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陽英雄連 英魂永不朽 口述:安廷蘭

洛陽英雄連 英魂永不朽 口述:安廷蘭

追溯紅色記憶,回眸烽火征程。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由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山西廣播電視報》社承辦,編輯整理了100名經受過革命烽火歲月洗禮的黨員老兵口述的自身革命故事,追憶當年紅色峥嵘歲月,感慨今日和平幸福生活。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這些“初心故事”,是黨員老兵對自己從軍道路的樸素記憶,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飽含着他們對黨忠誠、與黨同心的堅定信念,皓首丹心、老當益壯的精神風貌,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尚情懷,既是有形的正能量,更是鮮活的價值觀。故事均為當事人口述,人物和事件血肉豐滿,讓讀者從故事中獲得情感共鳴,産生行動自覺,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山西廣播電視報特别策劃

洛陽英雄連 英魂永不朽 口述:安廷蘭

洛陽英雄連 英魂永不朽

安廷蘭,1917年3月出生,山西長治潞城人。1938年5月入伍,1939年9月入黨, 1948年3月解放洛陽戰役被陳赓兵團第四縱隊授予“洛陽英雄連連長”榮譽稱号,榮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曾作為全國特等戰鬥英雄,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的親切接見。上世紀50年代《人民日報》專題報道過洛陽英雄連和洛陽英雄連連長安廷蘭。現為山西省軍區長治離職幹部休養所副師級離休幹部。

1948年3月,陳赓司令員向黨中央、毛主席提出,攻克洛陽時機已成熟,中野和華野應聯合攻克洛陽,并向中央軍委、毛主席發了電報。中央軍委、毛主席準許了陳赓司令員的報告,中野,陳赓兵團、四縱、九縱和華野陳唐兵團(陳士渠、唐亮)、三縱、八縱參加洛陽戰役,并任命陳士渠為戰役最高統一指揮者。

1948年3月12日夜,中野四縱十旅29團兩次突擊洛陽城西門都未成功,僅華野部隊在東門突進一個營,因為西門、南門、北門和東北四個門突破都未成功,敵人正集中炮火和預備隊,對付突進東門的華野部隊,東門部隊處境很危險。

陳赓司令員下指令,按原定攻城計劃,中野部隊堅決打開西門,換28團主攻,從洛陽城西門城樓打進去,減輕華野部隊東門壓力。淩晨四時,周希漢旅長打電話告訴28團趙華清團長,“陳赓司令員相信你們團,你們一定能打進西門,給你們1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趙華清團長領受戰鬥任務後,确定二營為第一突擊隊,二營又确定5連為第一突擊連,二營把主攻西門的任務通知了5連。趙華清團長深知,這個任務是十分艱巨的。但是5連的全體指戰員興奮而愉快地接受了任務。我時任5連連長。在全連動員大會上,我和指導員付立志、副連長李志華、戰鬥英雄李步周一緻表示:堅決打進洛陽城,消滅206師,活捉邱行湘!

5連的隊伍還沒有進入沖鋒出發地,副團長顧永武和二營的幹部們就趕到了5連。他們和我們一起進行攻城準備工作。天剛蒙蒙亮,團長趙華清和何政委、王參謀長,冒着風雨踏着泥濘,進入5連沖鋒出發地——緊靠西門橋北邊不遠的一幢民房,副團長顧永武迎上來向大家介紹了情況:“由于敵人炮火了得,昨夜攻擊西門的兄弟部隊(29團)傷亡較大,我團5連(28團)在進入沖鋒出發地和看地形過程中,也傷亡了十多個同志,兩個排長負了重傷,這給完成任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5連幹部一緻表示,一定戰勝困難,突破西門,完成任務。”

聽了副團長顧永武的介紹,團長趙華清問我:“戰士們的情緒怎樣?”我胸脯一挺,響亮地回答:“大家情緒很好!團長同志,你趕快下指令吧,我們一定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如果攻不進西門,我們就不回來見首長!”

