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獻侯趙典,一個具有真性情的忠臣

趙典是東漢時期的人,他的父親曾官至太尉,封廚亭侯。如此富裕的家境,年少的趙典卻沒有養成驕奢淫逸的惡習,他生活非常簡樸,隻穿着粗衣布服生活。除了生活簡樸這個好習慣之外,趙典還喜歡博覽群書,他的學識非常淵博,甚至有人專門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向他求學。

東漢獻侯趙典,一個具有真性情的忠臣

趙典如此簡樸而又博學,自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等趙典長大後,四府上表推薦了趙典,他是以被拜為議郎。很快,趙典升遷做了侍中。

有次,皇帝想擴建鴻池,趙典勸谏道:“鴻池的水面,寬廣已多達百頃,您還要繼續增廣挖深,這不是崇敬唐虞的限制自己,遵守孝文的愛護百姓啊!”皇帝聽了他的建議,放棄了擴建鴻池。

雖然這次皇帝聽了趙典的建議,但不代表這位皇帝是個明君。畢竟,這位皇帝的昏庸可是曆史聞名的,他就是漢桓帝。當年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面痛斥的桓靈二帝,其中之一就是這位漢桓帝。

漢桓帝嘛,寵信宦官,經常無緣無故就封賞他們。其他大臣看着皇帝這麼做,自然很是不滿,但他們卻不敢當着皇帝的面提出異議。而趙典則比較耿直,他直言勸谏皇帝說:“沒有功勞而受到封賞,真正有功勞的卻得不到獎勵,上位者慚愧,下位者受辱,天象都是以變得紊亂。而且高祖(劉邦)發過誓,不是功臣不封賞。應該對那些沒有功勞受封的都削去爵位,以此來延續以前的規矩!”桓帝直接拒絕了趙典的建議。

東漢獻侯趙典,一個具有真性情的忠臣

後來,趙典因為直言勸谏違背了皇帝的旨意,被免除了官職。不過他的官職雖然被免除,爵位還在。按照漢朝時期的規定,被要求回歸封國的人,沒有旨意是不得離開的。

就在趙典剛回到封國的時候,漢桓帝駕崩了。趙典得到消息後,急急忙忙就想回到京師奔喪。但礙于漢朝早就定下的規矩,他完全沒有離開封國的可能。情急之下,趙典直接将身上的印绶符策丢給了縣令,憤然地說道:“我從布衣出仕,位列公卿之中,鵲鳥還能反哺報恩,何況是士子呢?”說完,他就騎馬直奔京師而去。

到了京師,州郡官長和大鴻胪都要捉拿他定罪。但好在其他公卿卻認為趙典有義氣,集體上表請求讓趙典以租自贖。皇帝看了公卿的建議,下诏書免除了趙典的罪責。

東漢獻侯趙典,一個具有真性情的忠臣

等到桓帝喪禮結束,趙典留在了京師,被拜為長樂少府、衛尉,最後差點成為了當朝國師。但不幸的是,趙典卻提前因病逝世了。

趙典去世之後,皇帝派遣使者為他吊唁。而窦太後也派遣使者過來,賜予亡故的趙典印绶,谥号獻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