有着明顯的弊端,那就是戰略物資匮乏,是以德國隊這一點看的挺重,是以,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資源極度豐富的蘇聯就成為希特勒的首選。
特别是在和蘇聯瓜分了波蘭後,兩國直接接壤,對于兩國來說,都失去了緩沖,爆發戰争隻是時間問題,這一點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都心知肚明,隻不過希特勒先下手為強。
解決掉蘇聯後,德國就會擁有穩固的後方,就可以全面放心的和英國打對攻戰。
是以,這就是為什麼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原因。其中有希特勒盲目的自信,當然這也是希特勒的無奈。
畢竟一旦蘇聯大軍壓境,德國後院就會起火,這是希特勒所不願意看到的,确實也是無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