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清官的墓葬裡挖出大量黃金,實在讓人疑惑不解。如果真是兩袖清風,為什麼墓葬會如此豪華呢?如果他生前貪墨銀錢,又怎麼獲得“清官”之名的呢?這個謎團還得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說起,當時,浙江臨海市出土了一座明代萬曆年間的官員墓葬。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三大征”,一是征西北,二是征西南,三是征北韓。當時的日本正值戰國時代,豐臣秀吉打着借道的主意向李氏北韓發兵,結果慘敗。當時明軍大量趕赴戰場,隊伍中有一個叫王士琦的人,他剛剛升職為山東參政銜監軍。

王士琦是明朝名将,萬曆十一年(1583年)考中進士,之後擔任過兵部郎中,先後被派到福州、重慶、四川、山東、河南、山西等地任職,在沿海地帶時,王士琦全力抗倭取得了勝利,被朝廷嘉獎。王士琦的抗敵工作一直做得很不錯,這“第三大征”他也扭轉了戰局。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不過王士琦的事迹在《明史》裡筆墨不多,關于他的事都被寫進了跟他一起去的劉綎那部分裡:“監軍參政王士琦怒,縛其中軍,綎懼,力戰破之。”王士琦在這支軍馬入朝之後穩定了大明軍心,扭轉了敗局,戰後他繼續受到重用,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死在了山西任上。

按照古人的傳統,落葉應該歸根,是以王士琦死後被葬在了家鄉浙江台州府的臨海。臨海的人都知道王士琦的名字,并且以此人為榮,因為王士琦生前為大明立下無數功勞,且他一生清正,聲譽很好,死後因為沒什麼錢而裹着草席下葬,父老稱贊,他的故事在當地非常知名。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但300多年後,當地的社員無意間發現了古墓,挖出了大量黃金後驚動文物部門,文物小組前來檢視,村民們便在号召下将自己拿走的金器交了出來,隻見那些金器各式各樣,制作工藝非常精美:有铊尾形金帶闆、長方形金帶闆、金戒指、嵌寶石的金首飾、金鳳簪、玉叟金鹿梅鶴......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考古專家立刻根據村民的指點,來到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古墓的基石已經崩落,必須馬上将那些文物搶救出來。随着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金器出土了,除了村民們撿到的那些,還有金扒耳、金絲冠等等,共有107件随葬的器物,22件金器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大家議論紛紛:“這王士琦不是個清官嘛,怎麼墓裡這麼多金子?”根據在場專家考證,這些金器的工藝都達到了禦用水準,粗略估計在今天的價值不下10個億,屬于絕世珍寶。面對衆人的疑問,專家現場分析加查閱資料後也給出了解答:

一代知名清官,死後裹草席下葬,300年後墓葬現世,出土10億黃金

王士琦下葬時确實兩袖清風幾乎身無分文,可他去世幾年後,有人向萬曆皇帝奏報了他的下葬情景,萬曆皇帝聽說王士琦身後事如此寒酸,覺得不妥,便下旨賜了大量的陪葬金器,翻新墓葬,還在墓前修起了石亭,以示對功臣的撫慰。是以這一切都是萬曆皇帝所為,跟王士琦沒有半點關系,别人往他墓裡塞金子,他是萬萬沒想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