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冷澤林 張進
編輯| 王 潘
曆史上的漢江與長江交彙處,分别形成了三個重要市鎮武昌、漢口、漢陽,在演化過程中三鎮又曾進行合并,最終定名“武漢”。而随着漢江往上遊走,路過荊門、襄陽,在山嶺包圍中的地友善是十堰。
這兩地在湖北汽車工業發展中都占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東風系則是串起整個故事的主角。
1969年,二汽與十堰在“三線建設”的方針下走到了一起,天南地北的人才與資金集聚于此,使得這座原本大山深處的小鎮也迅速成長為現代化的汽車城。不過限制于地理位置及交通,東風汽車的發展急需擴容。
為求變革,東風先後在1983年、1992年,在襄樊(現襄陽)和武漢設立汽車基地。其中武漢基地并非東風汽車獨立運作,而是由東風汽車與法國雪鐵龍汽車合資成立的神龍公司負責,武漢經開區也由此建立。
可以說二者相輔相成,為武漢乘用車工業的發展吹響了号角。2016年全國汽車産業主要城市中,武漢汽車産業産值位居第六。
不過時代的變遷從不會提前告訴任何人,亦如版圖曾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屹立在地中海千年不倒的拜占庭帝國,也會有守不住“聖城”的一天。
曾有車企從年産70餘萬輛到5萬輛,隻用了五年時間。武漢汽車産量也在2017年之後出現下降,疫情的出現更是使其當年産量倒退到5年前的水準。
資料來源:武漢市統計局
不過事物總有兩面性,疫情既是武漢汽車工業的傷口,亦是轉型的催化劑。
有武漢某車企工程師向光子星球講述,武漢汽車工業近些年的發展有些死氣沉沉,而疫情後随着全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武漢汽車工業也正在開始重新煥發新生。最為明顯的就是該工程師在今年開始接到大量獵頭電話,跳槽、轉型已成為汽車人們聚在一起常談的話題。
過去兩年,武漢汽車産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是如何布局新能源汽車的?為此,我們在武漢找到了多位汽車産業從業者,講述這座城市正經曆的變化。
新能源風起武漢
曾在武漢主機廠和汽車供應鍊均從事過研發工作的蘆偉,在2021年秋天跳槽到了路特斯,開始進入新能源領域。路特斯也是在這年夏天才剛剛來到武漢。
2021年夏天開始,蘆偉便陸續接到獵頭電話的頻率較之前高了好幾倍,基本行業叫得上名号的公司都曾向其伸出過“橄榄枝”。
而其中,讓他印象尤為深刻的是車企們不惜花費重金來“跨省搶人”。
新能源滲透率不斷攀高,汽車産業人才随之也成為“香饽饽”,而武漢這座著名的汽車城,便是車企們招賢納士的“後花園”。蔚來、小鵬讓蘆葦前去上海、廣州工作,比亞迪邀請其前往深圳。
蘆葦向光子星球解釋,雖然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替代了傳統燃油車三大件,但新能源車企仍需從傳統車企挖走大量人才,不少曾與其共事的工程師都去到了新勢力企業中。
不僅是薪資問題,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國企、央企、傳統車企亦是組織臃腫、決策緩慢的代名詞。
而人才的輸入與流出決定着企業的存亡,也決定城市的興衰。
其實早在2009年,武漢市便曾提出要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口号,這也是最早提出轉型新能源的城市之一。作為武漢重要的車企,東風也在2011年及2012年開始分别上線純電動公交和混合動力轎車。
不過武漢的問題在于,本地始終沒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爆款産品或品牌。如蔚來之于合肥,小鵬之于廣州,宏光MINI EV之于柳州。
2020年初合肥帶着70億元的戰略投資将蔚來從水生火熱中拉了出來,一年後,蔚來傳遞量接連攀升,合肥與蔚來共同規劃建設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也正式開工。
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區對人才、資金、成本、效率的優化以及當地經濟的發展,讓蔚來與合肥形成雙赢的局面。
其實早在2016年,蔚來汽車就曾與湖北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将在武漢東湖開發區建設長江蔚來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産業園,當時該園區計劃投資不少于200-300億元,其中包括年産20萬輛整車項目、研發及标準檢測中心。不過,後續動作卻并不大。
最終結果來看,蔚來落戶在了合肥,武漢也失去了一條攪動當地汽車産業的一條“鲇魚”。
但武漢真的落後了太多嗎?
