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嘉誠明知道雍正派他與年羹堯合作是個死局,為什麼還欣然前往?

孫嘉誠明知道雍正派他與年羹堯合作是個死局,為什麼還欣然前往?

孫嘉誠是一個忠臣,是一個诤臣,也是一個直臣。還要說明一點,孫嘉誠還是一個聰明的臣子。應該說,沒有孫嘉誠,年羹堯的驕橫跋扈的作風也會被人彈劾,也沒有好結果,孫嘉誠隻是一個引子,一個率先開燃的炮仗罷了。雍正當然更聰明,但是他理性。從他下朝後坐在年秋月前面,大喊“卸甲,脫,脫,脫”直到秋月脫完然後又離去就知道,雍正已然見不得年羹堯了。

孫嘉誠明知道雍正派他與年羹堯合作是個死局,為什麼還欣然前往?

孫嘉誠感念雍正的恩遇,在都察院也是盡職盡責,諾敏藩庫弄虛作假案和張廷璐科場舞弊案,他又挺身而出,不僅帶領官員彈劾罪魁禍首,更深夜探訪張廷玉,說服他上書請罪并支援誅殺弟弟張廷玉,這不僅提現了孫嘉誠的忠誠,更提現了他有人情味兒的一面,畢竟當年張廷玉對他有恩,如果張廷玉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表态,必然在雍正心裡埋下一根刺!

孫嘉誠明知道雍正派他與年羹堯合作是個死局,為什麼還欣然前往?

固然有與年羹堯的過節,孫嘉誠可能有考慮與年羹堯共事的艱難,一瞬間閃過“隻知不可為而為之”,更多是考慮怎麼完成本職工作。所謂明知道是死局,便是孫嘉誠滿腦子都在想着自己的安全,與他直臣的人設明顯不符,不是他考慮的主要着眼點。也可以說,如果孫嘉誠考慮太多個人得失,便不會有他不畏強權的直臣形象了。

孫嘉誠明知道雍正派他與年羹堯合作是個死局,為什麼還欣然前往?

孫嘉誠欣然前往年羹堯協助推行新政時誤以為将年羹堯算死了不敢動他,再憑借着欽差大臣的身份進行改革。可是沒想到年羹堯居然真的動手了,也可以算是孫嘉誠的失誤吧。但是這一切都在雍正的計劃中,孫嘉誠不過是他的一枚棋子。當孫嘉誠死的時候,雍正便有了處理年羹堯的鐵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