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六):康拉德二世1

神聖羅馬帝國(六):康拉德二世1

16.康拉德二世

康拉德二世 (德語:Konrad II)(約990年—1039年6月4日),也被稱為長者康拉德和薩利安的康拉德,羅馬人民的國王(1024年—1039年在位),意大利人的國王(1026年-1039年),勃艮第人的國王(英語:List of kings of Burgundy)(1033年-1039年)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027年加冕)。當薩克森王朝絕嗣後,他于1024年當選為國王,開始了薩利安王朝在德國的統治。

康拉德二世是施派爾伯爵亨利和阿爾薩斯的阿德萊德的兒子,他在父親死後繼承了施派爾伯爵和沃爾姆斯伯爵的頭銜。當薩克森王朝的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于1024年無嗣而終後,他當選為國王并建立了統治德國一個世紀的薩利安王朝的統治,并于當年9月8日在美因茨加冕。

康拉德二世繼續薩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諸侯的政策。他在與諸侯的鬥争中争取小封侯的支援,幫助他們不被大封建主所欺淩。1037年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頒布所謂“封地法”,規定貴族的采邑為世襲,以免大領主肆意兼并小領主的領地。這些積極的措施保證了王權的加強。康拉德二世并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的傳統做法(所謂主教叙任權),鞏固王室對教會的有效控制。

1028年,康拉德二世趁波蘭國内發生動亂之機,從波蘭國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奪取了上盧日策。

1032年,阿爾勒國王魯道夫三世死後無嗣,他把自己的王國(包括早先形成的兩個獨立的勃艮第王國,由于上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二世933年與普羅旺斯統治者于格的政治交易,後來都歸魯道夫二世統治)遺贈給了康拉德二世。到1034年,康拉德二世已經壓服所有反對者,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這個王國的面積相當大,它幾乎包括了今天法國東南部的大部分領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内兩塊法國主要封建領地。不過它并不包括較小的勃艮第公國(由法國卡佩王室的一個分支統治)。康拉德二世把它轉給了自己的兒子亨利(即後來的亨利三世)作為采邑。

1039年,康拉德二世病逝于烏德勒支(在今天的荷蘭)。

(1)家庭背景

薩利安王朝起始于沃爾姆斯伯爵維爾納五世(英語:Werner V (Salian)),他是一位德國萊茵河東部法蘭克尼亞公國的中級法蘭克貴族。他的兒子,紅發康拉德在941年繼承他成為伯爵并由鄂圖一世,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944年任命為洛林公爵。康拉德随後在947年娶了鄂圖的女兒路易賈德(英語:Liutgard of Saxony (died 953))并成為國王最親近的盟友之一。可是,當鄂圖拒絕遵守身為其在意大利的談判代表康拉德與叛軍貝倫加爾二世(英語:Berengar II of Italy)簽署的條約後,他們的關系出現了裂痕。同時,康拉德由于擔心鄂圖的弟弟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一世不斷壯大并威脅到自己的權力而對其産生了不滿。在953年,康拉德加入了鄂圖的兒子路易道夫的叛亂,但這場叛亂被鄂圖平息了,随後康拉德被剝奪了洛林公爵的爵位。很快,由于康拉德在955年萊希菲爾德大戰中的戰功,康拉德和鄂圖和解了。雖然德國人成功阻止了匈牙利對歐洲的入侵(英語:Hungarian invasions of Europe),但康拉德也在這場大戰中失去了他的生命。在956年,康拉德的兒子沃爾姆斯的奧托(英語:Otto I, Duke of Carinthia)繼承了他的爵位。在965年到970年間,鄂圖的兒子施派爾的亨利出生了。曆史對他所知甚少,他在985年到990年間便死去了,留下了兒子康拉德和妻子阿德萊德。随後,阿德萊德就改嫁了另一位法蘭克貴族,抛下了康拉德。

