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到底是多大的官?結果出乎意料

林沖是《水浒傳》前期的重要POV角色,号稱“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江湖好漢聞聽得“林教頭”的名号個個都是虎軀一震。那麼,林沖的“教頭”一職在宋代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呢?

網絡上對于這個問題争論不休,有不少人拿今天的部隊待遇認為是“正營或副團級技術幹部”,這個判斷可以說是大錯特錯。我的看法是:

水浒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根本不是什麼軍官,而隻是身份低微的中下級軍吏

——按照今天的劃分,屬于專業技術士官,充其量還就是中級士官(上士/四級軍士長),不屬于幹部序列。

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到底是多大的官?結果出乎意料

首先明确一點,什麼叫作東京八十萬禁軍?

有的人一聽“八十萬禁軍”就覺得這都是皇帝身邊的禦林軍——“大宋這也太奢侈了,整整80萬禦林軍駐紮在首都東京,林沖作為其中的教頭自然不會是小官”——然而,這樣的解讀卻有幾大誤區。

誤區一,宋代的“禁軍”之稱其實是全國主力作戰部隊的統稱,駐紮在東京的叫作禁軍,駐紮在邊關的也叫作禁軍。

誤區二,八十萬禁軍是北宋中期軍力最高峰時的數字,到水浒的時代背景下全國的禁軍隻有約50萬——這還是賬面數量,不考慮吃空饷的情況。

誤區三,絕大多數禁軍并不駐紮在東京。由于北宋西夏戰争頻繁,禁軍主力主要駐紮于西北邊疆前線,防範西夏。

是以說,“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還是名過于實,嚴格說來隻能說是直屬于東京禁軍總部(三衙)的專職訓練崗位。宋朝中後期,主掌訓練的軍職人員依次有:巡教使臣、都教頭、教頭。

(一)巡教使臣,

是唯一屬于軍官的訓練專職人員,因為在宋代官制中,“使臣”指的是八九品的低級武官,在“使臣”之前可冠以各種名目,例如管理訓練的巡教使臣。再往下,低于使臣的軍階就是無品的軍吏了。

(二)都教頭,

比教頭稍高,最初設定是以2500~5000:1的比例抽調武藝高強者任都教頭——“殿前、步軍司見在營兵各置都教頭,指教弩手五指揮,弓手十指揮,槍刀标排手五指揮,各選一人武藝高強者奏差。”還有一個證明是元豐四年,“諸軍都教頭欲并行倉法,從之”,“倉法”是宋神宗針對吏人階層的薪資改革措施,可見比教頭更高的都教頭也不會超過軍吏。水浒傳第八十回寫到——

“……跟随兩個上将,去助高太尉殺賊。這兩員将軍是誰?一個是

八十萬禁軍都教頭

,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将軍丘嶽;一個是

八十萬禁軍副教頭

,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将軍周昂”。

且不論施大爺這摻雜了各種奇怪官名的描述本意是啥,但把這個“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拎出來說,充其量也就是個進階士官。與我國現行的進階士官待遇向營團級軍官看齊不同,宋代的官階嚴格和工資挂鈎,如無特殊津貼,無品軍吏的收入肯定是低于最低品的軍官的。

(三)教頭

,最初出現在宋代史料中是來自于範仲淹的指令,“每指揮選少壯勇健者二十五人,先教之以弓弩、短兵,俟其技精,則補為教頭,每人卻俾分教十人,以次相授”——也就是說士兵以10~20:1選取出來,作為教習武藝的教頭。然而這時隻是臨時性的練武标兵類崗位,沒有正式編制。到了宋神宗時才逐漸有了專職的教頭。

“開封府界、京東、西将下兵,每十人取一人,令所差去教頭習馬射”——這是先10:1選出士兵,再集合接受教頭訓練;

“於開封府界、京東西二十六将下各選差少壯輕捷性格可教兵級八人,押赴提舉教習馬軍所教成”、“諸将下牌手步人,每将選蹻捷五人赴步軍司”——内地每将約兩三千人,大約是每幾百人選拔出一人,受訓成為教頭。然後再分批次對1/10被抽調的士兵進行訓練。平均下來,每個教頭每次教習的士兵也隻有幾十人。

除了訓練禁軍,教頭還有一個任務是訓練義勇、保甲民兵。比如,某次對開封府界的保長進行集中軍訓,從禁軍中抽調訓練人員,僅開封一地一次就選派了10個巡教使臣、30個都教頭、270個禁軍教頭——我們借此也可大緻知道巡教使臣、都教頭、教頭的人數比例。

是以,水浒傳第二回中,九紋龍史進到渭州經略府外打聽王進王教頭消息時——茶博士道:“這府裡教頭極多,有三四個姓王的,不知那個是王進?”

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到底是多大的官?結果出乎意料

根據上面的推斷,我們可以知道:

林沖擔任的教頭,從編制上屬于無品的中下級軍吏,薪俸高于一般士兵,但是每月也不過1~2貫的樣子。

北宋後期禁軍兵力在60萬左右,按照上述幾百比一的選拔标準,全國不說有上千個教頭,大幾百總是有的。

《水浒傳》第七回中林沖買刀一節,對方索價三千貫,林沖一路還價到一千貫。從能拿出1000貫這個購買力來說,肯定不能指望一個月1~2貫的薪水。小說裡說到,林沖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還有房産,很大可能是東京人氏。北宋東京城市居民與後世的首都食利階層差不多,除了一份體制内工作,主要還是靠房産收租等額外收入補貼。

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九紋龍史進的師傅),他家在東京時可能還兼職開設武館。高俅後來刁難他,是因為還沒發迹時與他的父親都軍教頭王升結了仇。文中說高俅當時隻是一個幫閑無賴,學槍棒時被王老教頭打傷,可見當時王老教頭的社會地位也高不到哪去。

而林沖後來常常出入高太尉府,比較大的可能是……高俅假公濟私,請他做了自己家庭的私人健身教練?

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到底是多大的官?結果出乎意料

另外,林沖的社交圈子也證明了他的社會階層不高。比如後來陷害林沖的好友陸謙,隻是高俅家的幫閑(書中出場時寫作“門下知心腹的陸虞候”)。宋代軍職中有所謂“三司都虞候”、“軍都虞候”、“将虞候”等,為各級軍事機關的副長官——然而陸虞候的此“虞候”卻非彼虞候。在宋人的《夢粱錄》中歸類在“

雇覓人力及幹當人

”裡,與門子、園丁等同屬于行會中雇傭的人力。

《水浒傳》中有許多陸謙這樣的底層“虞候”,别的不說,随楊志押運生辰綱的就有兩個虞候。這種稱呼,就如同茶肆裡的茶博士不是真博士一樣,虞侯也不是真的軍官。林沖一個私教、陸謙一個幫閑,這些人有交集也就不奇怪了。

《水浒傳》前期出場的好漢,大多是沒有官身的底層吏人階層。林沖雖然隻是與高俅門下的幫閑為伍,但對于江湖好漢來說,已經是在首都禁軍總部擔任過國術指導教練(無編制)、在高太尉家擔任過健身私教的知名人物了。更何況林沖後來能在江湖上闖出名堂,還是靠着他的一身真武藝,最終位列馬軍五虎将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