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史料中經常出現“坐湯”這個詞彙,具體指的是什麼?

漢、唐時期的皇室都比較喜歡“坐湯”,俗話就是泡溫泉療養。到了明清時期,皇室對坐湯似乎并不熱衷,但是在清宮檔案中我們還是能經常看到“坐湯”這樣的詞彙。不過,清代的行宮中,能夠洗天然溫泉的并不多。是以,一旦發現,就會辟為行宮,不再允許百姓進入使用,而專供皇家享用。其中有兩個溫泉行宮較為有名。

清代史料中經常出現“坐湯”這個詞彙,具體指的是什麼?

第一個是清河溫泉。這個溫泉在遼甯本溪,明末清初,因溫泉而建有溫泉寺,該地溫泉又稱清河泉、清河湯泉、清河溫泉。1626年,努爾哈赤來到溫泉寺療傷,具體是什麼傷呢?官書有記載,是外傷,在攻打甯遠城時被袁崇煥的大炮擊中背部,幾個月過去了,由于急火攻心,傷情恢複很慢。

于是,努爾哈赤做了個錯誤的決定,到清河溫泉去坐湯治療。為了安全,他還調遣了3000精銳八旗兵前來警衛。兒子一個不帶,隻帶了侄兒阿敏,幾個妃子都想随行,為了治病的努爾哈赤不願在病中親近女色,是以也一個沒帶。

清代史料中經常出現“坐湯”這個詞彙,具體指的是什麼?

從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努爾哈赤都是在溫泉寺度過,一邊坐湯療傷,一邊處理軍國大事。進到浴池,水溫怡人,水波輕撫,開始時努爾哈赤覺得效果确實不錯,心情大爽。于是,到了農曆的八月初一日,努爾哈赤按照女真人的習慣,殺了3頭牛,燒了很多紙錢,擺下了祭祀祖宗的儀式,并派侄兒阿敏給先人送上祭文,請求先人保護他病體康複。

可是,努爾哈赤的這種溫泉療法并不符合科學,因為外傷是無法用溫泉治愈的,相反還會使病情惡化。果然,努爾哈赤病情反複,毒瘡迅速惡化,病菌攻入心髒,加上他年事已高,很快就進入了病危狀态。于是,他急急忙忙乘舟順太子河直下,傳回盛京,可是,還沒有到達盛京,努爾哈赤就撒手人寰了。

另一個是遵化湯泉。遵化溫泉被清朝帝後使用,是在康熙二年開始的。順治帝的孝陵建成之後,為了祭祀谒陵友善,朝廷便在這裡修建了行宮,以友善住宿,又可坐湯。說起遵化溫泉,這裡就不得不提其孝莊皇後,因為她可是這裡的常客。

清代史料中經常出現“坐湯”這個詞彙,具體指的是什麼?

康熙帝十分孝順祖母孝莊,而且經常帶祖母到遵化溫泉坐湯。主要是孝莊晚年身體不好,康熙帝的目的是要她在這裡療傷。那麼孝莊得的是什麼病呢?據官書記載是皮膚病,而且很嚴重。孝莊最怕的就是皮膚病發作,一發作就奇癢無比。康熙帝看在眼裡,非常心疼。是以,他幾次陪着祖母在遵化湯泉坐湯治療,

一次是康熙十一年。這是康熙帝生平中第三次到孝陵,他谒陵結束後,便陪着祖母來到湯泉行宮。孝莊說她這次來遵化心情很好,因為這裡的湯泉不錯,治療她的皮膚病效果非常好,她感覺神清氣爽。康熙帝便讓祖母多住些時日。

這個時候康熙帝的内心其實是非常難過的,因為他和皇後所生的皇子承祜剛剛去世,皇後還沒走出失去兒子的陰影,卧病在床。但是,康熙帝非常孝順祖母,他強裝笑顔,每日小心侍奉,一待就是73天。孝莊是非常舒服,可康熙帝是每日煎熬,惦記病中的皇後。

清代史料中經常出現“坐湯”這個詞彙,具體指的是什麼?

第二次是康熙十七年,這次康熙帝陪着祖母來遵化,仍是兩個目的,一是谒陵,告慰順治帝的在天之靈,二是陪祖母住進湯泉行宮,坐湯治療皮膚病。此次之行,康熙帝心緒煩亂,正是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時刻,局勢動蕩不安,如何能安心坐湯呢?

第三次是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陪着祖母來遵化,不過這次比前兩次多了個目的,前兩個是一樣的,谒陵和坐湯,第三個就是報喜,康熙帝要給已經去世20年的父皇報喜,因為震動朝野的三藩之亂經過8年的平叛,終于平定了,這可是天大的喜訊,一定要告慰祖先,當然,孝敬祖母,到湯泉行宮坐湯,也是主要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