在978年,皇帝鄂圖二世在剝奪了三亨利之戰(英語:War of the Three Henries (977–978))中的叛軍卡林西亞公爵亨利一世(英語:Henry III, Duke of Bavaria)的頭銜後,将他的外甥沃爾姆斯伯爵鄂圖任命為卡林西亞公爵。在授予頭銜後,鄂圖就失去了沃爾姆斯伯爵的頭銜,頭銜被賜予給了鄂圖二世的皇家顧問希爾德巴爾德主教(英語:Hildebold)。當鄂圖二世在983年突然死去後,他的年紀尚小的兒子鄂圖三世繼承了他的皇位并由鄂圖三世的母親席奧法努(英語:Theophanu)作為攝政。席奧法努希望和被廢除的亨利一世和解,并在985年重新恢複了他的卡林西亞公爵的爵位,而沃爾姆斯的鄂圖則又做回了他的沃爾姆斯伯爵。随後,巴伐利亞公爵亨利四世得到了卡林西亞公爵的爵位。在996年,鄂圖三世任命沃爾姆斯的鄂圖的兒子布魯諾為教皇格利高裡五世。在1002年鄂圖三世死後,沃爾姆斯的鄂圖和亨利四世成為了德國王位的候選者。鄂圖做出了妥協并推出了王位的争奪,并從亨利四世,也就是後來的皇帝亨利二世那兒得到了卡林西亞公爵的爵位作為回報。最後,鄂圖把他在沃爾姆斯的資産轉讓給了長期的政治對手沃爾姆斯主教布爾查德(英語:Burchard of Worms)。布爾查德繼續照顧康拉德,教育他一直到1000年。

在卡林西亞公爵康拉德一世,康拉德的舅舅死後,老康拉德的兒子“年輕的”康拉德(英語:Conrad II, Duke of Carinthia)繼承了沃爾姆斯伯爵的爵位,而卡林西亞公爵的頭銜則因為其年幼,由埃彭施泰的阿達貝羅(英語:Adalbero, Duke of Carinthia)所持有,而“年輕的”康拉德由康拉德照顧。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六):康拉德二世1

(2)成年

康拉德在1016年娶了兩次喪夫的公爵夫人施瓦本的吉塞拉(英語:Gisela of Swabia)。吉塞拉是施瓦本公爵赫爾曼二世(英語:Herman II, Duke of Swabia)的女兒。赫爾曼二世在1002年鄂圖三世逝世後選舉德國王位,輸給了亨利二世。吉塞拉在同年嫁給了布倫瑞克伯爵布魯諾一世(英語:Brun I, Count of Brunswick)。在1010年布魯諾一世伯爵死後,吉塞拉又嫁給了巴本堡家族的厄爾斯特一世(英語:Ernest I, Duke of Swabia)。通過這場婚姻,厄爾斯特一世在1012年吉塞拉的弟弟赫爾曼三世(英語:Herman III, Duke of Swabia)死後繼承了施瓦本公爵領。他們生下了兩個孩子,厄爾斯特二世(英語:Ernest II, Duke of Swabia)和赫爾曼。在1015年厄爾斯特一世死後,皇帝亨利二世任命厄爾斯特二世為新的施瓦本公爵。作為吉塞拉的新丈夫,康拉德希望能作為他的年輕的繼子的攝政并管理公國。他認為這是提升他的地位并得到公爵領的宣稱的好機會。皇帝亨利二世看出了他的想法,在1016年把厄爾斯特二世的守護人和施瓦本的攝政交給了特裡爾大主教波普(英語:Poppo (archbishop of Trier))。鄂圖王朝和薩利安家族原本就已經不好的關系再一次被破壞。