在武漢西南的經開區,有着一條長達13公裡的東風大道,沿途分布了2萬多家企業,為全球密集度最高的軸線之一,除了整車企業與汽車總裝工廠,還有着500多家零部件企業。
汽車工業是城市乃至國家的重要支柱,同樣也并非三五年的發展就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武漢汽車人幾十年努力所打下的基礎便是武漢崛起的信心。
在各地紛紛發展新能源産業的大背景下,武漢也并不甘于成為時代的“遺珠”,正在通過積極地招商引資來盤活整個汽車産業。
近兩年,路特斯、小鵬、蔚來等新品牌均在此布局了整車廠或供應鍊企業。但與此同時,博郡、遊俠、賽麟、拜騰等倒下的新勢力亦是曾被衆多城市寄予希望的企業。是以除了“外引”,“内掘”也是武漢政府的政策之一。
2021年夏天,武漢經開區喊出“借東風、定軍山,二次創業再出發”的口号,其中軍山指的是經開區與漢南區之間的大、小軍山,而東風便指的是東風集團。
汽車人的自主高端夢
亦如20年前下定決心從十堰遷至武漢一般,作為武漢的最重要汽車企業,東風也早已開始了自己的“二次創業”,岚圖便是其重要的一環。不僅是新能源轉型的需要,更是其突破高端的利刃。
一位岚圖汽車進階總監向光子星球表示,由于整個東風集團創新求變、自主高端的欲望,2018年東風就在籌劃做岚圖這樣一個高端品牌。兩年後的7月,岚圖品牌在東風大學營武漢釋出,同年12月在深圳釋出産品,2021年8月岚圖正式開啟傳遞。
得益于東風五十餘年的造車經驗,岚圖是少有的高并行研發效率的新能源車企,同時并行研發SOA架構、800伏充電、SUV、MPV、轎車。就在岚圖FREE開啟傳遞後3個月,岚圖再次釋出第二款車——夢想家。
從決策到首次傳遞,岚圖隻用了3年時間,而如果從品牌釋出來算也就僅僅一年時間,并行研發使得第二款産品的上市也來得尤為迅速,這不僅是央企、國企難以達到的速度,甚至連很多民營車企也難以企及。
除主機廠外,供應鍊上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都紛紛加入搶人戰。頭部幾家,博格華納、法雷奧、康明斯等無一列外都曾希望能和曾供職于武漢某發動機企業的王園坐下來聊聊,但是對于王園來講,比起在較為成熟的上遊供應鍊企業工作,從頭打造一個自主高端的品牌顯然更有吸引力。
自主高端,一直是國内多少汽車人的夢想。
合肥在這輪新能源轉型中,不僅為汽車工業奠定了基礎,同時蔚來也站穩了高端品牌的形象。在過去近三年的時間裡,蔚來汽車的平均售價超過43萬元,比寶馬、奧迪的平均售價都高。
如果說蔚來是合肥布局新能源的标杆企業,那麼武漢布局新能源的标杆就落在了岚圖這個央企自主高端品牌上。
王園在這輪變動中便選擇了岚圖,對于武漢汽車人來講,比起“舶來”品牌,東風系在武漢幾十年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刻入了不少汽車人的骨子裡。
東風集團在高端自主車型風神A9上的嘗試,是一次上下遊優質資源的探路,為岚圖的出現奠定了大量的産業研發基礎和品牌向上的深度塑形,給予武漢汽車人以自主高端的持續信心。
去年岚圖FREE開啟傳遞前,光子星球曾受邀前往武漢與岚圖高管進行交流,不同于印象中的上司,盧放在每天中午一點半左右都會準備出現在工廠中的房間現場,檢查下線車的情況。上司的親曆親為更能激發員工的鬥志。
而岚圖也不僅僅是一個子品牌,更是一家創業型公司。盧放告訴我們,自成立之初,他們就想做一些創新的東西,體制上的創新,來激發人的活力和人的創造力。
事實上,岚圖也成功的突破了自己。
2021年12月,岚圖汽車傳遞量創下曆史新高,達到3330輛,接近前一個月傳遞量的3倍,是四個月前的8倍。岚圖已經按下了自己的加速鍵,某種程度上,這正是整個武漢汽車産業正在加速狂奔的縮影。
其中,在首款SUV岚圖FREE的銷售中,其統計成交均價為33.86萬,在新勢力品牌中達到或超過這一價格的走量車企僅有蔚來。如果說蔚來為民營企業提供了範本,那麼岚圖便為傳統車企、央企的自主高端品牌探索,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線。
