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在中國曆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整個華夏文明的中心大都在北方。具體點講是在河南陝西一帶,所謂中原就是那裡。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這很大程度上是有地理環境決定的,北方地域廣闊、地勢平坦,尤其是中原地區,土地肥沃,氣候适宜,環境舒适,适合農耕文明的發展。是以這裡曆來都是群雄必争之地,所謂逐鹿中原便是如此。而南方,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南方開發相對于北方要晚很多,其潮濕炎熱的氣候,抑制了農業的發展,密林遍布,丘陵遍布的地理條件,阻礙了地區間的交流,不利于人口的擴張和文明的發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其擁有着當時所有諸侯國中最大的疆域,但其也僅僅是名列春秋大國和戰國七雄之一而已,并不能号稱最強。因為其所謂的地盤大,并不代表土地人口。當時楚國的聚居區域主要還是集中在長江流域。在往南,其實楚國的影響力相當小。對于楚國來算,那是一片蠻荒之地,遠不如繁華的中原來得有吸引力。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是以曆代楚王才厲兵秣馬,想要問鼎中原。

當然,到了戰國時期,楚國通過向吳越之地擴張,一度逼至江淮地區,國力強大。但是為何其依然經常被三晉、秦國暴打呢?

其實僅從表面實力而言,擴張後的楚國可以說是戰國最強。但楚國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勢力過于分散。楚國不同于北方的那些諸侯國,其乃是一個貴族大家的集合體,即國家被一些大族所掌控,楚王的影響力相對較小,每每征伐,并不能做到有效的實力集中。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南方的地理環境,山地密林分割之下,楚國各地之間的封閉性較強,容易形成強大的地區性勢力。是以當年楚國才能做到不停的遷都,因為沒有過于中心的地方,換個都城也可以。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南方相對落後的開發局面。

再有例子,比如說三國時期的東吳,僅從面積上來看,不輸曹魏。但事實上,其隻有三州之地。而且人口上僅魏國的一半。

知道北宋時期,嶺南地區還是屬于偏遠蠻荒之地。是以當初蘇轼才會因烏台詩案被流放至此,因為流放是讓你來吃苦的,不是來享福。當然了,蘇轼這個人很豁達,在嶺南一樣能找到樂趣,這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向南方擴張,中國史上曆朝曆代都在對南方進行開發,并一度擴張。比如秦朝時期,秦始皇派趙佗領軍五十萬,南征百越,把嶺南地區劃入我華夏版圖,其還包括了如今越南的北部地區。而後漢朝又設嶺南四郡、三國設交州等等。

是以準确的講,南方才是擴張的結果。

所謂的沒有向南擴張其實是咱們現在疆土的南邊,即東南亞一帶。其實這和前面所講的一個道理,向南發展太困難。中國各朝代君王,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到南宋時期,才逐漸讓南方追上北方。

那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再向更南邊發展,其實是有些鞭長莫及的感覺。

你得知道,即使是在槍炮橫行的近現代,都沒有人能在東南亞的密林中讨得好處。當年美國那麼強,還不是灰溜溜的走了?在古代,這裡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所謂的國力優勢,被最大程度的抵消。兵多武器好又怎麼樣,你先走出原始深林再跟我們打?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總體來說,中南半島北部多山,平地大多碎片化,缺乏大塊平地。與此同時,北部山地又多熱帶叢林,這點不用我多說,現代化軍隊對付熱帶叢林往往也有點力不從心,更何況是技術水準不高的古代。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這種地形不利于大規模行軍,反而利于小部隊搞麻雀戰。

其實,中國曆史上許多朝代都嘗試過擴張。比如元朝、明朝,都曾打到過越南,最終還是沒能對此地有效的控制,真的是太遠了。

而且,如同前面的楚國一樣,他們對這些地方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如果能夠征服當然最好,不能的話,也不用強求。隻要不來搗亂就行。要是乖乖的當個藩屬國,還能給你發紅包。

換句話說,珠江流域就是中原王朝向南擴張的極限了,在這種狀态下,再向中南半島擴張就要花費巨大的人力以及資源,而往往收益又不大。是以,出于成本和收益的原則,一般也很難有哪個王朝能對中南半島産生興趣。再加上控制中南半島屬于收不回成本的賠本買賣,是以中原王朝對中南半島得政策往往就是建立宗藩關系。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至于和北方遊牧民族那點事兒,那還真是無奈之舉。同南方的蠻荒之地一樣,北方遊牧民族的什麼草原這些,其實大多數中原王朝也不大看得上,苦寒之地而已。之是以和遊牧民族常年征戰,那是人家要來打你啊。

他們眼饞中原的财富人口,就是想來打劫,這是雙方沖突的一個根源。

而且相對來講,北方的遊牧民族威脅更大,其在吸納了漢族的農耕文明之後,往往能夠快速崛起,要麼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要麼就能吞并中原王朝。

換句話說,北方民族是中原王朝得一塊定時炸彈。是以,中原王朝不管皇帝是不是漢族,往往對北方問題十分敏感,哪怕是賠錢也要把北方的問題給解決了。其中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的就是清朝,掐斷了蒙古複興最後的希望,使蒙古成為帝國的北方屏障。

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總結來講,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對于中原王朝的威脅太大,必須得解決,不解決就得亡國。而南方由于地理環境方面的原因,和中原王朝的聯系不緊密。且南方地處蠻荒,中原王朝對其興趣不大,而當地土著實力又過于弱小,對中原王朝形不成威脅,自然也就沒有太多争端的必要。

繼續閱讀