要攻進西門,關鍵是能否通過護城河上的大橋,要通過大橋,就必須把城牆上下的三層火力網全部封鎖起來,要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是不容易的。在敵軍防禦的主要屏障城牆上築有炮樓、碉堡和交通壕,城牆外環繞着又寬又厚的護城壕。護城壕内有地堡,從護城壕的底部城牆至西門城樓,按上中下三級結構組織了綿密的火力網,可平射、俯射、仰射和倒射。城外大橋上設有3道鐵絲網,橋下安放大量炸藥,随時可起爆破壞橋梁。外壕至西關,設定了鹿岩、雷區和鐵絲網等多層障礙物,并将部分民房拆除,以開闊射界。敵206師師長邱行湘把洛陽設防吹噓為“金城湯池”,一座攻不破的堡壘。

由于突擊部隊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我要求提前攻擊西門,原定攻擊時間為下午2點,趙華清團長向旅長彙報,周希漢旅長向陳赓司令員彙報後,同意了28團趙華清團長的意見。

趙華清團長于12時40分下達了攻擊西門的指令,炮兵首先大顯神威。山炮彈、迫擊炮彈、六零炮彈和各種輕重機槍像冰雹似的傾瀉在敵人的陣地上。

在蒙蒙細雨中,我一揮手說:“三排跟上我!”就一頭紮入了戰鬥中。戰鬥英雄三排長李步周帶突擊隊沖上大橋,幾名戰士踏着泥濘、揮舞着斧頭,他們的目标是砍斷橫在橋上的三道鐵絲網。在幾次前赴後繼地沖鋒過後,拉開了三道鐵絲網。他們又掩護副連長李志華帶二排一個班擡着炸藥去炸城牆,把甕城炸開了一個缺口。但我們的隊伍也傷亡慘重,李步周負重傷,一條腿被打斷,副連長李志華率二排爆破組開辟通路時壯烈犧牲,大部分戰士犧牲了。我帶着5連乘着爆煙突入甕城,與敵人展開激戰。七班長王引生帶着一筐手榴彈,連續投擲後,拿起機槍,和戰友一起消滅了敵人的一個連。這時,我一清點,5連隻有20多個人了。而此時後續部隊被敵外壕的暗火力點封鎖,傷亡很大,指導員付立志負重傷,團長趙華清左腿被敵炮彈擊傷。這時敵人向5連發起反沖鋒,三百多敵人沿着城牆大道以密集隊形反撲過來,副團長顧永武沖上去親自指揮5連英勇作戰,打退敵人三次反沖鋒,俘敵三十多人,打死敵營長,敵人丢下幾十具屍體退回去了。當時敵營長正準備按電鈕炸橋,大橋一炸,後續部隊就進不來了。副團長指揮5連正面阻擊敵人,我就帶幾個戰士從城牆裡順城牆根在民房上登雲梯攻打城樓,攻擊偷襲城樓成功,占領城樓,消滅了城樓敵守軍,取得攻克、占領西門、打通我軍前進通道的決定性勝利。我軍居高臨下,兩面夾擊敵軍,在城樓上用手榴彈、沖鋒槍向敵軍一陣猛掃後,我大聲指令敵人投降。敵人吓破了膽,剩下二百多敵人乖乖舉手投降。我大吼着,叫敵人投降後把槍扔到地上,到一邊站好隊蹲下,戰士拿槍看住。堅持到下午2點10分,後續部隊三營上來了。這時,我又清點了一下5連,隻剩有17個人了。洛陽戰役,28團137位官兵英勇犧牲。我在自己寫的“回憶洛陽英雄連”回憶錄裡,寫到過這段曆史:“二百多敵人舉手投降,做了我們的俘虜,真是狹道相逢勇者勝,我們的戰士打紅了眼,越打越勇,敵人是膽顫心驚。”

3月15日,黨中央特緻電對洛陽戰役的勝利表示祝賀,并向參戰的全體指戰員表示慰問。4月3日,四縱和九縱再克洛陽。4月8日,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陽後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表揚了參戰部隊。

素材整理 | 韓楓 範赫 田巧珍

素材采集 | 趙新成 李曉鶴 黨俊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