一位武漢資深汽車從業者向光子星球分享了一些對本地主機廠的看法,路特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吉利的保時捷”,小鵬汽車則在正面硬鋼特斯拉,中創新航希望成為下一個甯德時代,而岚圖不同,它則是在傳統BBA口中奪食。
據悉,目前岚圖的使用者裡,80%來自豪華車使用者的增換購轉化,其中原BBA使用者占比高達61%。
“SUV是一個大蛋糕,岚圖隻要占到一定的份額就夠了,傳統BBA領域裡六七座的使用者人群比較小的,但是在轎車,寶馬三系、五系,還是X3、Q5的這些人群的體量規模是比較大的,我們核心搶這一部分人群。”上述岚圖進階總監告訴光子星球。
疫情過後的兩年中,資本、政策、技術等因素不斷推動着燃油車向新能源的轉換,攪動着這個多年不變的汽車制造業,整個武漢汽車産業也按下了加速鍵。
央企的變革決心
2020年疫情之後,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爆發,王園也看到這一趨勢,選擇主動求變。
據王園向光子星球講訴,近兩年不少做傳統燃油車的工程師們都感受到了時代的沖擊。“再過多少年,是電動車的天下,我們就都失業了,那些做發動機研發的,估計也會失業。”
而原來的企業組織架構、思維都已固化,無法像創業公司一般拿出幹勁來轉型。“我身邊的工程師都比較焦慮,是以大家都在尋求轉型,除了不能走的,基本都在往新能源行業靠攏。”
王園選擇跳槽到岚圖汽車,不僅因為東風系是武漢汽車工業的主心骨,更是因為岚圖與以往印象中央企所展現出的不同,有股子自上而下的創業精神。
亦如在位元組跳動裡大家互稱同學一般,為了消除上下級隔閡實作扁平化管理,岚圖内部也有着自己獨特的稱呼——老師。
在周圍“老師”的幫助下,用了幾個月時間,王園便掌握了工作技能上的一些變化。對于從不願固守成規的他來講,這裡能得到更多他想要的東西。
“你不可能一門技術用一輩子的,總是要不斷地去學習,适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從畢業到現在,王園都是不停地改變、學習,适應新的工作,從前那幾十年都不變的那一套,在這個劇變的時代終将會被舍棄。
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好事。電動化加速行業變革,無論對于主機廠還是從業者,都是一次全新的機會,一旦抓住就可能改寫命運。
“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大家都在加快新車型的推出,比速度。”
短時間來看,新能源市場中新車型是帶動傳遞增長的主要動力。主機廠競争加劇,使得上遊供應商也在不斷提速。
“因為新勢力的出現,整個汽車行業競争也更加激烈,我們項目周期不斷被壓縮。”張帆在武漢某傳統汽車主機廠做發動機設計,一年下來工作負荷明顯不同于往日。
當然,再怎麼縮短研發周期也始終有上限,在保證産品上市速度的情況下,岚圖也在保證研發的投入。
岚圖FREE基于自主正向開發的ESSA原生電動架構,并沒有選擇不少傳統車企的“油改電”路線,為自己節約時間和金錢。事實上,在BBA的第一輪“油改電”中消費者就用腳投票,表現出對這類産品缺乏興趣。
此外,考慮到使用者對于純電的接受程度,ESSA架構設計之初便能夠比對兩種動力模式,是以岚圖FREE擁有增程與純電兩個版本。岚圖也成為首家采用雙動力布局的車企。
新勢力帶來的變革當然也不僅僅是研發周期的加速。
很多傳統車企在面對新能源轉型的時,多少都存在一些掣肘,最直覺的感受便是不願打破原有的經銷商體系。如BBA等傳統豪華品牌的轉型,仍舊無法下定決心革主機廠和經銷商的“命”。
而如今,豪華品牌的定義正在發生改變,價格、内飾不再是首要,線下體系和售後服務都将是使用者定義高端的因素之一。畢竟花50萬買一輛BBA卻得不到隔壁30萬元的待遇,使用者以往的觀念難免将被動搖。
作為傳統車企,岚圖倒是毅然決然地成為首家開展直營體系的央企。
當然直營并不是那麼好做的,以新勢力的經驗來看,大量資金及人力的投入也難以換來線下體系的高速擴張,不過對于岚圖來說這是打造高端品牌中一件“難卻正确”的事。