康拉德想得到自己的公爵領的想法破滅了,但他的婚姻卻給他帶來了财富。吉塞拉的母親勃艮第的戈爾貝佳(英語:Gerberga of Burgundy)是正在統治勃艮第王國的國王康拉德(英語:Conrad I of Burgundy)的女兒,也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路易四世的孫女(路易四世生下法蘭西的瑪蒂爾達(英語:Matilda of France),瑪蒂爾達與勃艮第國王康拉德生下戈爾貝佳)。吉塞拉通過她的父母的血緣關系成為查理曼的後代。但這段婚姻卻存在着問題,因為吉塞拉和康拉德同為鄂圖王朝的亨利一世的後代。亨利是第四代,而吉塞拉是第五代。根據教會的法律,七代之内的婚姻是不被允許的。雖然康拉德的婚姻與當時的普遍做法沒什麼兩樣,但一些苛刻的法律擁護者對這段婚姻表示譴責,而且皇帝亨利二世也借這個理由暫時驅逐了康拉德。在流亡期間,吉塞拉在1017年10月28日為康拉德生下了一個兒子,亨利三世。康拉德和皇帝亨利二世最終和解了,被允許回到德國。

【德意志君王譜】神聖羅馬帝國(六):康拉德二世1

(3)選舉

1024年皇帝亨利二世逝世。因為死後無嗣,他的死亡标志着從919年開始統治德國的鄂圖王朝結束。在沒有明确的明确的繼承人的情況下,亨利的遺孀盧森堡的庫尼貢德(英語:Cunigunde of Luxembourg)作為攝政,同時德國貴族們開始選舉新的國王。庫尼貢德得到了她的兄弟們梅茲主教迪特裡希一世(英語:Dietrich I of Metz)和巴伐利亞公爵亨利五世(英語:Henry V, Duke of Bavaria)的幫助,同時美因茨大主教,德國首席主教埃利波(英語:Aribo (archbishop of Mainz))也支援她。

在1024年9月4日,德國的貴族們在坎姆巴,一座在萊茵河東岸與奧彭海姆相對的曆史性地點聚集。(如今坎姆巴所在的的位置豎立着描繪康拉德在馬上的紀念碑)大主教埃利波作為會議的主席。康拉德作為選舉候選人在會議上現身,而他的堂弟“年輕的”康拉德(英語:Conrad II, Duke of Carinthia)也同樣競選王位。他們都是通過他們的爺爺沃爾姆斯的鄂圖(路易賈德(英語:Liutgard of Saxony (died 953))的兒子)而成為先皇鄂圖一世的後代。雖然當時鄂圖王朝還存在旁系成員,但他們并沒有被貴族們考慮在内。康拉德的牧師,史學家勃艮第的韋伯(英語:Wipo of Burgundy)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并把會議經過記錄了下來。當洛林公爵對年輕的康拉德表示青睐後,薩克森公爵則保持了中立。到會的大多數貴族們都傾向于年長的康拉德,因為他有一個七歲的兒子,能以免後患。作為會議的主席,埃利波大主教投出了第一票給年長的康拉德。随後其他的僧侶也支援了年長的康拉德。世俗貴族們随後也把票投給了年長的康拉德。隻有科隆大主教皮爾格雷姆(英語:Pilgrim (archbishop of Cologne)),下洛林公爵戈策洛一世(英語:GotheloI, Duke of Lorraine),和上洛林公爵弗雷德裡克二世(英語:Frederick II, Duke of Upper Lorraine)投了反對票。

1024年9月8日,34歲的康拉德在美茵茨主教座堂被大主教埃利波加冕為德國國王。為了紀念這次選舉,康拉德在1030年委托在祖籍沃爾姆斯附近的施派爾建立了施派爾主教座堂。美因茨大主教埃利波當時已經是德國的首席大臣了。康拉德想感謝他在選舉中支援自己,任命埃利波為意大利的首席大臣。此舉使埃利波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總首席大臣,獲得了在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上地位。

但埃利波卻拒絕給康拉德的妻子吉塞拉加冕為王後,因為他們的婚姻違反了教會法。康拉德随後否認了埃利波的地位。科隆大主教皮爾格雷姆看中了這次和國王改善關系的機會,因為他在選舉中沒有支援康拉德。他在1024年9月21日将吉塞拉加冕為了王後。皮爾格雷姆在政治上的轉向同時也削弱了新王的敵對勢力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