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從黃巾起義開始,漢帝國江河日下風采不再。僅僅5年之後,随着西北虎狼董卓進京作亂,這天下正式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諸侯割據。亂世少不了的是英雄,但多的是陪襯的走馬燈,少的是台上一展風采的主角。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公元190年,随着上一年東郡太守橋瑁僞造三公文書遍傳州郡号召讨董,關東多地州牧、刺史、太守紛紛起兵響應,也就是演義中廣為人知的十八路諸侯會盟。當然,曆史上沒有那麼多路,算上曹操一共隻11路(一說12路,加上了張邈之弟張超),也沒有全都聚集在酸棗,而是各自駐紮在不同的地方,真正來到酸棗的隻有袁術、袁遺、劉岱、鮑信、張邈、橋瑁、張超和曹操8路,袁紹的盟主之位則是衆人遙推的。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但事情就壞在這個“遙推”上了。不是說遙推不對,畢竟袁紹的聲望和家世背景在那擺着,盟主之位非他莫屬。而是他并非駐紮在酸棗大營,才有了後續這場令人心痛的災禍。當時袁紹駐軍在哪呢?河内。大概就是現在河南焦作一帶。而駐紮在這裡的,可不隻有袁紹一軍,同時還有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王匡何許人也?他是今山東泰安人氏,年少時便已經和清流名士蔡邕交好,可見他的出身必定不一般。而且這個人輕财好施、俠義熱腸,是以很是有名。“小時了了”用在他的身上毫不為過。成年後,因為名聲大,被大将軍何進征辟,成為大将軍府的一員,曾在謀誅宦官之前,被派回老家征兵。結果王匡兵是招上了,何進的腦袋也已經搬家了。沒轍,王匡隻好躲了。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後來他在袁紹的邀約下,再度參與了後續的除宦行動,也算名聲大噪,不久後被任命為河内太守,緊接着便參與了讨董,成為一路諸侯。這樣的人生,按理說是相當不錯的了。但問題随之而來。

面對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董卓采納了部下的建議,派出了多名朝廷重臣前往河内遊說盟主袁紹。但董卓忘了,袁紹可不是善類,當初在洛陽就敢公然和他叫闆,如今借着誅宦、讨董的名聲,隐隐已經成為士族領袖的他,董卓又将袁氏留在洛陽的宗人滿門抄斬,他豈肯聽從董卓的号令?董卓派出的重臣,結果全成了階下囚,不日問斬,以示與董卓勢不兩立。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但執行這項任務的卻并非袁紹本人,正好是與他同在河内的王匡。而巧的是,就在這些被殺的大臣中,偏巧有一位是王匡的妹夫——胡毋班。

王匡這是大義滅親啊。

到底是王匡為了表明态度主動請纓,還是袁紹逼迫他如此,借着王匡特殊的身份,營造一種關東聯軍與董賊沒什麼可談的低壓氛圍呢?《三國志》引裴松之的注隻有一句話:“匡先殺執金吾胡毋班”。并不能準确判斷出王匡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角色。而在《後漢書》中,則明确寫道:“紹使王匡殺班”。王匡就是個操刀的劊子手。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但是問題也随之而來。王匡到底是主動請纓後,袁紹順水推船命他專門負責,還是袁紹強令王匡殺人呢?因為胡毋班并非普通出身,他家人随之而來的報複必須有人擔着。誰是負責人,誰就要承擔責任,雖然以袁紹的家世背景,胡毋家還真未必能把他怎麼樣了。

如果是王匡請纓,那麼這位以俠義著稱的豪傑,可就真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了。曾經的古道熱腸俠肝義膽,原來都隻是給世人看的,撈夠了名聲後,轉身在袁紹面前甘當打手、咬人的狗。可如果是後者,除了讓人看到袁紹的惡毒(合着你家人被殺,你就非得讓身邊的這個人親手殺了親人才解恨是吧?與你袁本初有仇的是董卓,沒見你親提大軍直搗洛陽、長安,隻看到你殺朝廷重臣、夜夜笙歌、觊觎冀州害殺韓馥,袁本初小人也),同時不免讓人對王匡最終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抉擇感到心痛。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因為亂世裡,人在逐漸丢失自己的原則。

胡毋班在獄中曾寫信痛斥王匡的行為惡毒,但最終也将兩個女兒托付給他。這既可以了解為是他隻能選擇王匡,但也可能是他看透了王匡此舉的無奈。袁紹此人,名聲是大,才華也有,但卻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他不敢和董卓正面硬剛,又害怕随之而來的胡毋家的報複,又為了營造大義滅親的關東軍形象,于是狠狠地利用了王匡。但王匡卻沒得選。

他在讀罷書信後,隻能抱着胡毋班的女兒痛哭。他不能怨胡毋班書信中表達的滔天恨意——張虎狼之口,吐長蛇之毒,恚卓遷怒,何其酷哉!因為這件事的性質不過如此。但他已經無力改變任何,胡毋班的命運和他自己的命運,從這一刻已然被決定了。胡毋班必死,而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這或許是王匡接受了袁紹指令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了的答案。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大義滅親的王匡,徹底成為胡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就在他被董卓擊敗,傳回老家募兵數千人,準備前去與張邈聯合時,早已憋着一口氣的胡毋家人,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聯合曹操将他殺害。

當俠義熱腸的王匡,最終選擇了向袁紹低頭,雙手沾滿鮮血的那一刻起,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輝從此一落千丈,他最終成了時代的犧牲品。那些慷慨悲歌的俠義之士,從此越來越少。亂世人命賤如草,如何活下去成為大多數人唯一要考慮的事情。他們沒錯,誰又想匆匆離别人世呢?但這卻是時代的悲哀。袁紹則是徹底引爆這場道德滑坡的巨大推手。

而王匡,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王匡殺親:他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還是時代的犧牲品

往期推薦:黃巾起義這一年,未來的三國主角們都在幹什麼

文章圖檔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作者,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