截至2021年末,岚圖汽車已在全國開設43家岚圖空間,96個城市展廳,20家傳遞服務中心,覆寫24座城市。
曾在武漢某汽車供應鍊企業工作的吳清告訴光子星球,以他的親身經曆來看,“傳統車企往新能源轉型很痛苦,畢竟躺在功勞簿上已經幾十年了”。
在公司一眼就可以看到退休後的樣子,每天都波瀾不驚、一成不變,沒有任何驚喜和意外。想着再不拼就沒機會了,吳清中途選擇去了吉利,最後又選擇回到家鄉武漢,也一頭紮進了岚圖。他看到了岚圖的決心和魄力,覺得不能再錯過與公司一起成長的機會。
岚圖正在用自己一步步的行動,改變大衆對于傳統車企以及央企的印象。
雖然帶着不同的背景加入岚圖,但王園和吳清對于一件事的吃驚是相同的,那就是公司從上到下對于使用者的重視。
岚圖首席品牌官雷新就曾直接地表示,“選擇直營模式的目的就是與使用者直連。”
在岚圖,幾乎全員都在群裡和App上維護使用者,随時關注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少中高層經常打電話給使用者詢問對方提車後的感受,以便進行産品改進。
上述岚圖總監告訴光子星球,公司COO蔣焘也會挨個聯系使用者,這本就是非常難得的事,對于出身于央企的組織更是有難度。
對于高管向使用者打電話這件事并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不少人或許會認為這更像是做做表面功夫。
對此,蔣焘曾在内部對同僚說,要求高管打電話并不是讓其真正去做客服,在這一輪次中需要教育的不是使用者,而是高管。隻有各個負責人真正經曆過陣痛後,才能意識到使用者型企業究竟是什麼。
此外,岚圖針對組織的變革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岚圖是作為獨立營運的公司做全面市場化,東風僅是起輔導作用,即使有部分管理者從東風集團過來,但也都将原機關的職位辭掉。”
此番種種,岚圖都在争做一個真正的使用者型企業。
去年,一位重慶使用者在長距離下坡時遇到踩下制動,車輛出現前竄感的問題,雖不影響安全性,卻帶來了不好的駕駛體驗,于是該使用者将這一問題反應給岚圖。
此時,岚圖組織改革以及思想變革的成果便展現了出來,工程師們下班接到任務迅速反應,立即坐飛機前往重慶,從淩晨12點測試到3點多,不斷還原使用者的用車場景,反複複原、測試,解決完問題後還與使用者一起吃了宵夜。
連軸轉的第二天,幾個工程師的精神頭仍舊興奮,毫無困意的整理資料、送出分析報告,再揣着問題得到解決的滿意去到了機場。登上傳回武漢的飛機時,已是中午十二點。
結語
正在加速的武漢汽車企業,不僅僅有岚圖,還包括路特斯、小鵬汽車等主機廠,以及中創新航等供應鍊企業。
據光子星球了解,路特斯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在武漢開始大量招人,目前武漢辦公室租了一層樓,來安置财務、銷售、會計等崗位人員,還有部分人員從武漢被安置到了甯波總部,等待武漢的大樓建好後再回漢工作。
不隻是主機廠與供應鍊自身在加速,武漢市政府也在加速助力汽車産業疊代。
2021年12月14日,武漢市漢南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按下“二次創業”再出發“快進鍵”。未來五年,武漢經開區将聚焦“中國車谷”中心目标,“借東風、定軍山,二次創業再出發”,全力打造萬億級車谷産業創新大走廊。
比如為了讓新能源項目早日落地見效,武漢經開區多部門聯手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貼身服務,助力項目快速推進。
其中,新能源電池企業中創新航落地武漢,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2個月。另一邊,年初雷軍剛剛在春季釋出會上訴說完自己的“造車夢”,武漢經開區就宣布已經開始主動對接小米。
在浩浩蕩蕩的新能源浪潮下,武漢上至主管部門,下至主機廠或供應商,都在打破自身固有機制尋求變革。
這一代武漢汽車人,有着更大的野心與更快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